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和康熙角力,皇帝完敗,吳三桂削反,不削也反,你怎麼看?

吳三桂和康熙角力,皇帝完敗,吳三桂削反,不削也反,你怎麼看?

自古中國成敗論英雄,但是在民族大義上,吳三桂無疑是赤裸裸的漢奸,用漢族同胞的鮮血和生命來鑄就他踏往榮華富貴的征途,一將功成萬骨枯,平西王世襲罔替的爵號,不知是用多少仁人志士的屍骨堆砌而成的,連南明永曆皇帝也成為了他的刀下亡魂。

1673年,是歷史上一個很平常的年份,卻也是一個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時間。那一年,年輕的康熙皇帝,經過諸多的試探,認為三藩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是國家政權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再三思索之後,康熙同意了吳三桂要求削藩的摺子,而這次的政治角逐,無疑是康熙皇帝完敗。

這一年,吳三桂以「反清復明」的口號宣布造反了,一時之間,群起相應,聲勢浩大。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諸多地方大員、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陝西提督王輔臣以及台灣鄭經等,短短時間大清帝國失去了半壁江山,這令得康熙皇帝等一眾朝臣大驚失色,恐懼蔓延了整個京城。

記得在《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有這麼一句話,大意是:他吳三桂,削藩反,不削藩也反,遲早都會反。事實真就如孝庄所言嗎?吳三桂真就狼子野心覬覦皇帝大位嗎?

吳三桂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急先鋒,是明朝皇室的劊子手,南征北討為大清的統治而盡心竭力,雙手早就沾滿了漢族子民的鮮血,自從他手刃永曆皇帝之時起,他就徹底的和明廷決裂,和天下漢人決裂。

1673年,那一年吳三桂62歲,在古代這已經是半截土埋身的年紀了,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役,面對了那麼多的無能為力,那麼多的爭權奪利爾虞我詐,以及時間的唾罵,吳三桂已經是不想攪起風雲了,他只想安安靜靜的安度晚年,這一點從吳三桂勢如破竹,打到長江邊時突然緊急剎車,並沒有越過長江,而是向康熙表達其想和清帝國劃江而治的想法就可以看出;吳三桂是沒有雄心壯志的,他並沒有一統天下的想法,至少在起兵之初的時候他沒有,吳三桂想的是成為雲南的邊疆的土皇帝,他就心滿意足了。

所以筆者駁斥孝庄的那句話,吳三桂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的戰略部署問題,但是他之所以反叛,卻是因為康熙皇帝的削藩政策而導致的。明朝建文皇帝削藩,結果導致了燕王朱棣的造反,而失去了萬里江山,並不是朱棣想要靖難,而是因為前車之鑒,同胞兄弟慘死,讓他在生死命運之間選擇了一條也是唯一一條不得不去血拚的道路。而被削藩之後的吳三桂失去兵權,他很明白那就是無牙的老虎,生死不由自己,因此他選擇了一條造反的路。

所以吳三桂一開始是沒有造反的打算,就算是前期兵強馬壯,節節勝利的時候,他也沒有要越過長江,直撲北平的想法,也就是說,康熙不削藩,吳三桂不太可能會反,因為大義上,他已經輸了,而且是慘敗,里外不是人的做法誰會去觸及呢?後來稱帝也只是垂死的掙扎,想要以此來換來機會的重新崛起,只不過那個時候已經晚了。

三藩是帝國的毒瘤,撤藩是勢在必行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沒有做好最壞的打算,沒有做好應變局勢突變的計劃,就草率的撤藩,只能說康熙太年輕,而清帝國能夠在叛亂中而橫掃割據勢力,真的是天佑大清的結果,並不是康熙多麼的有魄力能力挽狂瀾!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