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騙人的長壽村!想長壽還是要在「北上廣」……

騙人的長壽村!想長壽還是要在「北上廣」……

哪些地方的人活得更久?

廣西巴馬,新疆和田,湖北梁子島……

這些都是上過電視、進過政府文件的長壽村。據說那裡的老人家動輒都是250歲?145歲?125歲?……因為出了百歲老人,連帶著整個地方都沾上了仙氣……

但如果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人均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所謂的長壽村立馬就現了原形。

人均預期壽命,指的是一個地方的人,在綜合考慮當地經濟、衛生水平下,特定年份新生人口最大概率可以存活的時間。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15年出生的中國人,預計平均可以活到76.34歲。

至於上述幾個名聲在外的「長壽村」,各地官方數據是,廣西巴馬鄉預期壽命為77.94歲,新疆和田地區預期壽命大約為77.2歲……的確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但和中國最長壽的地方一比,真還差著不少。

一、「人造」長壽之鄉

所謂的「長壽鄉」通通都是人造的。

新疆和田,被稱為「世界第四大長壽之鄉」。和田縣裡拉伊蘇村曾經是有名的長壽村。

不過學者何炳濟在1989年調查發現,和田地區並不具備長壽的醫療和經濟條件。他參與抽查了當地上報的9位百歲老人,發現這些老人的實際年齡都不到100歲,平均年齡85.1歲,年齡最大的89歲。

之前政府上報的數據可不是這樣哦。官方稱這九位老人的平均年齡109.3歲,最小103歲,最大140歲。這……用89歲冒充140歲,差了可不是一點半點。

新疆的「長壽」之名,得歸功於某個神秘機構。1985年,該機構將新疆列為「世界第四大長壽之鄉」。

十六年後,和新疆一樣,廣西巴馬縣也被該機構相中,成為「世界第五大長壽之鄉」。從此,這個人口只有30萬的國家級貧困縣,聲名大噪。遊客蜂擁而至,喝生的山泉水,在山洞接受空氣磁療。

尋求「養生」者在廣西巴馬百魔洞出水口浸泡身體

這個讓新疆和田小鎮和廣西巴馬名震天下的機構叫「國際自然醫學會」,何方神聖?

原來,這是一家日本的私人醫療機構,由森下敬一於1970年創建。進入官網,研究長壽的專業知識沒見到,宣傳各類長壽水、寶石、食材、儀器等保健品的內容還真是不少。而我們在國際權威醫學文獻資料庫PubMed中,並沒有找到森下敬一博士有關長壽的論文。

國際自然醫學學會在官網首頁推廣他們的寶石功效

怎麼看怎麼像電視購物垃圾時間賣保健品的?

我們除了有「國際認證」的長壽之鄉,還有人工打造的「長壽第一島」。

2001年武漢「梁子島」人口才兩千多人,曾宣傳島上有14位百歲老人。這驚人的比例,當年遊客從每年一兩千人激增至20萬人次。

可是這一次我們又被騙了。

2004年,當記者登上樑子島採訪百歲壽星,卻發現島上居民超過80歲的都很少,男性居民超過80歲的只有2個人,女性居民也只有兩三個,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是91歲。政府鼓勵島民向遊客虛報年齡可以獲得報酬,這才有了「長壽第一島」。

「長壽」背後,要麼是政府政績驅動,要麼是某些商業機構打造的盈利噱頭。那麼,有沒有真正的長壽之地呢?

二、要想活得久,就去北上港

對普通人來說,要想活得久,還是得看更有普適性的數據,看看哪些地方的人均預期壽命更高。

我們根據各個省公布的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特意製作了中國長壽地圖。顏色越深的地方,有可能活得更久,比如北上港。

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地圖(包含港澳台)

整體來看,生活在東部和南部沿海省份的人可能會活得更久。位居第一第二陣營的省市和地區,除了吉林外全都是沿海城市。香港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越長壽之國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北京、上海、天津、台灣也步入「80後」時代。

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

我們把上面的表拉到最後,排在最後十位的地區,基本都是中國廣闊遙遠的西部。

中國版圖的胡煥庸線。分布在這條線左側的地區,人均預期壽命也遠遠低於右側的地區。這其中,幾個近些年因為環境惡化,鬧了好幾輪逃離的地方,人均預期壽命居然在全國遙遙領先。

三、「吸霾」越多活得越久?

真是奇了怪了,不是說北上廣生活壓力大嗎?不是說霧霾天天爆表,只有在北京才知道什麼是呼吸的痛嗎?那可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排名前列的致癌物啊……

消失在霧霾里的央視大褲衩

2015年東部沿海和環京地區成了霧霾重災區

看看這PM2.5濃度地圖,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遼寧、吉林、河北、河南通通都是重災區。

可這幾個PM2.5重災區的人,偏偏還能比別的地方活得更久。

霧是帝都厚,霾是魔都醇,難道真的是吸吸更長命?

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污染嚴重,霧霾高發,空氣質量遠遠低於青海、雲南、貴州、西藏等地,人均預期壽命比後者多了十幾歲。其中的原因,估計不用解釋大家都明白。

除了環境這一個因素,其他的諸如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福利、公共服務……前者幾乎都處於絕對領先水平,這方面的差距註定了,它們的人均壽命還有可能被進一步拉開。

2000年上海比西藏的預期壽命高了13.77歲。到了2015年, 依然是上海與西藏,差距已經增長到14.55歲。上海人與西藏人的生命,生生隔了一個青春期的長度。

不過北京、上海、天津的長壽之名正在面臨被追趕者隨時超越的可能。

緊隨其後的遼寧、浙江、山東,2015年出生的寶寶預期壽命已經接近80歲,如果這些地方再消滅了霧霾,這恐怕就是實現超越的關鍵了。

不過,在當下,忍受霧霾也許是必須的。因為除了霧霾,壽命長的地方,一定有它不可被替代的優勢。所以,為了生命,請不要輕易離開北上廣。

在此,還需要提醒一句,除了人均預期壽命這個指標,世界衛生組織還有一個指標叫人均健康壽命。在霧霾天里的帝都和魔都,也許保得了你長命,但不一定保得了你餘生的健康少受病痛折磨。

四、越有錢,越長壽

中國畢竟還是發展中國家,這意味著霧霾嚴重和經濟的發達程度密切相關。沿海霧霾重災區,往往經濟發展也不賴。

2015年人均GDP地圖

有沒有發現,人均GDP地圖和人均預期壽命地圖顏色分布有相似之處。

這一次,海岸線地區佔上風的規律,又一次體現在了人均GDP地圖中。港、澳、台、北京、上海再次位居第一陣營。

一句話,越有錢的地方,人越可能更長命。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發現,人均預期壽命在一定階段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因為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往往直接決定了一地的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這一規律,也同樣適用於全球其他國家。

拿看病次數來說,中國2013年居民到醫療機構平均就診5.4次,這個數據雖然和福利國家沒法比,卻排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之前,比沒有全面實行奧巴馬醫保的美國還高1人次多。但是,中國就診人次在富裕程度不同的地區之間嚴重失衡。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人均就診近10次,接近韓國、日本,遠遠超過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數,而許多中西部地區,人均就診常常不到2次,只比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好。

有病不治或得不到救治,恐怕是導致這些地區人均壽命不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還有,就是越富的地方好醫院、好醫生越多。中國號稱有近百萬醫療機構,但醫院只有2.5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3381個,三級醫院則只有1829個。簡單算一下就知道,代表中國最高水準的三級醫院只佔醫院總數的7%。而這7%呢,超過一半分布在富裕地區。

事實上,越發達的國家壽命越長的秘密也正在此。說白了,就是後天的發達程度真正決定了人的壽命。

隨著各國人均GDP的增長,各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也在增加

經濟實力越強的國家,人均預期壽命越長

如圖,顏色越深的地方人均預期壽命越長,而這些地方,恰恰也是經濟強國。顏色最淺的,毫無懸念地落在了非洲地區。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經濟對壽命的影響,我們用2015年的各省人均GDP和人均預期壽命數據做了線性回歸。當然由於樣本量不夠大,得出的結論稍有不嚴謹,但仍能說明一些趨勢。

經過回歸分析,我們發現,人均預期壽命確實會隨著人均GDP的增長而升高,這也正好印證了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人們越活的久的規律。同時,回歸分析發現,人均GDP每增加1萬元,預期壽命大約能夠增加0.94歲。

過去我們常說金錢買不來幸福,買不來健康,買不來長壽。但事實是,金錢往往意味著更好的醫療水平、更及時的救治、更全面的衛生服務……這不就是花錢買生命嗎?

經濟實力才是決定未來人均壽命的關鍵因素,忘了那些長壽村吧。

逃離北上廣,就是在逃離更久遠的生命。


長壽秘訣諾貝爾獎得主破解,主因無關飲食煙酒和運動!!

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與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煙酒,喜肥肉,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長壽者都樂觀開朗、心地善良、為人隨和。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等總結出的長壽之道是: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佔25%,其它佔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佔到了50%!

01. 「壓力激素」會損傷身體。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所以醫病先醫「心」。

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人的心與身,何以有如此緊密聯繫?

因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這三點一線形成了人體的應激反應中心。碰到危機時,它們分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體中的各種「資源」被重新調配,減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給,將重心放到心臟的供血和肌肉的運動中去,以讓我們迅速應對危機。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貪婪、做壞事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心血管系統也會由於長期過勞而變得格外脆弱。

心理學發現: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

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

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鬆,產生快感,這種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狀態,可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02. 「目標」能激發生命活力。

個案:今年1月6日,上海交大原校長范緒箕教授度過了他的百歲生日,他至今仍每天做實驗、寫論文、指導博士研究生。

新的研究表明,「目標感很強」,對健康有益,因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這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進而決定其生理狀況。

英國科學家在40~90歲的人群里做了一個7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比有明確生活目標的,病死或自殺的人數,足足高了1倍;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也多了一倍。

再則,醫學早就發現,人退休後,因人生目標突然消失,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狀況均會急劇下降。

為何會如此?

原因是,如果你沒有目標,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標」,那麼隱藏在你潛意識裡的自毀機制就會悄然啟動,讓你的身體每況愈下。

如果有目標呢?

就會有積極的心態,努力去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就會勤於用腦。

科學家發現,勤于思考的人的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從而保養了腦細胞,使大腦不過早衰老。腦子活動時總是把較多的葡萄糖送到腦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靜時,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腦內葡萄糖利用率較低,但用起腦來,腦最活躍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並不低於青年人。所以,用腦可促進腦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再則,「目標」可以激發生命活力,戰勝疾病。

墨西哥一位老人患了癌症,來日無多。但當他的兒子兒媳出車禍去世之後,他的病突然好了,因為老人有了新的生活動機、新的目標,即,他得撫養無依無靠的孫子。

還有,目標實現了,會讓人非常快樂。

諾貝爾獎得主們之所以長壽,有個原因就是,功成名就、獲得社會認可,帶來了身心的巨大愉悅。

要注意的是:「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否則會起副作用。

再則,目標不一定要大,學習唱歌、組織旅遊等都可以是目標。

03. 「助人為樂」有治療作用。

個案:石油大王洛克菲在短暫的享受財富積累帶來的快樂後,身體每況愈下,深刻反省後,他決定把財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中,並想方設法救助生活中遭遇困難的人,這讓他心情格外輕鬆,同時,他不佳的健康狀況也日漸好轉了。

個案:107歲離世的邵逸夫,樂於助人是他高壽的一個原因。多年來,他一共向內地捐助了34億港元,他創立的「邵逸夫獎」,基金高達50億港元。

研究人員發現,給予別人「物質上」的幫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為何會如此?

美國有位醫學研究員想了解此問題,他做了個研究:將106名未滿20歲的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義工組;另一組為義工後備組。

10個星期後,義工組的學生相比後備組,他們的炎症癥狀、膽固醇水平和體重指數都顯著地降低了。

助人,為何會產生醫療作用?

因為,與人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進而降低了壓力激素水平,促進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學專家甚至說: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良方。

04. 長壽的首要秘訣是家庭和睦。

個案:喬治亞有位農婦活了132歲零91天。在她130歲時,有記者問她長壽的秘訣,她回答:首先是家庭和睦……

美國有兩位心理學教授積20年的研究發現: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際關係」。他們說——人際關係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對268名男性的跟蹤調查也發現: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別人的關係,缺乏社會支持,對健康的危害與吸煙和不運動不相上下。

美國一位精神病學家一項長達25年的「人格與心臟關係」的跟蹤調查發現:心胸狹隘、名利心重、敵視情緒強的人,死亡率高達14%;而心胸開闊、助人為樂、性格隨和的人,其死亡率僅為2.5%。心臟病的發病率,前者也是後者的5倍。

分析其原因,他說:人際關係不好,令其心裡充滿著憤怒、怨恨、敵對和不滿情緒,會致使交感神經時常處於亢奮狀態,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分泌得過多。

再則,人是群體動物,活著,就是活在人際關係中。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的人生需求,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際關係有關,「需求」獲得滿足,即會收穫快樂!

05. 「付出友善」會「收穫友善」。

個案:美國一位心理學家介紹了一個女病人的故事:艾麗斯幾年前因失戀得了抑鬱症,離開東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中西部生活節奏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溫情。好幾次,艾麗斯從停車場出來上車道,儘管車道上排著長長的車隊,但總是有人給她讓道。這種彬彬有禮、先人後己的行為,讓艾麗斯深受感動。時間一久,艾麗斯也養成了給停車場出來的車讓道的習慣,她喜歡這種友善的行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會給她帶來一種無可名狀的快樂。一年以後,艾麗斯的抑鬱症不治而愈了。

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說:「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反應,如同人在山間呼喊發出的回聲。「你善」,回聲則「善」,如個案;「你惡」,回聲則「惡」。有些人人際關係差,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鬥的結果。

為何個案的抑鬱症會好了?

因為,「付出友善」,哪怕是對別人付出一個微笑,傳遞一個幽默的表情,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就會增加,這種抗體能增強人的免疫系統。

美國有位生命倫理學教授通過研究,發現了「回聲」的本質:「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的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有利人際關係和諧的「付出」包括——讚美、幽默、微笑、尊重、禮讓、隨和、包容、寬恕、體諒、同情、忠誠、傾聽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華人瞭望 的精彩文章:

長期不運動還熬夜的人,都這樣了!

TAG:北美華人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