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瀾僖,一顆璀璨的小星星升起

孫瀾僖,一顆璀璨的小星星升起

廖永章(網名:詩哥bamaizi),詩江湖流浪者。一個只寫不發的人。自幾年前在長江詩報發過《寫意畫》等幾首詩後沒再發過作品。鐵路職工。工程師。教師。自由撰稿人。相信愛、善良、正義、真理是支撐人類文明的精神支柱。心語:寧做一個一無所有的思想者,也不做一個擁有一切的精神乞丐。

製作:天上王城

小詩人孫瀾僖

喜感一顆璀璨的小星星升起

——小詩人孫瀾僖詩歌印象

廖永章

前不久,《詩博刊》副主編伊蔓兒在平台上推出了孫瀾僖(點擊閱讀)的一組詩,並對其高度評價,引起了我的關注。孫瀾僖小姑娘是一顆冉冉升起的童星,其詩以小見長,構思奇巧,意境別緻,詩意凸顯。讀她的詩,就像是欣賞原生美玉,沒有雕琢,自然天成,其中《可不可以》《殘雪》《筆》《鉛筆與橡皮》《敬亭山:給李白》堪稱精品。幾乎每一首詩都有看點,給人眼睛一亮的驚艷感。正如蔣登科老師在評語中對小詩人的成就給出的肯定,在同時期少年寫作者中也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如果說小詩人孫瀾僖昨天是站在草坪上起飛,那麼,願她今天是站在雲梯上起飛,我們看好她起點高飛得也高。

我愛把童年少年比作人生的春天。而童年又是人生的初春。初春,萬物生髮,生命萌動,樹枝抽芽,花苞綻放,一派蓬勃向上,生機盎然的景象。在某種意義上講,初春,也是詩人詩情萌發的季節,所謂詩如泉涌即是。

而少年,又是人生的中晚春,那是百花爭艷萬紫千紅的節氣,也是少年大腦充氧,思緒異常活躍期。可以相信,這也是孫瀾僖小詩人想像力井噴,渲染童真童趣的最好季。先看看她的《可不可以》這首小詩:

我可不可以

用魚桿

釣一片月光

把她放在

沒有星星的地方

小詩人表達的是對那些離家的人的關懷,希望他們不因晚上寂寞望著星空想家而影響心情。於是,她想到了「釣一片月光/把她放在/沒有星星的地方」。

星星,在小詩人的眼裡是希望之所在。為彌補身處異鄉的人在望星空時看到的是一片沒有星星的天空時咋辦?為不讓他們失望,小詩人想到了釣一片月光放在那裡。以為這樣做了,望星空的人兒就不會失望了。為了渲染這種思鄉的情愫,小詩人繼續寫道:

我可不可以爬進煙囪

偷一小罐炊煙

密封

放在遙遠的地方

好讓想家的人

知道

家一直都在那個地方

天真可愛,單純無邪的童心童趣躍然紙上。聽說過有裝一瓶水,或拘一把泥土以懷念家鄉的故事。還沒聽說過偷一小罐炊煙密封的故事。小詩人所以要這樣寫,沒有別的原因,唯一能詮釋清楚的是,她只想告訴人們那就是家所在的地方。以期達到安撫思鄉人,使其從她的詩中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慰藉。讀孫瀾僖小詩人這首《可不可以》的小詩,筆者不由得為小詩人「釣一片月光」,「偷一小罐炊煙/密封」的奇思妙想點贊。在成年人看來,「釣一片月光/把她放在/沒有星星的地方」、「偷一小罐炊煙/密封/放在遙遠的地方」的描寫是小孩子過家家的夢中囈語,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然而正是這種天真的囈語,才凸顯出小詩人源於童真童趣的可愛之處,以及超乎尋常的想像力。凡人是看不懂這種奇思妙想的描寫蘊含的真情與詩意。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你是一個身處異鄉的人——一個對詩並不陌生的人,抑或與詩若即若離的人,相信你看了小詩人孫瀾僖的這首《可不可以》的小詩後,埋藏心中的那塊思鄉石會感到猛然間受到了撞擊,並引發出與小詩人共振共鳴的心音。

可貴的是,小詩人小小年紀,就有了一顆悲天憫人的愛心,能感知人們身處異鄉的寂寞和念家的心情,她想到要安撫他們,於是寫出了「釣一片月光/把她放在/沒有星星的地方」、「偷一小罐炊煙/密封/放在遙遠的地方」的句子,以此來實現她想為他人之所想的小小心愿。在小詩人兒童般明凈的眼中,那片月光下,就是人們家的所在地,那密封罐中的炊煙,就是家鄉的味道。多麼樸實無華地描寫,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令人讀後有一種溫情脈脈的感動。

再來讀讀她的《巴山人家》這首詩:

巴山人家,是散落的星星

在大山的蒼穹里,靜靜閃亮

把巴山人家比喻為散落蒼穹的星星,再次見證了小詩人不窮盡的想像力。不是用群星璀璨而是用靜靜閃亮來形容巴山人家,可以說是寓意深遠令人遐想。靜靜閃亮,從字面上看給人委婉親切,張弛有度的印象,能讓人讀出一種淡淡的溫馨。

小詩人筆下「靜靜閃亮」的詩句,既道出了小詩人心中一種微妙的欣慰,欣慰中也似乎還有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令我們不免產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

同時,我們也相信小詩人筆下那蒼穹中靜靜的閃亮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過去式,並呈現出群星薈萃大放異彩的天空美景,這個天空即地上的天堂,也即巴山人家的故土——那片踩滿一代代巴山人深深淺淺腳印的黃土地。

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有一天小詩人這枚花種生根發芽開花了,她眼中的星星都散發出香味了,也就是巴山人家這些散落穹頂的星星告別靜靜閃亮,迎接群星薈萃大放異彩的嶄新一天。

孫瀾僖在寫作過程中,獲得了很多榮譽,得到了很多老師的指點和引領。但是榮譽是一把雙刃劍,若做到不驕不躁,正確對待,就能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若從此驕傲止步,那就是成長道路上美麗的陷阱。這是筆者發出的忠告。孫瀾僖小詩人今後的路還很長,一帆風順不利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在攀登詩歌險峰的一路行程中,難免不涉溝溝坎坎,不遇大風大浪,但願孫瀾僖能一往直前永不止步。自古詩人出少年,我們相信,孫瀾僖的詩歌之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2018年1月27日

附:

兒童的世界滿是美妙

——序孫瀾僖詩集《湖畔聽棠》

蔣登科

江山代有才人出。最近這些年,我談過好些詩人的詩,從60後到70後,再從80後到90後,現在輪到00後了。在感嘆時間流逝的同時,也欣慰於詩歌藝術的發展和詩壇人才輩出。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即使當下的詩歌處境已經遠不如從前,但愛詩的人始終存在,而且一代一代無窮盡。

我一直對中國詩歌的未來充滿信心。當我讀到孫瀾僖和她的同齡人的詩的時候,這種信心就更加明顯。瀾僖從9歲就開始發表作品,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很多兒童報刊和文學刊物上發表了詩作,獲得過多種獎項,而且有作品被收入到一些有影響的選集中。在她這個年齡的時候,我還在大山裡漫山遍野地瘋跑,根本不知道詩為何物,更談不上詩歌創作。我有時在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啊?在我看來,她至少是一個具有文學天賦的孩子,而且對詩歌創作充滿興趣,並有著不斷進步的渴望。有詩歌陪伴的童年是幸福的,用詩歌滋潤的人生之路也應該是充滿夢想和色彩的。

每個人都是從童年走過來的,只是每個人的童年有著不同的滋味。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讀書,但是在那時的農村,哪裡有什麼書可讀呢?於是,我經常到生產隊長家裡去尋找那些過期的報紙,讀上面的新聞和文學作品。我非常佩服那些能夠發表作品的人,覺得他們非常了不起,甚至很偉大。我們小時候的知識面非常有限,見識也少,在當時,縣城、省會、首都等等,在我們心目中都只是一個個遙遠的概念,根本沒有想過可以去到那些地方並留下足跡。我們當然也沒有多麼遠大的夢想,幾乎每天與大山、森林、小溪、泥土為伍,沒有支撐夢想的土壤。當我讀到瀾僖的詩歌作品的時候,我真的為她高興,為他們這一代孩子高興。他們不但有了好的生活環境,有了遠足的條件,可以見多識廣,而且能夠通過文字把自己的感受、夢想、苦惱抒寫出來,有些作品還可以在刊物上發表。關鍵是,詩歌界的很多長輩還為她寫下了許多評介文字,對她給予鼓勵。在我們那個年代,這些事情是想都不敢想的,即使寫了,也沒有誰來關心,更不可能和那麼多知名的人士扯上任何關係。

兒童天生就是詩人,只是我們有時對他們關注不夠,很少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內心和情感,更很少去發掘他們在詩意發現和表現方面的潛力。對於兒童來說,世界都是新奇的,這種新奇感是詩歌創作的動力,也是詩意的來源。無論在題材上還是情感取向上,瀾僖的詩都擁有她那個年齡的特點。她的詩,寫的多是自然景色、家庭趣事和校園生活。在她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那麼美好,都充滿魅力,《桃花,催紅了春天的臉龐》:「你收集所有的紅霞,在三月/催紅了春天的臉龐。還有你懷裡的童話/也粉紅著呢//桃花,你把夢也染成紅色吧/最好,帶上襲人的香/這樣,夢裡夢外/都是一片春的海洋了」,在她的眼裡,「桃花」、「紅霞」、「春天」、「童話」就是一個美好的世界,而且還賦予了本無花香的桃花以「襲人的香」,這樣的發現是屬於孩子的。在情感取向上,她的詩單純而充滿夢想,樂觀並擁有點滴的憂鬱,比如《綠色的郵卡》中有這樣的詩行:「頃刻間,我變成一片葉子/頃刻間,我化成一縷陽光/我要把一株株小草、一棵棵小樹的夢想/染上十萬里浩蕩的春風」。作者的想像確實不同一般,由綠色想到了「葉子」、「陽光」、「小草」、「春風」,這些想像都與小詩人的生活積累、知識儲備和對世界的理解有關,沒有受到過多知識和思想的牽絆。當然,任何年齡的人都有他們自己認為的苦惱和沉思,瀾僖也有自己對生活的獨到見解。外婆離開了,她滿懷不舍和思念:「河邊的垂柳依然青青/可我飽含的熱淚/一刻未停//外婆,我心裡最溫暖的名詞/此刻,您卻擠壓出我滿眶的淚水/來澆灌這河邊無數的柳絲」(《再見,親愛的外婆》);《樓上的樹》有這樣一個詩節:「不要說你永遠在這裡/其實,我也和你一樣/囚禁在課堂/來,讓我們長出翅膀/飛向遠方」,詩中既有對課堂學習的判斷,也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她甚至開始追問很多在成年人那裡已經有些麻木的問題,比如《綠色的希望》有這樣的詩句:

曾經,這裡的天空藍得發亮。

如今,霧蒙蒙的,

這是為什麼呢?

曾經,這裡的森林鬱鬱蔥蔥。

如今,光禿禿的,

這是為什麼呢?

曾經,這裡的河流清澈見底。

如今,昏暗暗的,

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追問或許不深刻,但我們必須承認,孩子確實發現了一些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這中間蘊含著兒童的單純,而這種單純可以反襯出成人的麻木。在詩意的發現上,孩子在很多時候是成年人的老師。

瀾僖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她不只是關注和自己有關的事情和經歷,而且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種責任感,抒寫了一種「正」的思考。《河流》抒寫了作者將自己投入到大自然甚至人生長河中的內心體驗:「一條河流,在夢裡穿行/蜿蜒的脈絡/繪織大地的豐饒和美麗//一條河流,在生命里穿行/激蕩的水波/抒寫人生的浩瀚和傳奇//呵,夢中的河流/流過夜的寂靜,奔涌成明媚的眼波/呵,生命的河流/淌過如花的年輪,把每一個平凡的日子/當成琴鍵,彈起浪奔浪流的歌」,「河流」、「夢想」、「人生」等等,組合在與河流有關的詩篇之中,顯得非常妥帖,給人一種流動感,而這種流動感和詩人意識到的人生有著同一的脈絡和跳動。她的有些作品中還抒寫了具有哲理意味的體驗,讓人吃驚,比如《殘雪》:「瑟瑟的詩行/在大地上改寫//陽光是一枝敗筆」,「陽光是一枝敗筆」使人眼前一亮,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的大膽和勇氣;《一朵花》中有這樣的詩行:「啊,世界如此美妙/千萬不要用我們有限的眼光/來丈量」,她居然發現了「有限」與「無限」這樣的話題,而且意識到人自身的局限;《雪》:「窗外的雪花 漫天飛舞/每一片都有著自己的輕紗/在風中墜落/化成一滴小小的水珠/被遺忘的顏色/白色為什麼是白色/它遺忘了自己 在迷霧中徘徊/灰色為什麼是灰色/它被人們遺忘 落寞地躺在顏料盒裡」,由物及人,由外及內,由小及大,詩人在詩歌創作中的內化工夫確實了得。《相冊里的時間》有這樣的詩行:

相冊里的時間

永遠停留在那一刻

但我們生命中的河流

無盡綿延

早已沒有了交點

詩人對時間非常敏感。對於詩歌創作來說,對時間的獨特解讀是詩人深入現實、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度。

關於對現實的關懷和「正」的力量的發現及抒寫,我想特別提到《你們能回家嗎——為留守兒童而歌》。這首詩或許不是瀾僖詩歌中最引人注意的,也不是最優秀的,但它抒寫了詩人對留守兒童的心靈世界的關注和理解。作為同齡人,她或許比成年人能夠更容易走進那些孩子的世界裡,尤其重要的是,她真正理解了這些孩子渴望的是什麼:

……

只是晚上總會起身

站在院牆邊

朝遠方望去 無盡的山巒重疊

化為了一張親近而又模糊的臉

但遠方一直是遠方

是無法抵達的天堂

於是 你只好 在夢裡

流著淚 呼喊

爸爸媽媽 過年了

你們能回家嗎

這樣的詩句,讀起來使人心酸,也帶著親情的溫暖。她或許還不知道這些孩子為什麼會成為「留守兒童」,但她和這些孩子在心靈上是相通的,其間透露出一種同情和關愛,蘊含著一種大愛的精神。

我不知道瀾僖讀過多少他人的作品,包括外國的、傳統的詩歌作品,但我從她的有些作品中讀到了一種傳統詩詞的韻味,比如這首《秋》:

挽一籠輕紗 聽兩隻昏鴉

葉子從樹上飄零而落

吱呀

鋪幾許黃沙

拾一把桂花 煮一壺清茶

任憑流水逝去

叮咚

品一杯浮生

賞一樹紅花

這是小詩人新近創作的作品,她使用了一些單音節詞,使用了一些象聲詞,使用了一些傳統的意象,採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使作品具有了別樣的意味,比她過去的一些作品顯得更優美,多了一些文人味道,有了更豐富的向內的體驗。我們或許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因為小小年紀就外出求學,遠離了父母、夥伴和其他親人,她的感悟更加深入內心,在很大程度上拋棄了初學寫作時曾有過的理念先行的不足。同樣是新近創作的《可不可以》也可以為此提供佐證:「我可不可以/用魚桿/釣一片月光/把她放在/沒有星星的地方//我可不可以爬進煙囪/偷一小罐炊煙/密封/放在遙遠的地方//好讓想家的人/知道/家一直都在那個地方」,「月光」、「炊煙」在詩人那裡是「家」和思念的象徵,這些意象對於一個想家的孩子來說,顯得特別親切,因而在對月光、炊煙的反覆吟詠中,詩人實際上也就抒寫了對家鄉、親人的深深的想念。

可以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人生閱歷、知識儲備的不斷豐富,瀾僖的詩越來越切入了詩的本質,詩味越來越濃。從童年詩心態到少年心態,瀾僖的詩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她的大量作品,清楚地捕捉到她在藝術上發展、變化的脈絡。

我曾經讀過很多兒童詩,也為一些兒童詩詩人(不是兒童詩人)寫過評論,但我所讀到的兒童詩更多地是成人創作的,有著明顯的成人心態,或者說是儘力以成人身份、心態去揣摩兒童的心靈世界。瀾僖的詩完全出自兒童、少年時期的情感體驗,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別樣的世界,一個純粹而美妙的兒童、少年的心靈世界。

我在前面說了,瀾僖和他們這一代孩子是幸福的。就瀾僖本人來說,更是如此。她有非常愛她的詩人父親和醫生母親,隨時關注著她的身體和心靈的成長。也是因為她的父母,我在多年前就開始關注她的創作,時常去她的博客溜達,也讀到了她的父親轉發給我的一些作品。我多次在她的博客中留言對她給予鼓勵,但我沒有撰文對其作品進行較為系統的評論,主要是想對她的創作進行更多的觀察。這一次,梓文告訴我,孩子要出版詩集了,而且我也感覺到她在創作上的進步比較明顯,所以答應為這本詩集寫點閱讀感想,為孩子祝福和鼓勁。

最後要告訴瀾僖的是,詩是一種美好的存在,但對於人的一生,詩又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我經常說,一個人不一定要成為詩人,但一定要成為有詩意的人。詩意可以給人生帶來豐富的色彩。在這個年紀,除了詩,我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課業學習,比如知識積累,比如對他人和世界的關注,等等,一定不能因為愛好詩歌而放棄其他。我記得,呂進教授曾經說過詩人應是博識家。一個人只有在具有了豐富的人生與知識積澱這一前提之下,才有可能成為優秀的人,也才可能成為優秀的詩人。

祝賀瀾僖,期待她創作出更多美好的詩篇,祝願她的人生成為充滿詩意的成功的人生!

2015年10月6日,於重慶之北

蔣登科,四川巴中人,文學博士,美國富布萊特學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委員會主任,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新詩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GIF

《詩博刊》顧問

洪 燭、鵬 鳴、馬啟代、唐 剛、金 迪

《詩博刊》主編

泉吟山谷

《詩博刊》執行主編

慕容雪

《詩博刊》副主編

伊蔓兒 瑞 雪

《詩博刊》編委

浪淘沙、詩人若草、一縷陽光

慕容雪、瑞 雪、泉吟山谷、伊蔓兒

《詩博刊》編輯

天上王城、北國之春、瑞 雪、伊蔓兒

投稿前請關注《詩博刊》平台,添加微信。平台發稿時將按照您的意願設置是否打賞(未聲明不參入打賞者視為同意打賞),對參入打賞者發放稿酬。一周內讚賞金額達到10元以上,50%作為創作稿酬,其餘將支持平台運作和《詩博刊》年刊發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博刊 的精彩文章:

詞語對應風景的新意-季風組詩《在山水間徜徉》讀感

TAG:詩博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