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慧眼」衛星順利完成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

「慧眼」衛星順利完成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

簽署慧眼衛星投入使用證書

簽署慧眼衛星長期運行管理協議

1月30日,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圓滿完成了5個多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使用。「慧眼衛星投入使用儀式」上,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系統部相關領導簽署慧眼衛星投入使用證書;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相關領導簽署慧眼衛星長期運行管理協議。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慧眼」由國家民用航天科研經費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共同支持,中科院高能所、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清華大學等單位負責研製,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慧眼」衛星總重量2500kg,運行在550km的近地圓軌道上,觀測能區覆蓋1-250keV,具有大天區和高靈敏度的巡天能力和高精度的定點觀測能力。

「慧眼」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後,經過5個多月的在軌測試,完成了在軌測試大綱中規定的所有測試項,衛星運行正常,技術指標滿足研製總要求。其中,有效探測能段、能量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等指標顯著優於任務書要求,高能X射線望遠鏡(HE)和低能X射線望遠鏡(LE)的能量解析度達到同類儀器國際最好水平。另外,「慧眼」衛星還有效利用了高能主探測器的大面積和寬波段特性,成為在0.2-3MeV能區國際上有效面積最大的伽馬射線暴探測器。2017年11月28日,「慧眼」衛星工程順利通過在軌測試總結評審。

「慧眼」衛星在軌測試和試觀測期間,多次參加了國際天文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能量最高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發現了中子星自轉周期突變的新現象,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衝星導航試驗;對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的高能伽馬射線輻射給出了嚴格的限制並且作為重要貢獻者參加了該歷史性論文。「慧眼」衛星完全有能力實現其預期科學目標,而且有望能夠取得超出預期的重要科學成果。

為促進觀測數據的有效利用和科學產出,2016年6月「慧眼」衛星向國內天文界公開徵集核心觀測提案,包括16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學者共提交90份觀測提案,含348個目標天體源,申請觀測時間約7年。2018年1月8日至10日,第一屆「慧眼」衛星科學用戶大會在高能所召開,來自全國30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170餘位天文學者參加會議。會上對衛星的科學運行情況及初步觀測結果進行了全面的展示,並介紹了聯合基金、數據政策等事宜,宣布了核心科學提案徵集和評審結果。會議最後還組織了科學數據處理培訓,為「慧眼」衛星下一步的科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慧眼」衛星是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空間觀測「發現極端宇宙」計劃的第一步;目前正在進行背景型號研究和立項綜合論證的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台(eXTP)是該計劃的第二步,計劃在2025年發射;該計劃的第三步包括熱宇宙重子探尋者(HUBS)和微波背景偏振天文台(SCPT)兩顆衛星,分別計劃在2030年和2036年發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高能所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與「維基百科」的區別

TAG:中科院高能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