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軍事:我國步槍成功設計的典範,因在設計過程中認真聽取使用者的意見

軍事:我國步槍成功設計的典範,因在設計過程中認真聽取使用者的意見

最近我國新型「戰略步槍」的亮相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它的正式名稱是QTS11式單兵綜合作戰系統,從這個名稱上看,它應該在11年就定型了,目前世界上有好幾個國家研發了戰略步槍,我國的戰略步槍和他們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什麼地方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其實這個「戰略步槍」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美軍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研發了首款「理想單兵戰鬥武器(OICW)」,這款武器將作為美軍方當時推出的「未來戰士」計劃中的「陸地勇士」的一部分。它成功的將5.56毫米步槍和20毫米榴彈發射器集成到了一起,配上計算機火控系統,可以對1000米以內的有生目標進行精確的點殺傷和面殺傷。

然而武器問世後,反響卻並不好。除了系統複雜、可靠性低以外,還有兩個致命的缺點制約了它的裝備,一個就是太重,另一個是太貴。美軍的這套系統(後來命名為XM29)全重達到8.2公斤,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的6.7公斤,再加上彈藥、電池和各種測距設備,使用者覺得過於累贅。

美軍XM29步槍,看上去很高端,卻因為太重飽受詬病

而它的製造成本高達2萬美元,是M16步槍的十幾倍,即便財大氣粗如美軍,也無法批量裝備。最後為了減重和降價,美軍將它拆分為兩個部分單獨使用,分別成了XM8步槍和XM25榴彈發射器。但這樣一來,這個戰略步槍實際上已經無疾而終了。

在美軍之後,又有許多國家研製了戰略步槍,他們要麼得到了美國的技術輸出,要麼直接山寨,因此搞出來的東西雖然外型各不相同,但本質上是和XM29如出一轍,基本上就是一把30發彈匣的步槍和6發榴彈的榴彈發射器的合體,至於太貴和太重的問題,誰也沒有真正解決。

被稱為槍怪的法國PAPOP戰略步槍,其外型如同從未來穿越而來

我國的戰略步槍和外軍的比起來,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採用6發榴彈彈匣,而是採用了單發栓動榴彈發射方式。這使得我國的QTS11的空重控制在5KG左右,比國外同類產品輕了許多。我國的這款武器在最初設計定型時,也是採用了5發裝的榴彈彈匣,但後來在一位實戰經驗豐富的特戰尖兵的提醒下,改成了單發栓動。

這位特戰尖兵名叫馮純鍇,是陸軍某師楊子榮偵察連的一名四級軍士長。他提出,根據他的實戰經驗,5發榴彈彈匣在實戰中並不實用,武器設計出來是用來打仗的,應該一切都從實戰出發,建議改為單發栓動榴彈。在他的堅持下,廠家採納了他的意見,對QTS11進行了修改,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楚得看到位於槍管上方的榴彈發射口

有人會問了,單發栓動榴彈和普通步槍的下掛式單發榴彈有什麼不同?會不會是穿新鞋走老路?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下掛式榴彈是單發低速拋射,精度完全無法保證。而戰略步槍的單發榴彈是高速身管射擊,並且可以編程,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甚至可以要求它在敵人的頭頂上無死角爆炸。有了它,就算敵人躲在戰壕、車輛或建築物里都是沒用的。

並且在取消了榴彈彈匣之後,整槍的重量大大減輕,攜帶更加方便。應該說在QTS11的設計過程中,設計方認真傾聽了一線使用者的意見並加以改進,這個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QTS11率先準備了海軍陸戰隊

QTS11問世後,最先小批量裝備的是海軍陸戰隊。因為海軍陸戰隊從裝備上說只能算是輕型機械化部隊,因此他們格外注重單兵新型武器的使用,例如被稱為「狙擊炮」的35毫米單兵狙擊榴彈發射器和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都是他們率先裝備使用。因此戰略步槍也不例外,而從近日它又出現在陸軍某王牌師中,也可以推斷出它的性能已得到軍方的認可,正在小範圍推廣。

當年美軍開發OICW的時候,有很多理念都是非常先進的,甚至是引領未來潮流的。但由於不知變通、墨守成規最終導致XM29項目不了了之。而一直被稱為「摸著美軍過河」的我國卻取得了成功,並不是我們在技術上更強,而是我們更貼近實戰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場秋點兵 的精彩文章:

軍事:某地特警裝備新型快拔槍套,拔槍同時就在套內完成上膛

TAG:沙場秋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