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共鳴PS後期教程之六:Camera Raw轉檔

攝影共鳴PS後期教程之六:Camera Raw轉檔

Camera Raw 軟體可以解釋相機原始數據文件,該軟體使用有關相機的信息以及圖像元數據來構建和處理彩色圖像。可以將相機原始數據文件看作是照片負片。您可以隨時重新處理該文件以得到所需的效果,即對白平衡、色調範圍、對比度、顏色飽和度以及銳化進行調整。在調整相機原始圖像時,原來的相機原始數據將保存下來。調整內容將作為元數據存儲在附帶的附屬文件、資料庫或文件本身(對於DNG格式)中。

Photoshop軟體中都附帶有Camera Raw,安裝了PS,自動就安裝了ACR。

Raw文件又叫數字底片,是數碼相機所生成的原始格式文件,能比JPEG格式儲存更多的信息。幾乎每個相機廠商都有自己的Raw文件格式,常見的Raw文件後綴包括.NEF, .DNG, .CR2等等。

正因為各家廠商的Raw格式各不相同,所以Photoshop本身是無法直接識別這些千奇百怪的Raw格式的,需要通過ACR處理器先解析轉換一遍。

同時ACR還提供了很多調整選項,這些在Raw文件之上的調整都是完全無損的,也就是底片信息並沒有被覆蓋,隨時可以一鍵復原。

「Camera Raw」以及「Lightroom」都是Adobe公司出品的軟體,他們背後的工作原理以及引擎都是一樣的,所以學習本文也可以應用於「Lightroom」的操作中,文中具體提到的工具以及指令,你在「Lightroom」中都可以找到對應的。

「RAW轉檔」具體流程:

1

基礎準備工作:

這一步比較簡單,將示例文件拖到photoshop,在濾鏡中打開Camera Raw插件。

點擊「鏡頭校正「的面板,在出現的對話框中,直接勾選這兩個選項:「刪除色差」和「啟用配置文件校正」,其他保留默認設置即可。

這一步會根據你所使用的鏡頭信息,自動對鏡頭所產生的邊緣畸變以及可能出現的紫邊進行一個校正的處理。根據每個鏡頭的不同,校正的程度以及效果也有所不同,但是這一步是我們打開軟體第一步要做的事。

接著點擊這個叫做「細節」的面板,在第一部分銳化設置中,將銳化的數量調整為0。

也就是說,到這一步,我們對圖像不做任何的銳化處理。因為銳化是增加圖像局部細節的對比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對圖像細節有所損傷和影響的。如果是圖像處理的最後一步做銳化沒有問題,因為後續不會再做更多的圖像調整。所以我們在轉檔的時候,目的是得到一張細節最佳的原片,所以將銳化值放到0,最終的銳化留到修圖的最後一步再做就可以了。

2

色溫調整:

這裡主要在第一個「基本」面板中進行。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色溫」。大家可能知道,各種不同的光線,是有它自己不同的溫度的。跟我們實際的溫度相反,高色溫的光線色彩偏冷,低色溫的光線色彩偏暖。而我們在軟體中做色溫的設置,其實也就是來矯正不同色溫帶來的偏色。說的更深入一些的話,比如一張圖片是在低色溫的情況下拍攝,如果你將色溫設置為中性的5500左右,那麼圖片就會偏暖色。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去設置更低的色溫值,來讓軟體做一個偏色的校正。比如現在我將色溫值設置為更低的4400,這個時候的圖片看起來就沒有剛才的偏色了。

那麼,我們在圖片處理的時候,如何設置合適的色溫值呢?我們一開始說過,轉檔的目的是得到一張細節豐富,色彩和諧平衡而且不偏色的圖片,所以大部分的時候需要靠自己的雙眼去觀察。覺得圖片偏暖了,那麼色溫值需要設置低一些,反之覺得圖片偏冷了,色溫值需要設置高一些。

不過在軟體上方的工具欄,「Camera Raw」提供了一個「白平衡工具」,圖標是一個吸管的形狀。

事實是,作為後期修圖師,我們很少能夠遇到這麼高規格的待遇。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拿到的原片,攝影師是沒有使用灰卡的。但是有沒有想過,哪怕不是絕對準確的專業灰卡,如果拍攝主體身上穿了一件沒有色彩的衣服呢?(白衣服,灰衣服,黑衣服)比如這張示例圖,我們一眼就能看出模特穿了一件白襯衫,所以其實也是可以使用白平衡工具來做一個自動的色溫設置的。

不過由於衣服有各種褶皺,導致白襯衫上面不同位置有著並非完全一樣的環境光反射,所以一般我們需要使用這個白平衡工具,在衣服上隨機的點取不同的位置,配合自己眼睛的觀察,來最後選擇一個合適的取樣點。比如這張圖片,我最後選擇了取樣這個位置。

所以呢,關於色溫的設置,在沒有灰卡幫助的前提下,看看人物身上有沒有穿中性色的衣服,有的話可以合理使用白平衡工具來進行自動的設置。如果沒有,那就需要使用自己的雙眼來做判斷,設置合理的色溫值和色調值,來讓圖片中的偏色達到最低。只要記得一個原則:色彩的風格建立留到後續在Photoshop中完成,那樣你可以很多不同的嘗試,也很方便修改,在轉檔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的得到一張沒有偏色,色彩』中性』的原片。

3

明度關係調整:

在去調整明度關係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軟體界面右上方的「直方圖」信息。我們現在只需要去觀察明度信息,所以大家可以忽略直方圖中的各個色彩形狀,只需要看之間灰色的那個形狀即可。

而觀察我們這張圖片的直方圖,其實整體來說亮度分布還是比較平均的,直方圖中的最左邊面積很小,也就以為著畫面中沒有特別暗的區域。而在最右邊,我們能夠看到一根比較高的線,說明畫面中有不少的過曝區域,如果你還不是特別確定,可以點擊右邊白色的箭頭,這是過曝警告功能,點擊之後,畫面中如果有完全過曝的區域,它會以一個紅色色塊來提示。

(反之,如果想知道畫面中有沒有完全黑死的暗部,可以點選左邊黑色的箭頭,這個警告會用藍色色塊來提示畫面中的完全欠曝的黑色區域,不過本示例圖並沒有,為了演示我將圖像的暗部壓暗了很多。)

RAW轉檔的幾個原則中,跟明度關係有關的是:暗部不死黑,亮部不過曝。所以放到我們這個例子中,暗部沒有任何問題,最暗的地方都還是有層次有細節的,可是卻有很多完全過曝的區域。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來調整「基本」面板中的「高光」選項,我們將高光降低之後,發現剛才的過曝警告就沒有了,直方圖中的信息也表示畫面整體亮度往中間的的曝光區域靠攏了一些。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依據不同的圖片風格來做靈活的應變。比如你處理的其他圖片偏暗,有明顯的欠曝,那麼則需要去提高設置中的「陰影」值。再或者處理一張影棚拍攝的純白色背景的人像,那麼白色背景我們就需要它是完全過曝的純白色,如果你打開圖片發現白色背景上並沒有出現紅色的過曝警告,可能你需要反過來去增加高光的曝光值。

確保畫面中沒有過曝區域或者死黑,接下來我們需要用雙眼來觀察一下畫面中的主體人物。我感覺目前的畫面中,人物還是稍微又些偏暗,那麼可以簡單的通過增加曝光值來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在增加了曝光值之後,發現剛才調整的高光區域又顯得過於亮了一些,畢竟對於轉檔處理來說,畫面越偏向中間的曝光值越好,所以乾脆就將高光值降到了最低。經過這步,我覺得目前畫面中的整體明度關係已經調整完畢了。

明度關係調整這個步驟的原則是:儘可能的避免出現暗部黑死或者高光過曝,儘可能的將畫面的整體亮度集中在中間灰度區間,觀察畫面主體,讓主體曝光盡量準確。

4

色彩關係調整:

這個步驟,我們主要在「HSL/灰度」面板中進行操作。

這一步的目的,是通過觀察畫面,來研究怎麼樣平衡各個顏色之間的「色相/飽和度/明亮度」,從而讓整個畫面在色彩上顯得更加和諧和平衡。

以我們的例子來說,畫面元素比較簡單:主要是前景的人物和背景的樹叢。從色彩搭配來看,是一張很適合走「對比色」配色風格的圖片:人物偏暖的膚色對比背景青綠色的樹葉。所以我們需要讓圖片在這個配色法則下,色彩上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一些。比如現在背景中的樹葉部分,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暗部是屬於比較正的青綠色,符合我們對於植物色彩上的心理期待,可是在亮度區域,其實它是偏黃色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點擊面板中的「色相」標籤欄,在黃色這個選項中,讓黃色的色相偏右一些,也就是讓黃色更綠一點。但是呢,調整也不能做的太多,因為人的膚色中,有一部分也屬於黃色的範圍,調整過大的話是會影響到皮膚的,所以我將黃色的色相值增加了50。

接著我們看整體背景,目前的話,感覺飽和度還是低了一些。所以我們可以點擊「飽和度」標籤欄,如果你不確定背景中的樹葉主要屬於哪一個色彩範圍,你可以大概的來調整一下試試看。經過我簡單的增加幾個色彩的飽和度之後,我發現背景的色彩主要集中在綠色以及下面的淺綠色。所以我們可以適當的去增加這兩個色彩範圍的飽和度,來讓背景的綠色更加的飽滿一些,從而讓整體畫面的色彩對比感更加強烈一些。

接著我們來看膚色。在你色溫設置準確,畫面沒有明顯偏色的情況下,膚色一般都是集中在「橙色」這個色彩區間。而嘴唇一般集中在「紅色」這個色彩區間。首先我們可以再次回到「色相」標籤欄,先左右的移動一下橙色的色相值,配合眼睛的觀察,來得到一個更加舒服的膚色色相。原來的皮膚可能由於環境光的原因,有些偏綠,所以我最後覺得將橙色的色相降低12是一個比較舒服的膚色。

接著還可以嘗試一下改變橙色範圍的飽和度甚至明亮度,適當的去多多實驗一下,只要在橙色這個色相範圍,基本調整的就是膚色部分。最後我將橙色的飽和度提高了15,明亮度提高了20之後,感覺這個時候的膚色是我需要的舒服狀態。

當然,每張圖片的風格不同,所以每張圖片可能都需要來研究最適合它的色彩關係調整方向。這個例子是一張適合「對比色」配色風格的圖片,可能你現在處理的圖片適合「類比色」配色風格。可是不管什麼風格,你只要知道,在已有的圖片基礎上,通過調整不同色彩範圍的「色相/飽和度/明亮度」,是可以讓整張畫面的色彩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平衡,而且可以讓你的色彩表達變的更加清晰明確。而這個步驟,是我們RAW轉檔流程中的最後一步。

結語

經過這四個主要流程,我們就完成了整個RAW轉檔的全部工作。

對比一下左邊的最原始圖片,你會發現經過調整後,整張圖片變得更有細節,沒有明顯偏色,而且整體的色彩關係在表達方向上更加明確了。不過你可能會說,感覺還是喜歡左邊的原圖,暖暖的更有風格。還是那句話,風格我們可以留到「Photoshop」中再去建立,這一步我們就是要得到一張「新鮮好用」的原片,有了這個好的基礎之後,在後續的「Photoshop」修圖中我們才可以更加自如的去做各種風格和效果,而且可以方便的作出各種效果的修改。

(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

【攝影共鳴活動匯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共鳴 的精彩文章:

TAG:攝影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