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選蘭亭獎後,他總結了16條

入選蘭亭獎後,他總結了16條

書法功課

書法是中國人一生的功課

關注

來源?綜合網路

編輯?黑土(微信shufagongke1)校對?白雲


樊利傑老師語錄:

1、剛出土的新帖往往可以成就一個人(如吳昌碩寫石鼓文),這叫做歷史的機遇。所以選對路很重要,對中國書法史要有一定程度認知和了解。

2、讀懂書法就讀懂中國人。體驗書法,才可能體驗書法的美。

樊老師點評學員作品

樊老師特別注重筆法的分析,認為筆法是書法的根本。從筆法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側鋒入筆,筆鋒不飽滿,本應入紙向上推,但卻順著毛筆就走,造成起筆為單薄的帶勾尖筆個。比如臨作中的「不」「居」「清」「兄」「書」「天」等都是同樣的情況。

二是觀察原帖不仔細。樊老師指出只有養成仔細觀察原帖的習慣才能快速進步。同學們則普遍存在觀察不細緻,沒有研究原帖中每個筆畫來龍去脈的問題。比如有同學臨習王鋒作品,「此」字原作左邊的豎超過了橫,不是一轉就過的,臨的時候把細節簡略了,沒有寫到位;下圖臨作中「病」字,原貼的橫側鋒起筆即按,轉而中鋒,變化豐富有味。」丙「旁第一筆的橫寫得太單薄,一帶而過。最後一筆只是一個點,臨的時候觀察不細。

另位同學臨作中「頓」的切筆掌握得不準確,「喪」的最後一筆是中鋒下來的,「亂」的三個橫向角度平了。

這件空海《風信帖》臨作中,「揭」字在原作中豎是入紙即按,中鋒行筆,至下方停頓調整鋒之後挑出,然後用毛筆筆鋒另一側完成「提」,臨的時候少了豐富度;「書」的橫是空中回鋒,落紙即走,輕盈輕鬆。書寫的時候,入紙後筆鋒走向要注意,要向上推,使線條有彈性。

臨董其昌的作品中,「義諷」二字,「義」字橫之間的關係很重要,原作中「戈」勾近乎直線,含蓄有力,臨寫的時候帶了一點彎,力量就不同了。最後一撇原作寫得飄逸有致,是此字的精彩之處。總之,義字的疏密對比強烈,又開合有度;「諷」沒有寫開。

有同學臨王羲之的作品中,」九「字用太圓,少了骨力,結構和筆法都不太准。如「十」字的側鋒用的要有度,側鋒之後回到了中鋒,臨的時候缺少了回到中鋒的部分,使豎畫單薄;「羲」的第一點太薄,筆鋒入紙前沒回到正常狀態。

可以」這兩個字出自趙之謙,「可」橫的末尾是原地折,不能邊走邊轉折,中間的留白也可以留心。兩字之間的連筆要一氣呵成,如果猶豫就弱了。

三是在結構方面的問題。有同學沒注意到「何」的口不在正中間,放在中間就平了,米芾是造勢的高手,筆畫資源、空間資源等不能平均分配。下圖臨黃庭堅的臨作里,「與」的字勢寫錯了,原貼是左低到右高,取斜勢,通過把中心放在橫的右邊,形成整體上的平衡;「夢」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兩個字連在一起,中心線與原作相去甚遠。「與」的第一橫接近在字的中央,有比較足的空間感,在臨作中均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功課 的精彩文章:

岳飛孫子寫小楷,氣質追鍾繇!

TAG:書法功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