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外媒看鄧麗君誕辰65周年:喚起美好時光

外媒看鄧麗君誕辰65周年:喚起美好時光

65年前的1月29日,傳奇歌手鄧麗君出生。為了紀念這位曾紅遍亞洲的歌后,谷歌搜索將29日的背景塗鴉改成了鄧麗君的卡通圖像。


圖片來源:谷歌截圖


根據谷歌塗鴉的介紹,這幅圖的靈感就來自鄧麗君最著名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對於鄧麗君的生平,谷歌寫道:「她的音樂和才華影響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亞洲,鄧麗君能用她甜美的歌喉和淡淡的憂鬱打動觀眾。」

「作為亞洲的五大歌后之一,她30多年的音樂生涯中最出名的就是用她的歌聲讓觀眾欣喜不已,甚至經常淚流滿面。」

谷歌指出,鄧麗君能用漢語普通話、粵語、日語、印度尼西亞語和英語唱歌,由於她的歌聲能「喚起兒時的珍貴記憶和更美好的時光,她的歌一直傳承到了今天」。

正如谷歌所言,在馮小剛最新的電影《芳華》中,就有男主角靠偷偷聽鄧麗君的《濃情萬縷》獲得感情啟蒙的情節。


芳華劇照。圖片來源:網路


《時代周刊》在29日的評論文章中列出了鄧麗君在亞洲最受歡迎的歌:《我只在乎你》、《何日君再來》以及《月亮代表我的心》。

文章稱台灣知名作曲家左宏元形容鄧麗君的聲音是「七分甜、三分淚」,她的歌在上世紀70、80年代就成為了「連接」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橋樑。

英國《獨立報》在1995年鄧麗君去世時寫的一篇訃告指出,在改革開放之前,鄧麗君的盜版磁帶已經進入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鄧麗君的磁帶得以合法銷售,隨即在大陸引發了熱潮,「大陸人都愛上了她」。

訃告稱,對於當時的大陸人而言,鄧麗君是「性感和魅力」的象徵,以至於她的歌一度被正統學院派認為是「靡靡之音」。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南華早報》29日的報道指出,除了大陸和台灣之外,鄧麗君在香港也非常受歡迎。1996年,陳可辛導演、張曼玉和黎明主演的電影《甜蜜蜜》中,鄧麗君的歌《甜蜜蜜》就貫穿電影始終,引發了兩岸三地觀眾的共鳴。

這部電影最終獲得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個獎項、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甜蜜蜜》劇照。圖片來源:網路


文章還指出,雖然大家都知道鄧麗君與成龍之間的一段情,但其實鄧麗君在1982年與馬來西亞商人郭孔丞訂過婚,後又解除婚約。郭孔丞正是馬來西亞億萬富翁、《南華早報》前老闆郭鶴年的兒子。

QZ網站報道稱,除了中國之外,鄧麗君在日本也非常受歡迎。在1980年代末,鄧麗君處於半隱退狀態,而她光靠日本市場的版稅就能衣食無憂。

鄧麗君在1974年進入日本市場,她的日文歌《空港》和《機場》獲得巨大成功,得到了日本聽眾的認可。據日本網站介紹,在打入日本市場的同時,鄧麗君還用中文演唱日本演歌,促進了日本和中國的文化交流。

這期間還有一段小插曲。1979年,鄧麗君花2萬美元買了一本印尼假護照,被日本當局發現之後遭驅逐出境。


圖片來源:網路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旅行時因支氣管哮喘發作治療不當去世。據《獨立報》當年的訃告記錄,她去世後,泰國和亞洲各國的電視台都播出了特別紀念節目。

《星島日報》首次為鄧麗君增發了特別版報道;香港音像店裡鄧麗君的碟片和磁帶在數小時內一售而空;倫敦的唐人街也上演了相同的一幕。

倫敦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節目反覆重播鄧麗君的紀念節目,主持人解釋稱,很多中年聽眾要求點播鄧麗君的歌,因為這些歌「讓他們想起了自己談戀愛的時候」。

印尼《雅加達郵報》表示,鄧麗君在去世後依然受到亞洲聽眾的喜愛,她的墓地上塑有雕像、墓地前修建了可以發出聲音的鋼琴琴鍵。她在1986年買下的住宅也成為了粉絲們的紀念地。

2013年,周杰倫在演唱會上用全息投影與鄧麗君進行了「合唱」;泰國歌手朗嘎拉姆 (Vanatsaya Viseskul)因為長相和音樂風格酷似鄧麗君被稱為「小鄧麗君」。

在台灣旅居多年的美國旅行作家布朗(Joshua Samuel Brown)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紀念鄧麗君誕辰的文章。布朗說《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他唯一會唱的中文歌,而且聽到這首歌會「眼眶濕潤」。

布朗寫道,作為一個美國人,他在家鄉波特蘭總是感到「無法融入」。而在台灣,他作為一個外來者,成為當地人眼中的「其他人」是非常自然的事,「沒有人期待我能融入」。

但在唱鄧麗君的歌時,他感覺能和周邊的人產生一種跨越文化差異的紐帶,這樣的時刻對他而言「尤為珍貴」。

能讓人在迷茫和殘酷中感到一絲美好,也許這就是鄧麗君的歌聲能跨越時代的原因所在。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人長期不做題會有什麼危害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