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讀富蘭克林,越早越好

讀富蘭克林,越早越好

當你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時,勤勞終將會使你獨一無二。

他從天空中取得雷電,從暴君手中取得民權。

他不是美國總統,但是頭像卻被印在美元鈔票上。

他是世界著名的發明家、政治家、慈善家……墓志銘上卻只寫著「印刷工」一個身份。

是的,他就是:本傑明·富蘭克林

雖然已經過去幾百年了,但他依然是很多人的精神教父,翻開《富蘭克林自傳》,相信你也會被他所深深折服。

富蘭克林是唯一 一位不是美國總統但是頭像被印在美國鈔票上的人

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意和廉潔」,這是富蘭克林的人生信條,他的一生都在加以實踐。

他雖然出身貧寒,但從不自卑和閉塞。因為讀過很多書,他憑藉不俗的談吐,在還是個小小的印刷工時,就收穫了比他社會地位較高人士的友誼。

在創業初期,這些朋友都願意儘力幫助,為他帶來更多活計。

在自己生活的不錯時,他也是毫不吝嗇的幫助朋友。

當時和他一起做實驗的朋友金納斯利先生失業了,他撰寫了兩篇由淺入深的實驗演講稿,交給金納斯利,並鼓勵他通過表演實驗來賺錢。

果然,金納斯利先生大獲成功,還周遊各殖民地表演實驗,賺了一些錢度過了生活困難期。

在積極心理學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的重要來源,而最好的關係是讓雙方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曾經一個能幹並財力雄厚的議員,發表了一篇長演說反對富蘭克林當選州議會秘書。

富蘭克林雖然不喜歡這件事,但他知道這個議員有一套稀有的珍本書後,便主動表達自己想借來看看的願望。

那個議員便很快的寄給他,之後兩人見面還主動跟他打招呼,兩人很快成為知己朋友。

君子之交,對事不對人也如富蘭克林所說,「與其怨恨、報復和延長私人間的冤讎,倒不如審慎地把它消除更為有益。」

有段時間,富蘭克林身邊的印刷工都是些酒鬼,品德也不高尚。富蘭克林拒絕給他們類似「保護費」的酒錢後,經常遭受他們的惡作劇。

無奈,他先是給了他們酒錢,然後在行為上慢慢影響他們,改變了一大部分人的飲食習慣,有的還戒了酒,並教授他們印刷技術,漸漸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雖然有些人仍然冥頑不化,還需要他墊付酒錢,但同時老闆也給技術精進的他增加了工資。

小人之交,只在意蠅頭小利,正如富蘭克林所說,「跟那些經常與你在一起的人交惡是愚蠢的」。

躍遷》一書的作者古典曾說,現代社會最快的進步不是一個人悶頭努力,而是與高手或身邊的人相互交換價值。

因此交益友並多多進行思想層面的交流,不斷擴大的思維與認知的增量,會讓我們獲得由內而外的改變。

本傑明?富蘭克林沒被推選為《獨立宣言》的書寫人,

是因為大家都怕他在裡面寫個笑話

二、書,不止於讀

富蘭克林超級喜歡讀書,「全部的零用錢幾乎都花這上面」。

有時候傍晚借到的書第二天早晨就要還,他常常坐在房間讀到深夜,一晚上就能看完。

但他並不止於讀,除了寫詩,並偷偷在哥哥的報紙上發表散文,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當屬從書中學到的東西與人辯論。

他也從「獨斷式的、自以為是的態度」,變成「一個謙遜的發問和懷疑的人」。

後期開展各項社會事業,都先在報紙上發表言論,奠定大眾的思想基礎,對建立聯合消防隊、擴大紙幣的發行、建造公益醫院學校等舉措的落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後來有人說,誰要想開展一項社會活動,都得先來問問富蘭克林,也許這也為他後來起草《獨立宣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切均始於讀書,但不止於讀書。

三毛曾說,「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

但有些人看了很多書,依然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

還有人被說成是讀書讀傻了,我覺得這句話有點玷污了讀書。

其實三毛的話還有後半句:「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寫作,但讀書沒有思考,那是死讀書,讀死書,而會讀書讓自己的頭腦越來越靈活。

富蘭克林的讀書方法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他把自己認為寫的好極了的文章,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過幾天,再用想的起來的詞句把主旨意思,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

這樣把自己寫的東西與原文章進行對比,查漏補缺,雖然有時候發現自己對某些辭彙不能信手拈來,但經過這樣不斷的練習,功力自然提升。

刻意練習一段時間後,不僅不可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順帶也會幫你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而大部分人追求的幽默就來源於生活,我們也會和富蘭克林一樣,越來越受身邊人的喜歡。

愛讀書並會讀書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三、堅持勤勞有所為

在思想上確定了正確的方向,那麼讓人生真正有意義的、把想法落到實處的,就是你的勤勞所為。

富蘭克林不管是在哥哥的印刷鋪,還是外出打工,每天都是勤勤懇懇,並主動在平常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當自己開始創業後,更是勤勉,鄰居們都歇工了,他還在工作,第二天大家還沒有起身,他又開始工作了。

他的勤勞大家有目共睹,這讓他的印刷鋪名聲大增,也給他帶來更多的機會。

之前有一篇關於靠譜的文章在微信刷屏,其中作者就建議大家聊天可以找聰明人聊,但做事就要和靠譜的人相交

大家本來就認為富蘭克林是個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而勤勞更讓大家覺得他很靠譜,與即聰明又靠譜的人相交,本身就是一件很爽的事。

富蘭克林第二次離開家鄉前,他的父親告訴他,要「不斷的辛勤勞動和耐心節約」,他始終踐行著這句話。

現代家長也許都太愛孩子了,在叮囑出門在外注意安全後,總會加一句,「累了就歇歇,大不了回來爸媽養你」。

這本是父母愛的表達方式,但卻成為很多意志不堅定的易放棄者的借口。

遇到阻撓或挫折,還沒有拼盡全力,就想著何必為難自己,長期便形成一種逃避心理。

以後做什麼事都會在最關鍵的時候下意識的選擇逃避,每次到相同的點就停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難以突破自己的成長瓶頸。

而事實是,當你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時,勤勞終將會使你獨一無二。

其實,富蘭克林帶給我們的遠不只這3點。

他關於電學研究實驗的論文,就是那個著名的用風箏引雷電的實驗,被法國宮廷科學導師寫了很多信,來否認他實驗和結論的真實性。

但富蘭克林冷靜考慮自己的實驗方法,人人都可重複核對,在信紙上空辯又有何用。他還試著為對方找理由,可能是翻譯中的錯誤而引起的誤解。

「與其去替已經做過的實驗辯護,不如把我的時間用來做新的實驗」,一段時間後,必將真相大白。

對現在這個時代來說,高層次的人從來不會將時間浪費在,因別人無端的貶謫而悲傷或懷疑自己,也不會因別人的誇獎而陷入虛榮的陷阱。他們總是關注自我的內在修鍊,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

富蘭克林也是個相當自律的人,他為自己編寫了13條要做到的品德,第一條就是節制,「節制使人頭腦冷靜、思想清楚」。

為了讓自己真正做到,他還繪製了一個表格,橫排是一周的時間,數列是13項品德關鍵詞。但他深知「一個人要把一個花園裡的野草都拔掉,他不能企圖一次就拔掉所有的野草,這樣做會超出他的能力範圍」。

所以一周他主抓一個品德,如果有過失的就在對應的方格里用紅墨水標記,以示警醒,這樣13個星期為一個周期,一年循環4次。

雖然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這個方法對現在想要養成自律的人,依然很受用。

正如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所說:「富蘭克林的一生,因為善行而受景仰,因為才華而獲崇拜,因為愛國而受尊敬,因為仁慈而獲愛戴。」

讀富蘭克林,越早越好。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屬貓(woshimiaoji),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絕不過低層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