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狀元和古代狀元相比,然而今之狀元總是缺了些什麼東西

今天狀元和古代狀元相比,然而今之狀元總是缺了些什麼東西

正如大家所知,每年的六月份對於高三學子們都是一場無煙的戰場,但其實如今的高考和古代科舉制度差別較大。

儘管如此,金榜題名仍是每個考生最大的夢想,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那一刻。

很多人說如今的高考不公平,其實小編認為這是目前最為公平的一種考試製度。且不論它,今天我們講一講關於古代狀元的一些事情,在古代狀元是全國科舉第一名,而且當時只有進士科第一名才可以叫做狀元,由於進士本來就非常難考,這讓狀元更是難上加難。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30歲考中了明經科,年齡算很大的;但是如果你五十歲考中了進士科,那說明你非常優秀,算是「年輕人」。

那麼古代的狀元究竟有多厲害呢?前面說過能否成為狀元,殿試尤其重要,而這裡面最大的因素就是狀元的書法。試想當大家的答卷送到皇帝面前,你字跡漂亮能不讓皇帝刮目相看嗎?這就好比如今的高考卷面分,你字跡工整會多得分。

舉個例子,乾隆皇帝由此讓定遠將軍兆惠參與閱卷,兆惠推辭說自己肚中筆墨不多,結果乾隆皇帝說沒關係,讓他放心大膽地閱卷。兆惠參與後,按照自己的直觀看法,哪些書法優秀的人就能獲得他的「圈圈」(註:在答卷上畫圈,圈越多代表書法越好),因此後世人稱「蓋以書取士,啟於乾隆之世。」

可能大家對於古代狀元書法沒有直觀印象,下面筆者給大家介紹目前存世的狀元答卷,讓大家感受下狀元的厲害之處。中國目前現存的唯一一份狀元答卷是明朝萬曆年間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這份答卷是上世紀80年代在山東青州市被發現。

這份狀元答卷在用宣紙書寫的,這份殿試卷為十九折冊頁,通高47.6厘米,每折寬14.1厘米,天頭8.6厘米,地腳3.3厘米,中間行文高35.7厘米。全卷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中間的部分最為引人注目,趙秉忠用館閣體小楷書寫,硃筆斷讀,句末畫有紅圈,是典型的八股文。

1983年,在趙秉忠的家鄉青州市鄭母村意外發現了當年他考中狀元的殿試卷,經當地專家20多次的走訪,趙秉忠的第十三代孫趙煥彬老先生才將殿試卷捐獻給國家,現存於青州市博物館,是鎮館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白菜123456 的精彩文章:

俗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為什麼?

TAG:大白菜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