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側角伸展式還可以這樣做
側角伸展式
(Utthita Parsvakonasana)
也有人稱為三角側伸展
utthita意思是伸展,
parsva代表側,
kona意為角,
因此我們更願意解讀側角伸展式。
瑜伽的體式仔細研究起來真的很有趣,一些稍微複雜的體式可以看成是幾個簡單的基礎體式的合成,比如我們要講的側角伸展就可以看成是戰士二式和三角式的合體。
側角伸展式怎麼做?
很多時候我們很少研究一個體式,基本拿來就做。就像上學老師總是強調,拿到題應該先審題一樣,上來就做往往會沒有頭緒而做錯。按照原有的習慣我們是怎麼做這個體式的?雙腳大大的分開,左腳內扣,右腳外展,手平展體側,呼氣曲右膝蹲低,再次呼氣的時候上身倒右側,右手落在腳外側的地面,左臂延展向耳側。好簡單的引導。但是這樣做往往會覺得很累,尤其是屈膝的那條腿,簡直酸到不能忍,而且後腿也會無力的跪在地上,這種現象是因為一開始的狀態就沒調整好。就好比蓋樓, 一開始地基就沒打直接網上添磚加瓦,最後一片瓦蓋上去就如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整個樓就因此塌掉了,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之前說這是一個三角式和戰士二式的合體,而三角式和戰士二式的基礎就是山式和四肢伸展(站「大」字那種站姿)。你之所以做側角伸展會覺得累,是因為力量用的位置不對。隨著體式的進行,更多的體重會想屈膝的腿移動過去,這個時候就需要伸直的腿要有力才能減少屈膝腿的負擔。而且伸直的腿應該保持山式和四肢伸展裡面腿的狀態。
站姿需要將身體的重量放在腳後跟,同時需要雙腿內側肌肉啟動保持雙腿的穩定。而這兩點就可以在山式和四肢伸展裡面練習到。而雙腿進入體式之後就如同戰士二式的腿一樣。需要保持伸直腿的腳後跟壓著地面,大腿內側的肌肉收緊上提,穩住這條腿的力量和穩定性,再屈膝蹲。你會有一種感覺,伸直的腿就像有好多人在拉著你一樣,那麼屈膝的腿就不會有太多的壓力。保持這個狀態,上身想屈膝腿方向倒下去。這時候的軀幹就如同三角式。保持兩側腰的伸展,胸廓打開,落地的手如果暫時落不下去可以加磚,同時向下推地或者推磚,上方手臂自然貼耳遠伸。如果你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去練習,久而久之會發現即使將重量都落在屈膝腿這一側,也不會感覺很累很辛苦,只會感覺到身體一側的延展,還有雙腿的穩定紮實。
哦,多說一句手放的位置大家不必糾結,放腳後面,腳前面或者是放在膝蓋上方都是可以的,只要你的練習是正確的。
懂體式不一定會做體式,
會做體式不一定會做好體式
瑜伽是一個全方位的練習手段,不僅練習腦子,還練習身體。以上所說的就像是交給你的理論知識,眼睛去看,腦子去理解,最後還需要落實到身體上去實踐,跟著用心去體會。但是還會做不好,那可能是因為身體有些部位還沒有打開,比如說髖關節。
在這個體式上面,髖關節不夠靈活的確會限制很多,會讓雙腿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所以它是三角式和戰士二式的基礎,除了做法上是將二者結合,在練習的時候也需要不斷的先練習這兩個體式再去做側角伸展。
為什麼說我們懂體式不一定會做體式。一部分人練習的時候只是在腦子裡畫圖,認為這裡這樣做,那裡那樣做就會做得很好,但是落實到行動上之後就傻眼了,好多地方和自己想的不一樣,於是被鎖在那個位置動彈不得。
會做體式也不代表能做好體式。「做好」這個詞可能讓好多人沉浸在體式的訓練當中(你是否將「瑜伽」練成了「體式」?),體式始終是工具,幫助我們打開內心,認識自己,掃清身體上的障礙,並非是我們拿來炫耀的工具。
如果你懂了,那麼現在站到墊子上,開始瑜伽之旅吧!
猜你想讀
我們做最專業最有品質的內容,秒殺所有瑜伽號!
版權聲
本文版權歸瑜伽檸檬所有,轉載請獲取授權,並註明來源及版權聲明。
Yogalemon瑜伽群
聚集全國各地的瑜伽愛好者。加檸檬妹紙微信ss101377,拉你入群哦


TAG:瑜伽檸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