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城市是怎樣從葯圃到中華葯都 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的發展變遷

這個城市是怎樣從葯圃到中華葯都 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的發展變遷

歷史葯圃締造葯都

自東漢末年,神醫華佗在亳州開闢第一塊葯圃之始,勤勞智慧的亳州人依華佗之靈氣,靠土地之肥沃,借交通之便利,種植經營中藥材之風日益繁盛,經久不衰,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藥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種;其中亳芍、亳菊被列入安徽省四大名葯,亳產白芍產量佔全國總量的75%。

自漢代以後,亳州已經廣為種植中草藥,且經久不衰,明中期的常規品種有30多種,清代發展到50多種,以白芍、菊花為最,清代劉開寫到:「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葯如桑麻。」

清末,亳州已經成了藥商雲集、葯棧林立、葯號巨頭密布,經銷中藥材兩千多種的重要葯都。

市場跨越見證繁華

清末明初到解放前,亳州的藥材交易主要集中在老城區花子街、小花子街、里仁街一帶。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亳州的中藥材交易市場開始逐漸活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操舊業。那時藥材市場開始集中在三條街:譙陵路(大洋橋附近為當時的藥材公司)、西關(現在的城門樓華佗像以西至渦陽路)、古泉路。

1984年,工商部門對藥材交易資源進行整合,在當時的東關附近設立了藥材貿易市場,即現在的工業批發市場,並在其東面開闢了藥材一條街,全部採取前店後倉形式建造。

隨著亳州葯交會的舉辦,中藥材市場交易越來越紅火,從業人數不斷增加,外地藥商大量湧入,交易額持續攀升。很快,藥材街也顯得有些小了。於是,老市場應運而生。

1995年,亳州建成當時國內規模最大、功能完善、設施齊全、檔次最高的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大藥行搬遷到火車站附近,並於1996年開始正式營業,成就了亳州國家級專業

進駐呈現市場新面貌

正是亳州有這樣悠久的葯都歷史,因此,2010年4月,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改變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該市場佔地387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接手後,新的市場首先規範攤位的陳列擺設,引導藥商經營習慣,提升藥商經營理念;並在市場內部推行「統一標價簽、統一工服工牌、統一藥材包裝」三統一管理,為中藥材規範化的分區分類五統一管理奠定基礎。

此外,為提高誠信守法的經營意識,每周分別組織藥商進行藥品管理法和中藥材基本鑒別培訓,培訓總人數超4萬人次,總計發出《藥商培訓手冊》兩萬餘本,提高了藥商對《藥品管理法》的了解和辨別真偽藥材的能力,使藥商中藥材經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通過加強市場日常巡查、定期抽查力度,評選月度、季度、年度誠信經營之星,使市場誠信經營蔚然成風,市場面貌煥然一新,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

應該說,截至2012年,每天市場上市品種達2600餘種,日上市量6000多噸,日客流量4-5萬人,行、棧、店、鋪2000餘家,中藥材年成交額200多億元人民幣,市場從業藥商達3萬多人。

升級建設全球最大中藥材交易中心

2010年,投資30億元的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項目在亳州市南部新區正式施行。

康美(亳州)中藥城是全球唯一按千億級規劃建設的現代化中藥產業龍頭項目,總佔地1000畝,建築面積122.1萬平米,項目採用兩軸兩心布局,分布著藥材交易中心、精品藥材步行街、配套商業中心、單元式藥材交易市場、飲片營銷展示中心、會展酒店研發中心綜合體、香料城、大型現代物流倉儲區等。

2013年,一個超百億年交易額的全球中藥產業旗艦正式揚帆起航,亳州上萬藥商喜遷新居。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提升了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的形象檔次,成為亳州葯業產業史上新的里程碑。對進一步規範中藥材交易,擦亮中華葯都品牌,推動亳州中藥材產業發展,影響深遠。

來源:康美華佗國際中藥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者劉飛 的精彩文章:

TAG:記者劉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