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新:中共八年抗戰期間何以能神速發展?

何新:中共八年抗戰期間何以能神速發展?

原標題:何新:中共八年抗戰期間何以能神速發展?


何新讀史札記:


中共八年抗戰期間何以能如此神速發展?


八路軍騎兵部隊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抗日戰爭爆發之初,中共及其軍力實際上已經極為薄弱,全國黨員人數僅4萬,軍隊僅3萬人。對於當時4億5千萬人口的大國中國來說,這點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一文中說:「共產黨在一九三七年,因為在內戰時期受了挫折的結果,僅有四萬左右有組織的黨員和三萬多人的軍隊。」

毛澤東在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中說:「經過長征,三十萬人縮小到兩萬多人,到陝北以後,補充了一點,還是不到三萬人。」


毛澤東在1971年視察南方講話中進一步說:「長征前紅軍三十萬。到陝北剩下二萬五千人。」】


1936年10月的西安事變發生後,國共談判達成合作協議。現在許多人有誤解,以為國共軍事政治力量此時似乎可以平等地相互匹敵和對話。這是非常嚴重的歷史誤解。


實際上,1937年3月中共紅軍被國民政府收編時,紅軍全部兵力的真實數字如下:


1937年3月8日,國共談判達成一致意見全部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三個國防師,即115師、120師、129師,計六個旅十二個團及直屬工、炮、通信、輜重等,全部共軍人數四萬五千人。

中共的南方游擊隊於次年整編為新四軍。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新四軍全軍共一萬零三百人,下轄四個支隊。


也就是說,在抗戰爆發之初的1937年,中共全部軍力僅有5萬人馬左右。


而此時國民黨中央軍計約120萬,地方及雜牌軍200萬以上,國共雙方軍事力量完全無法匹配。


但是在1937——1945的八年抗戰期間,中共在敵後通過對日作戰,奪取建立了大片敵後根據地,中共武裝力量也急劇地得到驚人的擴張。


1941年爆發皖南事變,南方新四軍主力大部分被國軍殲滅。僅存殘部約3000餘人重組。但是,到1945年8月抗戰結束,新四軍已發展擴張到三十萬餘人,控制華中及華東南地區大片土地人口,兵鋒逼近上海、南京。

到抗戰結束時,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加在一起總人數已經達到140萬(90萬正規軍,50萬民兵)。


1937年,中共控制區僅有陝北邊區近千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0萬。這些軍隊、土地和人口不是國民黨給的,當然更不是日本人給的,而是共產黨人自己從日本佔領的區域奪取和開闢的。


至1945年底,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共19個(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包括冀熱遼邊區)、晉綏邊區、晉冀豫邊區、冀魯豫邊區、山東解放區、蘇北解放區、蘇中解放區、蘇浙皖解放區、淮北解放區、淮南解放區、皖中解放區、浙東解放區、鄂豫皖解放區、廣東解放區、瓊崖解放區、河南解放區、湘贛解放區),中共控制國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領有人口1.2億——這些領土與人口,若放在世界上也已堪稱一個泱泱大國。


中共黨員人數也由1937年的4萬翻了30倍達到1945年的121萬人。

司馬遷說:「秦乘周末,為漢驅除。」三國魯肅說 「帝王之起,皆有驅除。」——日本侵華,席捲掃蕩國民黨軍如秋風掃落葉。但日軍軍力不足,驅逐國民黨政權後,留下大量鄉村政治真空地帶。毛澤東洛川會議提出敵後游擊戰略,提出批亢蹈虛、避實擊虛、以我為主的中共抗戰方針,共軍循此方針遂在敵後乘虛而入,建立大批中共控制的新根據地。


日本為中共的崛起做了驅除,所以毛澤東後來說感謝日本人幫助中共革命取得勝利。


到抗戰結束時候,中共在軍事政治兩方面均已經形成基本上可與國民黨分庭抗禮的局面。這是毛澤東路線指導下中共所取得的驚人成就。就是這支力量,奠定了四年後中共奪取全國政權的基礎。


今天如果輕易說毛澤東神武偉大,似乎是為他吹牛。但是上述的數字,卻就是毛澤東神武偉大的鐵證。


至於抗戰中新崛起的中共軍的戰力較之之日軍究竟如何?我們可以看以下的事實:


侵華日軍百萬,雖然擊國民黨軍易如反掌,但是到抗戰結束的1945年,日軍已師老兵疲而頓兵於重慶、崑崙關等國軍防線堅城之下多年,終不能越雷池一步,直到戰敗投降。


而共軍於1946年國共內戰開啟後,一路攻城略地,到1949年4年之間打完遼瀋、淮海、平津以及渡江四大戰役,席捲千軍如卷席。如杜聿明、衛立煌、白崇禧、傅作義、陳明仁等皆為抗日名將,其所屬亦皆國軍新編精銳,對日作戰曾經威風赫赫,然而皆全軍覆沒於共軍,本人或俘或降或望風逃竄,如水銀泄地而一塌糊塗。


由此對比觀之,毛澤東麾下之共軍戰力,殊非日軍所可比肩也。1950年後毛澤東用兵於朝鮮,以極劣裝備和後勤而竟悍然擊敗美英等數十國之聯合大軍,又豈偶然哉!


(2017-05-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新時事 的精彩文章:

何新:被中國歷史忽視的吐蕃王朝

TAG:何新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