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市人大代表陳慧華:為居民「有尊嚴」如廁走遍東四

北京市人大代表陳慧華:為居民「有尊嚴」如廁走遍東四

北京市人大代表、東城區工商聯副主席陳慧華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她提出的建議和議案沒有多麼「高大上」,卻都是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身邊事,比如如何讓衚衕居民舒適衛生、有尊嚴地如廁。為此,陳慧華調研了東城區東四地區5條衚衕的16個公廁。

曾為百姓上廁所寫提案

陳慧華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她在東四出生,衚衕里的居民怎麼上廁所,她有著切身體會。「地兒特小,五六個蹲位,廁位臉對著臉沒有隔斷。保潔工就早上刷一次廁所,又臟又臭,幾乎沒地兒下腳。我最討厭上公共廁所,尤其是女孩兒長大了之後就更對上公共廁所有排斥,我就跟我媽鬧。就為了廁所,我們家拿平房換了樓房,終於有了獨立的衛生間。」陳慧華對那段生活記憶猶新。

陳慧華覺得,現在大家解決了溫飽問題,還要追求幸福生活,衛生、尊嚴都是在衣食得到滿足後的要求。早在2000年的時候,當時身為市政協委員的陳慧華就為家住東四南門倉的居民提出了加設公廁的提案。東四南門倉當時進行危改,雖然平房改成了樓房,但在街頭卻幾乎找不到廁所,遛彎的居民和過路的行人只能在樹叢里解決內急。「當時居民找到我,讓我幫他們呼籲公廁問題。現在兩個臨時公廁設在陸軍醫院的南門附近,可以說是給大家解決了實際困難。」

建議騰退空間建公廁

現在,陳慧華工作地點的馬路對面,就是東四的三條、四條和五條。她發現,現在衚衕里的公廁衛生比自己小時候強多了,但是還有臭味。雖然牆上都貼上了白瓷磚,但是依然沒有隔斷,沒有任何隱私可言。也依然沒有洗手池、墩布池。

為了調研得深入全面,沒人的時候她還進到男廁所中,「男廁小便池地面設計不合理,里高外低,尿液時常流到地面上甚至流到廁外的街道上。」所有的情況她都一一記錄下來,寫在了自己的建議當中:以東四社區為例,居住在東四頭條至五條衚衕內共311個門院3200餘戶居民,戶籍人口8000餘人,只有公廁16個,其中14座廁所衛生條件較差。廁位不足,尤其是女廁和坐便,每到用廁高峰時就會出現排隊現象。沒有洗手池、沒有墩布池……

陳慧華告訴記者,現在正在進行封堵「開牆打洞」、拆除違建,應該拿出部分騰退空間用於公廁的改建和擴建。同時,將佔路的廁所拆除另建,恢復衚衕本來面貌。擴大衚衕公廁面積,增加廁位,尤其是女廁所和老人、殘疾人的專用坐便。廁位之間增設隔擋,增設洗手盆和墩布池、節水龍頭,而且還要設專人管理,隨時保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傳統文化藏著出版富礦 看看學者怎麼挖?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