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說的「無為」,其實是最民主的治國之方

老子說的「無為」,其實是最民主的治國之方

老子作為中國道家學派之創始人,他不但是一名靜觀沉思自然與人生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精於治國之道的政治家:如何更好地治理社會,將其變成至善的人間樂園呢?

在其留下的傳世名著《老子》一書中飽涵了豐富而又深邃的治國理政的思想。在治國問題上,他認為,要想使天下達到至善,必須做到無為」、「不治」。如果真正做到了「無為」,就會無所不為;如果做到了不治,就會達到無所不治,這些思想不斷地被現代社會現實所驗證,值得我們研究和反思。

一、老子的治國理政思想:無為而治乃大治

「無為」之治是老子治國理政思想的集中體現。「『無為』是老子的基本主張,『無為而治』是『無為』主張在治國方面的應用。」無為方能大有為。老子推崇「無為而治」,「無為」是要「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而不妄為。也就是說,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法則,根據實際條件採取適宜行動。世間萬物包括人類社會,都有其運行的內在規律,即「道」在其間。離開了這個「道」,則事倍功半;順應了這個「道」,則事半功倍。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無為」,就要順勢而動,按照自然和社會法則,使其自行運轉。老子指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就是說,統治者如果能做到「無為」,那就沒有什麼事做不成的。治理天下國家,要經常保持清靜無為的態度。如果政舉紊亂,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由此,老子提出了四種統治的方式:「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認為,最高明的統治者,施政以不擾民為先,因此民眾只知道有這個人而不知道有他的功績。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主張的「無為」,並不是不作為,而是不主觀強制而為,就是按照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而為。老子認為,萬物皆由道而生,萬物皆有道,治國也有道。如《道德經》中提到的「愛民治國」、「以正治國」、「其政悶悶」、「治人、事天莫如嗇」等一系列治國之策,實則為領導者提供一套如何治理國家、社會、天下的基本法則,這套法則的核心就是如何通過「無為」走向「無不為」的境界。這一主旨的集中交代就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告訴現實中的統治者們,研究學問能使知識不斷增長,而研究事物的規律法則則能使主觀妄為的因素不斷減少,這種因素減之又減,才能達到清靜無為的境界,清靜無為反而能夠成就一切事情,違背規律的主觀妄為則無法治理天下。治國之道要經常地在實踐中觀察、研究、思考國家的發展規律,這樣做才能悟到治國之道。按照國家的發展規律治國就能無不治。

二、老子的政治理念: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老子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意思是說:聖人沒有固定不變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老子說的「聖人」是指符合「道」的統治者。要做一個「聖人」,基本的判斷標準就是不能任憑自己的意志,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而要有百姓的意志,不能有「我執」。這就要求統治者不能從完全自我意志出發去決定好惡、判斷是非,也不能以自我意志主觀去限定百姓意志。而要反過來,以百姓意志為主去決定治百姓的策略,這就叫順應自然、符合大道。只有這樣,統治者與百姓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隔閡才能打破,距離才能消除,從而達到天人合一。

老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純真的,人類的種種醜惡行為則是不合理、不完善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因此,老子堅持去偽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摒棄所有能引起人的貪慾的東西。他認為,理想的政治社會是順應自然、因勢利導、丟棄私慾、順應民意,達到無為之治、無失無敗的境界。同時,治國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調整,變革的依據就是「百姓之心」。這就要求統治者時刻體察民情,堅持做到「以百姓之心為心」,政策才能始終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以百姓之心為心」,是老子發自肺腑的正義的呼喚,蘊涵的是民主法治思想。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人在位,應該收斂自己的主觀成見與意欲,使人心思化歸渾樸,百姓都將目光投注於他們的耳目,聖人應該像孩童般來看待百姓,這是身為國家領導應有的胸襟。這正是「無為」之要,老子對統治者的要求是無私無欲,並且要時刻保持著這種狀態,即所謂「為無為」、「欲不欲」,以追求「無為」為自己的「有為」,以追求「不欲」為自己的慾望。這其實就是人效法道,或者說是與道同體,即「德」的偉大之處。不支配、不干涉而順應萬物的自然,所以能夠得到萬物的尊敬。

「無為而治」的精髓還在於,統治者輔助人民,給予而不索取,絕不騷擾百姓,要賦予社會生活充足的生機和活力,並且充分信賴其自我調節的能力。

此外,無為的目的是為治世,「無為而治」所要達到的理想的政治效果被老子譽為「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世代,是人民只是感覺到統治者的存在而不知道他在作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治國者應注重百姓的所思所想,而收斂自己的私慾,這樣才可長久,這是合於道德的極高的統治技巧。因此,「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是「無為而治」思想的合理內核。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該是你的 終會得到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