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齋心語:傳統文化與佛法

夢齋心語:傳統文化與佛法

GIF

傳統文化與佛法

夢齋山人

佛法探討:傳統文化與佛法

近年來學佛人從學習傳統文化而入佛門者很多,中國是儒道故鄉,以儒道為基礎而學佛,無可厚非,但不能以儒道代替佛教,因儒道不是究竟解脫法,只是人天善法而已。學習弟子規和太上感應篇以及相關的因果教育,讓世人做個好人,這固然很好,但佛子不應以此為足,學佛是為了成佛,不僅限做個好人,因為人不出六道輪迴之苦。有的老居士學佛幾十年,受五戒、菩薩戒,吃凈口素。而今提起學佛成佛為何事,皆懵懂無知,只言修個好身體做個好人罷了。哀哉,佛為一大事因緣出世,就是度眾生離苦得樂成佛果。聲聞緣覺自行解脫不行菩薩道,佛勸其回小向大度眾生,反之則斥責為定性聲聞焦芽敗種。聲聞緣覺尚且如此,何況人天小果小法否?南無阿彌陀佛。

學法筆記:

如何解「菩薩有分別而不執著分別」。君看六祖惠能大師講: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又說:有分別不作分別想。這都是說有分別而不執著於分別呀。菩薩若無分別,男女不分,香臭不知,若如此,做人都做不了,還能做菩薩嗎?不能。這就是有分別而沒有分別心。在相用善於分別諸法,於體性上如如不動。這是聖人的分別。凡夫的分別就是有分別而執著所分別的諸法。看啥執著於啥,聽啥執著於啥。說有執有,說空執空。這就是凡夫的分別呢。南無阿彌陀佛。

不要落入心靈陷阱

夢齋山人

心是什麼?就是由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組成。只是這種轉換迅速而難以察覺,所以在感覺中是相續的。

在這些念頭中,力量並非均等,而是有強有弱,有大有小。尤其是我們特別在意的事,可能會長時間在心中徘徊不去。在武俠小說中,不少人一生就是為了報仇。換言之,他的生命就是被一個念頭所佔據。

這個念頭從哪裡來?不是說某個念頭天生就有力量。念頭也是緣起法,需要經歷產生和成長的過程。比如我們與某人產生矛盾,生起一念嗔心。如果設法對治,就能化干戈為玉帛;如果耿耿於懷,嗔心就會得到滋養,得到強化。所以,念頭都是我們培養起來的。只要不斷賦予其能量,就會使它迅速膨脹,力大無比。

在我們內心深處,總會有一些陰暗而令人痛苦的心結,我稱之為心靈陷阱。

怎樣打開這些心結?首先是通過重新思考來轉換觀念。比如對誰心懷不滿,想起來就寢食難安。這就必須認清負面情緒的過患,明白那是在折磨自己,對解決問題沒有絲毫幫助。然後再依所學佛法進行檢討,從而化解情緒。同時,追尋煩惱產生的源頭,從根本上予以斷除,而不是一味縱容。對那些不健康的需求來說,滿足只會使之得到營養。

所以說,凡夫追求快樂的方式,往往是在製造痛苦之因,和真正的快樂是南轅北轍的。

點擊念佛堂聽念佛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心定慮 的精彩文章:

《人生哲理》活著,就要善待自己

TAG:靜心定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