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談丑書現象:藝術性越高的東西,懂得人會越少

再談丑書現象:藝術性越高的東西,懂得人會越少

[ 本文共計3107字 · 建議閱讀時間 8分鐘 ]

文 | 李魚

曾經一大批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遭到眾人的質疑。某微信公眾號曾經有一篇署名為「花村書法屋」的長文《新鮮出爐:當代十大丑書排行榜》,把當代十位書法家編排為十大丑書,這其中不只中青年,還包括年近七旬的何應輝、王鏞、石開等。

「丑書」本來是某些人用以攻擊當代書法創新精神的一頂"臟"帽子,形容字很醜的一批人,就像「野獸派」一樣,當時不被人理解。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丑書成為中國書法的流行風尚,人們意識到,這些看起來很「丑」的書法作品,是可以經得住時間檢驗的。

一般來講藝術性越高的東西,懂得人會越少,欣賞的人也越少。藝術就像金字塔一樣,不懂的人越往下層人越多,要想雅俗共賞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站得越高的人能理解他的人也就越少,底層大眾的修養、見識、素質等決定了他的眼界和水平。

孔子說「往古所以知今」,如果找不到審視的標準,就往古代找一找,你會發現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丑書」,而這種「丑」偏偏是遠遠的走在了時代前列,成為今天的標準。

陸機「丑書」

輩分最大

晉代 陸機《平復帖》

《平復帖》是現存最古老的書法家真跡,也是最高輩分的丑書。《平復帖》是草書演變過程中的典型書作,最大的特點是猶存隸意,但又沒有隸書那樣波磔分明,字體介與章草、今草之間。禿筆枯鋒,剛勁質樸。

後世如果再有特別醜陋、一點都不瀟洒飄逸的草書,就一定是學的「章草」。許多人以為漢字的演化是古文字到篆隸,再到楷書,行書,最後寫到最快了,就是草書。其實草書的「輩分」極高,是由隸書快寫演化而來。而行書和草書是字形,結構,筆畫順序都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平行體系,並不是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行書寫快了就是草書。那個時代的書法,能夠被奉為標準已經很難得了。

顏真卿「丑書」

「後世丑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盪無遺矣。」

米芾說顏真卿的字,乃後世丑怪惡札之祖,也就是說顏真卿出現之後,書法的古法就徹底喪失了。

米芾這麼說,和許多人批評今天的丑書書法家一樣。唐太宗喜歡王羲之,在他心中是「書協主席」的地位,所以唐朝的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是王羲之的翻版,寫的稍微不一樣,打破了過去「二王」固有的規範,就被罵成「丑怪惡札之祖」。

顏真卿是真正的唐楷代表人物,他把每一個點劃盡量精簡,在當時的標準來說,顏楷絕對是丑的。但是逐漸的,書論對其有了公允的評價。到了幾千年前之後,顏真卿楷書幾乎成為很多人的書法入門必經之路。

木心有一句話:「有人對我說,洞庭湖出一書家,超過王羲之。我說:操他媽。」

蘇東坡「丑書」

「褊淺,似石壓蛤蟆。」

黃庭堅調侃蘇軾的行書「似石壓蛤蟆」。早年間他寫王羲之的楷書幾乎可以亂真,被貶官之後,詩書畫發生很大變化,書法變得扁平。唐朝講求「法」度,按照前朝的標準,蘇軾的字太扁了,像石頭把蛤蟆壓扁了。但是他的字體中加入了自己的感受,打破了很多前朝點、畫統一的標準,所以也成了「丑」書。

傅山「丑書」

「寧丑勿媚」

傅山有一個很高調的宣言: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把一直以來的標準否定了,主張「丑、拙、支離、直率」。傅山到了清初,用字社交,形成了一種新的美學規範。《丹楓閣記》文字成時,傅山正處在書法成熟的最盛階段,且「正值明亡不久,他(傅山)抗清意氣風發、活動頻繁之時」,該作「信手寫來揮灑自如,正好像王羲之《蘭亭序》與顏真卿《祭侄文稿》一樣無意於書,反而真情流露於字裡行間,結構天成,妙造自然。被今天人拿來不斷研究。

金農「丑書」

「不受前人束縛,則魔道也」

金農把隸書用到行書、楷書甚至用在草書上,成為一種變革的丑書,楊守敬說金農之分隸,不受前人束縛,自辟蹊徑。然以師法後學,則魔道也。寫書法寫成了「魔道」,當然成為丑書。當時的時代,康熙皇帝喜歡董其昌,乾隆皇帝喜歡趙孟頫。所以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他們的藝術風格不被當時的正統畫派書派所認同,被譏諷為不入流的「醜八怪」!

但是金農對今天許多人影響甚大,國畫大家齊白石在書畫方面都力追過金農,他曾說:「冬心的書體有他的獨創性,最好是用這種字體抄寫詩集,又醒眼、又可唱念,更可以玩味。」

從齊白石《臨江垂釣圖》中,可看出他追仿金農的痕迹。

近代 齊白石 《臨江垂釣圖》

鄭板橋「丑書」

「六分半書」

鄭板橋的字,幾分隸書、幾分篆書、幾分行書,分不清楚,但是一個主要的原則就是幾種書體糅為一體。他把篆書揉入行楷書中間,以中鋒為主。他認為自己的字是從古隸得來的(篆書發生變化的初級階段,小篆演化成為東漢末年的八分書)。

鄭板橋書法被後世追隨,其中徐悲鴻盛讚:「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劉正成說:「這就是一代改革者對技法的,對新的世界形勢的追求,一定要有新生的面貌。這個新生的面貌出來的時候,被稱為魔道。因為他和前面的經典不一樣。」

康熙、乾隆時代的書法界正是「帖學」一統天下。金農和鄭板橋等人卓然樹起叛逆的大旗,成為清代書道中興的領風騷者。所謂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現,都有時代背景的必然性。沒有這個土壤,就長不出這個「怪物」來。而且他們的「丑」,在後世都找到了知音。所謂「五百年後論英雄」,且等蓋棺定論。

謝無量「丑書」

「孩兒體」

近代 謝無量 書法對聯

謝無量在書壇獨樹一幟,南北兼收,碑帖並取,筋骨不露,這都是他潛心研究歷代名家碑帖,兼取各家之長所得,所以他的字看似稚拙,實則博大精深,既有漢魏碑的剛健,有含晉唐帖的秀媚,非常人所能企及,世人稱之為「孩兒體」,是說寫的字像不會寫字的小孩寫出的字。但是,就是這樣的「丑書」,據說讓蔣介石先後擲了五個億。

傳統就像大地,樹木營養汲取的越深,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性就越大

傳統就像是大地,千年萬年的大樹往往根深蒂固,盤根錯節,他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態。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應該有一個相對代表性的審美取向,也就是書法的主體現象。晉代必提二王,後世的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他們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共性。

每一個時代,通過很多個體的藝術創造與探索,然後他們之間由碰撞到融合,有取有舍。最後慢慢構成一個由具有更大智慧、更高眼光的少數人,去實現一個時代共性的融合。因而,他們也就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代言人。

丑書的事例太多,我們今天看到的書法史,能夠冒天下之大不韙自成一派,不斷革新書法標準的書法家比比皆是,每個朝代都有。從小的層面說,不斷的出新,應該是書法家的責任,也是衡量一個書法家成就和貢獻的標準。從大的層面說,一門藝術的審美取嚮應該各有不同。有些人抱著傳統的風格,在此基礎上一點點延伸,亦步亦趨。這或許可以說是正統的美學,而打破傳統,尋求更大的突破。「代表了前進的中國藝術精神。

但是,需要警醒的是,求新不等於盲目求怪,這是兩個概念,為怪而怪,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果他經歷過紮實的基本功訓練,如今在尋找突破。那麼他不過是在做藝術探索,可能會成功。如果他都不曾好好「走路」,未浸淫傳統,一味的求新求怪,那麼他「跑起來」的樣子,很像小丑作態,東施效顰,很容易出洋相。

出品人 · 施晗 | 主編 · 柴天鱗

責編 · 李沅圃 聶海燕|美編 · 苗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書法作品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