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食同源,食材之美:甘草(二)

葯食同源,食材之美:甘草(二)

最新的臨床實驗還證實了甘草黃酮油的增肌功效。 針對50位受測者的隨機雙盲測試,在16周後發現服用甘草黃酮油補給品的群組,其軀幹肌肉質量明顯增加。 該實驗發現甘草黃酮油能一方面增加軀幹肌肉,一方面減少軀幹脂肪,減脂與增肌同時發生,且該效果適用於各年齡層。

作為中藥甘草的同屬植物,光果甘草藥材,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分布於新疆, 根成分與甘草相似。 脹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 根在當地與甘草及光甘草均作甘草入葯。 分布於新疆及甘肅西北部。 黃甘草 Glycyrrhiza kanscensis Chang et Pang, mss. 分布於甘肅及新疆, 質地較甘草稍次。

甘草其他用途

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精製糖果(salmiakki),蜜餞和口香糖。 甘草浸膏是製造巧克力的乳化劑,還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澤,製作某些軟性飲料和甜酒;香煙矯味。

在化工、印染工業中,甘草也廣有用途 。可對抗發炎、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感染,刺激干擾素的生成。 能清腸,減少肌肉痙攣,增加肺臟和支氣管黏液的流動性,促進腎上腺的功能。 擁有類似動情激素和黃體激素的功效,能使人變聲。 有助於抑制牙菌斑的形成和預防細菌年在牙齒的琺琅質上。 對於過敏,氣喘,慢性疲勞,沮喪,肺氣腫,前列腺腫大,發燒,袍疹病毒感染,低血糖症,腺體的功能,發炎性腸道疾病,經前症候群,更年期癥狀和上呼吸道感染有說明。

炙甘草】 炙甘草是用蜂蜜烘製的甘草,也就是俗稱的「炮製」。首先將蜂蜜放置於鍋煉製成中蜜,然後再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勻,接下來放置在烤房或烘箱用60度C烘至不粘手時取出,然後放置曬涼即可。功能與主治:補脾和胃,益氣復脈。 用於脾胃虛弱,倦乏力。

【炙甘草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談論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其意思為脈搏之跳動,偶爾會有停止的時候,其停止的次數沒有固定的數目稱為代,如果停止的次數有固定的數目稱為結。 結脈可見 《傷寒雜病論卷二》 :「脈按之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為結,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 反動就是復動,動而中止就是說跳著跳著突然不跳了,然後又再度出現跳動,跳得比之前都快,然後又恢復到了正常一般的跳動,這就是結脈。 如同一條拉得很緊的繩子,繩子中間有個結,繩子上有一個小環,環以相同速度往前沿著繩子推著走,一旦遇著這個結時,就有阻擋,就必須要用力往前穿越,因為用力往前,就可以過了這個結,過了以後速度肯定加快,然後再等速前進, 這就是有加速補償的現象。 這是因為有形邪氣阻滯,所以稱作結主邪盛。 代脈可見 《傷寒雜病論卷二》 :「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

結脈和代脈都是陰脈,代脈等停止以後再復動跳的時候沒有加速補償的現象,就好似氣血不足,脈搏不連續,他是希望藉助其他的力量來繼續跳動。 因為氣血不足而造成脈搏不續,因此心臟失去了養份,而無力跳動。

古人有結生代死的說法。 結脈是因為有形邪氣阻礙,其正氣並不怎麼虛弱,一旦把邪氣給驅除了,就可以恢復。 代脈是正氣非常虛弱,所以更為嚴重一點。

炙甘草湯的組成有九味葯,主要以炙甘草為主葯。 炙甘草四兩,切生薑三兩,麥門冬半斤,麻子仁半觔,桂枝三兩,大棗十二枚切開,人蔘二兩,阿膠二兩,生地黃一觔 。將上面九味用水八升跟清酒七升,清酒就是最純的米酒,先煮八味(除了阿膠以外)取三升去掉滓,喝時再佐以阿膠,放入葯融化,溫熱服一升, 一日三服。炙甘草湯又曰復脈湯。

什麼是清酒? 《周禮.天官.酒正》 記載,當時有三酒。 一,事酒 :二,白酒 ;三,清酒; 事酒: 隨釀隨吃,就是我們現在我們說的醪糟,釀上了一天兩天釀好了,就拿出來用。 給辦事的人飲用的。 白酒: 冬釀春成,冬天釀好了,放到罈子里,密封起來,繼續發酵,到春天拿出來,因為酒色比較透明,所以叫做白酒。 清酒: 清酒是冬釀夏成,比白酒多放了一個季節。 三種酒只是存放的時間不同,其實這三種酒都是用米加上酒麴釀造的,都是米酒。

清酒的作用有兩個,一個作用是養血,通脈,通經,化瘀。 一個作用是行葯滯,就是解除藥物的滋膩。 脈結代心動悸,實際就是現代西醫所說的心律不整,脈搏出現了停止跟不均勻,這是一種心臟的疾病,中藥的第一個治療心律不整的正是炙甘草湯,時至今日,臨床的事例證明治療非常有效,在許多情況下,只要辨證屬於氣血兩虛的, 這張方子有很好的療效。

炙甘草湯一味葯為麻子仁,起到了潤腸通便的作用,以減輕心臟的負擔,很多特別嚴重心臟病的病人,最怕便秘,因為大便乾燥,用力解便便導致心跳驟停,而突然死亡,所以這方葯的麻子仁,有他很重要的用處。

甘草異名: 甘草首見於 《本經》。又名美草、密甘、蜜草 《名醫別錄》 國老 (陶弘景)靈通 《記事珠》 在內蒙古中部又稱甜草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歇角 的精彩文章:

TAG:歇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