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了!「藝林留珍」中國書畫收藏展正式開啟,這些超熱門的展品你都看了沒?

來了!「藝林留珍」中國書畫收藏展正式開啟,這些超熱門的展品你都看了沒?

藝林留珍

——中國書畫收藏展

福州|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展廳

還剩下不到20天就是春節了,福建不少藝術機構抓住丁酉年的尾巴推出展覽,其中不乏質量很高,值得刷好幾遍的書畫展。

展覽現場

比如,福建省書畫藝術研究會在1月28日推出的中國書畫收藏展,主角是從福建省書畫研究會會員的藏品中初選了數百件書畫精品,再經過專家組甄選出的八十餘件書畫珍品,其中不乏福建本土重要藏家的藏品。

展覽一開展,我們的先導部隊就前去現場刷了一遍,發現除了作品本身雲集從明代至現代的書畫名家典範之作,重點很多。在作品之外,作品中的題籤、題跋、信札內容也堪稱件件有驚喜。

展覽現場

吳昌碩、黃賓虹、李苦禪……

帶你看一部微縮的近現代的中國藝術史

如今人們回顧近現代的中國藝術史,總是免不了討論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這段繁華又令人唏噓的時段,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中,中國書畫藝壇對於西方藝術思潮、中國傳統水墨、書畫精神的全面探索與嘗試。

這個時期我們首先要說的是吳昌碩。

這位站在二十世紀的坐標上,詩、書、畫、印四絕的大藝術家,作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開啟了海派繪畫的全新局面。

吳昌碩 書法條幅

水墨紙本 鏡框

51×32cm 約1.47平尺

在展覽里我們見到了一件吳昌碩在七十六歲高齡時寫下的書法條幅,臨石鼓第三鼓「田車」篇,筆法沉厚渾樸,筆力雄健,線條粗細富於變化,既師原文之意,得其形,又獨具風骨。近人向燊評其書云:「昌碩以鄧法寫石鼓文,變橫為縱,自成一派。」

吳昌碩與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合稱「二十世紀傳統四大家」,一併被視為中國畫的里程碑。

同樣是四大家之一黃賓虹,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的可以說是年度拍賣黑馬。他的名字隨著3.45億《黃山湯口》的落錘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充斥著蒼涼歷史感審美繪畫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黃賓虹 山水

設色紙本 立軸

34×50cm 約1.53平尺(畫);34×16.5cm 約0.5平尺(題跋)

黃賓虹曾在69歲時有過一年的四川之行。那時他在青城山的時候趕上了一次磅礴大雨,被雨中的青城山所震撼,成為他之後畫風形成的一個契機。而1952年黃賓虹患了白內障,視力幾乎為零,嚴重高度模糊的世界影響了他的晚年畫風。

展覽中重點作品——黃賓虹《蜀游雲山圖》正是黃賓虹晚年所作。這件《蜀游雲山圖》正是黃賓虹90歲高齡時創作的作品,他憑藉記憶重新描繪自己關於川蜀之地的記憶。而畫面上方的題跋則由謝稚柳先生提寫。

看完黃賓虹抬頭沒走兩步,一拐彎又迎面撞上了李苦禪。

李苦禪 禽瓜圖

設色紙本 鏡框

70×34.5cm 約2.17平尺

李苦禪是「二十世紀傳統四大家」之一齊白石的得意門生,深受八大山人的影響。他最愛把大自然中大體型的禽鳥移入大寫意畫中,他筆下的水禽不抄摹古人,況且古人在此題材方面也罕有範本可襲,他乃是通過速寫方式捕捉了大量禽鳥之生動形象,而後創造了自家的寫意造型,故自然氣息充溢畫面。其影響所及,時人多有仿而變通為用

從《禽瓜圖》的題跋上可以看到,這是李苦禪在八十歲高齡時畫給唐玉的。這個唐玉可不是一般人,他曾是國家副主席、「鬍子將軍」王震的秘書,與文藝界名家來往密切,收藏有陸儼少、黃胄、黃永玉、董壽平、何海霞、李苦禪、許麟廬的多件作品,《禽瓜圖》便是其中的尖兒貨。

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展覽還呈現了一波在中國書畫史上極有影響力的大家的作品。如啟功在七十歲時寫下的「石出倒聽楓葉下,櫓搖背指菊花開」對聯;

啟功書法對聯

水墨紙本 立軸

134×33cm 約3.98平尺

吳作人的熊貓;李可染的牛;徐悲鴻信札等等,可以說對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全國書畫名家作品上下足了功夫,選擇的都是大家們成熟時期的代表作。

展覽現場

李可染 牛(局部)

水墨紙本 軟片

在展覽里這一時期的作品中,還意外發現了近代趙朴初與宋代王安石的一個小型」互懟「現場。

趙朴初 書法對聯(現場實拍)

水墨紙本 立軸

趙朴初 書法對聯

水墨紙本 立軸

宋代大人物王安石有一次登飛來峰,置身峰頂千尋塔,居高觀日出,意氣風發地寫詩一首:「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趙朴初認為此詩大謬不然,在自己82歲時揮筆寫詩反駁:「快然自足飛機上,珠穆崑崙腳底行,但畏密雲遮望眼,應知身在最高層。」並自注云:王安石詩「實不然。余多次乘飛機,高空中但見雲海無邊,不見下界。居高層之所應畏者,正是『雲遮望眼』耳。」

趙朴初詩里還有另一層含義:愈是高層,雲層愈濃,雲海茫茫,遮斷望眼。高層人物即使到下面去「探望」群眾,也難免被包圍在五里霧中,不一定能看清事物的真面貌。

得,恭喜你,意外獲得一碗警世格言「雞湯」。

這次展覽里的福建的書畫怎麼看?

那要從張瑞圖的書法開始說起

作為一場在福州舉辦的展覽,閩籍書畫自然是為觀者所期待的。

展覽在這一區塊自然花費了不少心思,以書畫藝術史為線索,縱向梳理出從明代到現代各時期的閩籍書畫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囊括了明朝名臣、萬曆年間首輔葉向高的書法條幅,明代著名書法家張瑞圖的書法條幅,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山水扇面等。

這其中張瑞圖的書法條幅值得說道說道。

張瑞圖 書法條幅

水墨絹本 立軸

在宗唐宗晉的明代書壇,張瑞圖敢於在趙孟頫書風的籠罩下,以直率自然的揮運,不拘常規的用筆、大寫意的氣勢表現動蕩時代激越躁動的心態,力矯頹靡的時弊。

他所開創的奇逸書風,是自帖學以來從未有過的。從來帖學無論千變萬化,終不出「二王」正道,而他的另闢蹊徑則具有晚明浪漫主義狂飆所掀起的時代精神,是明未書壇變革中反叛傳統、絕去依傍的一個實例。他不但影響了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人,開啟了晚明書壇改革鼎新的先河。其作品還在江戶時代被東渡日本的隱元禪師帶去日本,在日本書壇受到極大推崇。

但不管這麼說,在書法這塊,是福建最大的咖還是伊秉綬。

伊秉綬 書法條幅

水墨紙本

乾隆進士伊秉綬,在老百姓心中首先是個好官。在出任揚州知府期間做了不少造福百姓的事,辭官回鄉時,滿街的市民哭著夾道送別。在此之外,他才是一個書法家。

大家都知道伊秉綬最擅長篆隸,正像他的為人,中正沉穩。在展覽現場我們見到的伊秉綬書法條幅並使用行楷,所書內容也是觸景生情的感慨,更多了一絲隨和的煙火氣。

這一板塊中和伊秉綬一樣是公務員的還有嚴復和鄭孝胥。

嚴復書法四條屏

其中嚴復作為中國近代卓越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譯家,不僅深諳西學,書法也有頗高造詣,卻相對鮮為人知。他的書法融匯晉唐宋明諸大家的體格風韻,其行草楷書主要取法二王、顏真卿、蘇東坡,被書法評論家稱為「於大氣中透出空靈,於端莊中時見雋逸,頗具君子高懷」。

反觀鄭孝胥雖然在歷史洪流中晚節有失,但其書法還是十分了得的。

他的隸書得之《張遷碑》、《西狹頌》等,參以楷書的方峻用筆,也受清代何紹基的影響,寫得樸厚又帶些遲澀感,形成一種清剛朴茂的風格,展出的作品是他隸書的《石門頌》,橫肩外聳立,折角分明,以迅捷之筆寫出了書法的靈動和洒脫。

鄭孝胥隸書《石門頌》(其一)

時間軸再往後拉,針對辛亥革命之後八閩藝壇各派競秀,新潮畫派與傳統文人畫抗衡競爭,「龍珠畫苑」、「旭日美術會」、「天涯三客」等團體與組織紛紛湧現的歷史現象。

「藝林留珍——中國書畫收藏展」同樣展出了這一時期包括了潘主蘭、沈覲壽、陳子奮、宋省予等重要書畫家的作品,足以地縱向梳理閩籍書畫藝術的發展與流變。

陳子奮 花卉白描

水墨紙本鏡

26×31cm約0.73平尺

鄭乃珖 工筆水仙

設色紙本 鏡心

45×34.5cm 約1.4平尺

金農的日常、陳獨秀的信札……

這些隨意寫下的吐槽信,卻不小心豐滿了人設

如果要說展覽中最有個性和值得玩味的部分,那就非信札莫屬。

展覽現場

名人信札既是書法,有藝術性;又是文獻,所以兼有內容上的價值。且同為書跡,較之名人書法而言,名人的信札更少見於公眾視線中,這些自由書寫的信札,往往能夠最大程度上展現書家本人的書風個性,而信中所載,既包攬了書寫者日常生活的細節,以及和同時代人物交遊之境況,更能夠反映出當時的時代背景,可補正史之闕。因此顯得蔚為珍貴。

展出信札里最「古老」的就是金農了。

金農 信札

水墨紙本 鏡框

23×21cm,約0.43平尺

金農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從小研習書文,文學修養很高,不過這人喜歡獨闢蹊徑,他首創的漆書因為個性鮮明所以最為人所知。但要說最能夠反映他書法藝術境界的,也許非行草莫屬,金農將隸書的筆勢和篆書的筆意融入行草,風範別具。

展出的金農信札來頭不小——它曾經是近代湖北數一數二的收藏家徐恕先生的舊藏,他的箕志堂里所藏的明清善本被時人譽為「獨步第一」,在金農的信札上,我們可以看到「武昌徐恕審定」這枚鑒定章,算是難得的一件流傳有緒的金農信札了。

信札的內容也很接地氣,大抵是金農與蔡卷主人溝通買紙與收藏者之間的小閑趣,天性散淡的他寫信時大抵是很著急,多次補充說明自己想說的話,字跡也越發潦草。

說到這收藏的小閑趣,金農喜歡收老紙,而特別親切的王世襄先生卻對小物件更感興趣,此前我們的推文「王世襄:大雅久不作,敝帚亦自珍」中便盤點了他的自珍小物件。

王世襄 信札一通兩頁

水墨紙本 軟片

30.5×26cm 約0.71平尺

無獨有偶,這次展覽里展出了他給福州文史名人陳榘孫先生的信札,裡面提到他想要買的福州的細草席。

這種席子可不得了,是彼時用剛剛從台灣引種的細草編織的,想請陳榘孫先生幫忙打聽一下子。又提到自己參加美食佳肴評比的事情,還說「你們福建的香菇最好,特別是肉厚開花者,色黑肉薄者」,希望陳榘孫能夠買到的話,幫忙代買一兩斤。這一類頗具生活趣味的信札,讀來簡直齒頰生香。

這一板塊中徐悲鴻的信札也很有意思。

徐悲鴻 信札

水墨紙本

26×93cm 約2.18平尺

眾所周知,在20世紀這一百年中,學習西方,改良中國畫,這是徐悲鴻等20世紀美術大家所做的,而徐悲鴻是他這一代人中學習西方寫實繪畫最深入的藝術家。2018年對於徐悲鴻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將先後推出徐悲鴻大展,徐悲鴻勢必將再次引發討論。

這通信札是徐悲鴻先生寫給自己的愛徒張安治的,信中主要是教誨張安治繪畫的技巧,特別提到畫花要先賦色再勾筋才能顯得渾厚,而畫石頭的時候需要留住重墨,不能融成一團。又說「吾人前途完全繫於抗戰,抗戰而勝一切不成問題也」,交待愛徒要多多收集抗日戰爭中壯烈戰績的照片,可見一片拳拳愛國之心。

陳獨秀 信札一通

而近代政壇上的風雲人物陳獨秀,在本次展覽中的所呈獻的信札卻與文物考據相關。

這通信札是陳獨秀1937年在南京老虎橋獄中寫給老友何遂的,是目前藝術市場中能見到的陳獨秀篇幅最長、字數最多之信札。

何遂是最老的同盟會員之一,雖然與陳獨秀的政見大相徑庭,但兩人卻共同愛好者文字學與音韻學,信中的陳獨秀展現了他的「學術范兒」,圍繞幾件青銅器上的文字,指出何遂《古歡錄》上值得商榷之處,末了又說「毛細之見,無關宏旨。貢之大雅,無俾流壤也」,非常謙遜。

同時,該信札版塊亦包括了該時期政壇重要人物的信札手稿,如張之洞、林則徐、沈葆楨、陳獨秀、蔣介石、董必武、康生等,從另一側面展現了這一歷史階段的政壇活動與重要事件。包括了林則徐寫給其妹夫沈廷楓(號丹林)之兄沈廷槐(字蔭士)的三封信,信中內容多為自己與家人的近況。

林則徐 信札一冊(其一)

共九開十八頁

23.3×12.6cm 約0.26平尺

我們說了這麼多,信息量巨大,非常推薦你在為期一周的展期內抓緊時間去看展。

本次展覽免費對外開放,作為主辦方給大家的新春福利,畢竟真品難得,珍品更是少見,展品規整且豐富的好展覽組織起來也是不簡單。這樣一個絕好的學習機會,書畫愛好者和收藏愛好者可千萬不要錯過。

畢竟和現場親見相比,圖片所能展現的不過百分之一。

藝 林 留 珍

中 國 書 畫 收 藏 展

展覽時間/ Exhibition Dates:2018.1.28 - 2.6

展覽地點/ Venue: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展廳(福州市楊橋東路19號雅道巷.水流灣院落)

主辦機構/ Main Organizer:福建省書畫藝術研究會

承辦機構/ Organizers: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承辦機構/ Co-organizers: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福建瀚成拍賣有限公司

END

本文由藝術東南出品發表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編輯:藝術東南編輯部

圖片:有骨氣的紅燒肉

出品人:林中小路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東南 的精彩文章:

看海峽兩岸,如何解讀這個品位詭異的彈幕鼻祖

TAG:藝術東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