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 甄真 · 第31篇推文 ====

Book

Rashomon

羅生門

人的內心存在兩種相互矛盾的情感。無疑,沒有人不同情他人的不幸。可是,一旦對方好歹從不幸中掙脫出來,卻又因此產生若有所失的悵惘。說得誇張一點,甚至出現一種想使之重新陷入不幸的心理。於是,不覺之間開始對其懷有某種敵意,儘管是消極的敵意。

——芥川龍之介《 羅生門》

1

「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一句話被無數人用來當座右銘,因為這自帶酷酷的讓人無法抗拒的一句話,讓很多人知道了芥川龍之介和波德萊爾。

「據說您想死?」

「不是想死,是厭倦了活著。」

這是芥川龍之介與好友的對話。芥川龍之介的自殺不是突然的,而是蓄謀已久,在《一個傻子的一生》中,將他的那份痛苦描寫的淋漓盡致,以自我為敵的那種抗拒之感,讓我們完全不理解,一個人為何痛苦的如此痛恨自己。

就像《一個傻子的一生》開篇那樣說道:「如今,我生活在最不幸的幸福之中。但不可思議的是,我並不後悔。我只是感到,有像我這樣的惡夫、惡子、惡父的人們是多麼可憐。」

當然,每位創作者痛苦的背後都有一些常人沒有經歷過的痛苦,否則,他們的作品不會讓你感到如此痛的逼真,蒼涼的逼真,悲慟的逼真。

也許是時代背景,也許是家庭變故,也許是自身缺陷,痛苦,要抒發自己,所以,他們把心中的抑鬱心中的寡歡一筆一筆轉化成筆下的人物,雖然,不是拿自己來當原型,但是他們的靈魂已經飄散在筆下的每一個人物的一個神情,一個動作,一個心理,一個轉身當中了。

《羅生門》一書看完,我當下寫下了一句話:「惡」的無可迴避,對人的無奈與絕望,和又對人理解。

因為人性讓人無奈而絕望,但又讓人理解,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是如此,所以,我怎麼去諷刺他人,連我自己都是這樣,連我自己都是這麼可恨,除了上帝以外,我們都是那麼的「惡」,所以又那麼讓人理解。

芥川龍之介的自殺是因為他的家庭原因,小的時候,母親突然發瘋並過世,後來一直恐懼,擔心自己也成為一個瘋子。在後來,又目睹了朋友宇野浩二發瘋,又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

《羅生門》中講了幾個小故事,一章就是一個故事,通過這幾個小故事,描寫了人性,描寫了時代。

看完對此印象深的有幾個。

2

1.《羅生門》:當時的京城已是破敗不堪,一個家將被侍奉多年的主人趕走,被趕出來四五天後,無以為生,這天,又下暴雨,來到城牆邊躲雨,這個地方是羅生門,這時的羅生門已經破敗,一個為了謀生的人,又來到荒無人煙,荒涼的地方,是沒有理由的,因為他在考慮做強盜,但他還沒有想好,還缺乏足夠的勇氣。

鼓起勇氣走到城樓上時,看到一個老婦人在拔女屍的頭髮,當時的門樓上堆的全是屍體,起初是恐懼,但在身後看著老婦人一根一根拔的時候,恐懼一點一點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噁心,問起原因,竟然是:「是用來做假髮的。她生前就是把蛇剁成一段段晒乾了當魚乾來賣。她干那營生也沒錯,不幹就得餓死,反正是沒有法子嘛。我乾的這營生也沒錯。沒有法子,不幹就得餓死。我跟她一樣,都是走投無路呀,我想她也會原諒我的。」

「確實如此嗎?」

突然扒下老婦身上的衣服披在自己身上消失在黑夜中了。

2.《地獄變》:以血淋淋的慘厲的筆墨,寫出了奴隸主驕奢淫侈和奴隸們所遭受的悲慘的命運,更使人有驚心動魄的感受。

芥川說過這樣的話----「人生,遠比地獄更像地獄。(地獄變)中的良秀所言:我一向只能畫親眼所見之物。

一位畫師,他的作品之所以令世人敬佩,原因在於他作畫時須有真實的場景,而「地獄變」作為久遠的名畫,他受皇明進行重新的繪製,為了營造創作的真實場景,他居然將自己的親生女兒置於火海之中。

3.《莽叢中》:講述了一個強盜姦汙武士的妻子然後殺死武士的故事,在證詞中有七個講述者,其中包括三個當事人,強盜和妻子都承認自己殺死了武士,而武士則通過女巫之口說明自己是自殺。他們互相矛盾的講述使故事變得撲朔迷離,尋求真相已經沒有可能。

七個證詞面對同一件事,每個人表達都有所不同。

4.《阿富的貞操》:阿富為了救助一條貓兒的生命,竟然準備坦然地獻出自己處女的貞操。

5.《六宮公主》:中可憐的貴族的公主,則只能作寄生之草,最後落入路倒屍的結局。

6.《山鷸》:記述托爾斯泰同屠格涅夫鬧彆扭的事,有托翁長子的回憶可證,是有趣的真人真事。

7.《手絹》:先生多年前資助的孩子去世了,在醫院時,先生去醫院看望過,可是孩子去世後,母親過來感謝老師,其實這位老師並沒有很多情感,而且他也認為這位母親也不是很傷心,但在手絹掉落彎腰去撿時,卻看到這個母親手一直在發抖,原來她在控制克制自己的情感,這位女性走後,先生與夫人提起,同時稱讚說,那是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熱愛日本和日本人的太太。

8.《龍》:因為奈良僧俗兩界的人動不動就奚落作藏人得業惠印的鼻子,(鼻子長,鼻頭還特別紅)他氣憤不過,打算好好捉弄捉弄他們,解解恨,就在橋上立了個牌子,寫了個:三月三日龍由此池升天。他本人也不知道水中到底有沒有龍,但後來發展到所有人都要來看龍升天,三月三那天,全部人都圍在橋上,惠印知道是假的但已經收不了場,時辰到時,連他自己都感覺到有種神聖感,後來,天突然陰,颳起了狂風,龍真的從水中升起來。

9.《一塊地》:阿住癱瘓八年的兒子死後,她的兒媳婦阿民一直不改嫁,阿住也一直勸說阿民改嫁,再找個男人,可是阿民在村裡乾的活比男人還要邁力,對改嫁的事毫無興趣。

阿民忙地里的活,阿住就要忙家裡的家務活。阿住越來越老,家務活越來越重,有次阿住對阿民說起找男人事時,阿民甚至說出,你不想幹活,那就去死啊。

可是阿住沒有死,誰知阿民感染上疾病給病死了,阿民的死給阿住確實帶來很大的幸福,她再也不用幹活,再也用不著擔心受阿民的譴責,家裡的儲蓄足夠多了,土地也足夠多了。

阿住從來沒有這麼輕鬆過,這使她想起九年前那個夜晚,那天夜裡幾乎和今天夜裡的輕鬆感覺沒有什麼不同。

3

《侏儒的話》:是芥川龍之介的一些語錄,我選取幾段我認為很有代表性很喜歡的摘錄:

然而情人大都是不顧真相的。喏,我們的自我欺騙,一旦陷入愛情,就會成為最徹底的自我欺騙。

祈願不要讓我窮得一粒米也沒有。祈願也不要讓我富得連熊掌都吃膩了。

祈願不要讓我般的愚昧到莠麥不分。祈願也不要讓我聰明到明察星象。

祈願更不要讓我成為英武勇敢的英雄。請不要讓我成為英雄——不要讓我產生想做英雄的慾望,保護這個無力的我吧!

如果幸福僅僅是指沒有痛苦的話,那麼螞蟻也許比我們幸福。但是我們人懂得螞蟻所不懂得的快樂。螞蟻可能沒有由於難產和失戀而自殺之患。然而,會和我們一樣有歡樂的希望吧?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地獄帶來的痛苦並不違背一定的法則

人生悲劇的第一幕,是從做父母子女開始的。

我懂得不幸。懂得有時除依靠說謊外還有不能講出真實的不幸。

整本書下來,我看到了芥川龍之介對人性的探討,他對人性失望,精緻的利己主義,這點是他厭世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作品中,從每一個小故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諷刺。

「諸神是不幸的,他們不像我們這樣可以自殺。」《一個傻子的一生》

芥川離開了我們,他的離開本質也是一種回歸,他在這世上如此痛苦,就讓他安心的去吧,逃離這個令他痛恨的世界。但是他的文學創作慾望始終盤踞在我們每個人心中,他的藝術永遠高於他的生活,甚至勝過生命。

就像梵高的一生一樣,對藝術的狂熱追求足以打破這生活的磨難豎起的這萬道屏障。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煙。――梵高

·我們得以生存的理由也足以成為我們死亡的絕佳理由――加繆

在芥川眼中,這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筆下的一句詩。

End

主人太懶

不定期兼間歇性更新

那也不妨礙我們做個好朋友

故事太多 眼淚太少

不如 我送你朵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癮於嗜 的精彩文章:

慢慢來 比較快

TAG:小文癮於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