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問答|為什麼明軍面對日軍尚可一戰,20年後面對八旗軍卻不堪一擊?

神問答|為什麼明軍面對日軍尚可一戰,20年後面對八旗軍卻不堪一擊?

導語:研究過日本戰國史都知道,當時日軍的訓練、戰術、裝備都是先進的。

關於「為什麼明軍面對日軍尚可一戰,20年後面對八旗軍卻不堪一擊?」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對於ID為「一枚明粉」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是這麼回答的:

軍事力量的強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比如秦始皇掃六合的大軍在短短二十年後就慘敗於農民軍手中。朱棣北征橫掃漠北,二十年後這支軍隊竟然覆滅於土木堡,皇帝都被活捉了。1937日軍在中國橫行無忌,十四年後,海扁日軍的美軍竟然被中國軍隊打敗。大家其實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我們對歷史和對當代的標準不太一樣,就是歷史上20年很短,今天二十年很長。20年里gdp增加好多倍,一躍成為世界老二。參加萬曆三大征的將軍們老了,劉廷當時是中年,到薩爾滸的時候已經老年,士兵也換了好幾茬。而努爾哈赤,在萬曆朝鮮戰爭的時候,還去北京朝貢過,見到了大城市,之後的二十年里,海西四部滅了三,實力翻了好幾倍,兵強馬壯。一方上升、一方下降還在折騰,能比嗎?豐成秀吉的軍隊打朝鮮軍隊還可以,而且在統一戰爭中打的也是中等規模戰鬥,往往政治妥協比戰場勝利重要。我在寫《大明官軍為什麼打不過清軍》中詳細寫過這一問題。這裡引用幾句話:歷史是發展變動的,此消彼長是歷史的常態,在軍事上有備者勝於無備,在戰場上親臨一線的勝於運籌帷幄。當然歷史的複雜性需要我們有跟過研究。所以這都需要深入研究。《清太祖實錄》《三朝遼事實錄》

用戶名為「北洋海軍陸戰隊」的網友的回答,吸引了圍觀群眾的18個贊和14個交流討論:

且這些日本大名對攻打朝鮮甚至明朝並不感冒,豐臣秀吉之所以發動侵朝戰爭,一來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領地,二來是削弱各個大名的勢力,很多大名都是應付差事,甚至小西行長還向明朝方面通風報信。不過面對八旗的時候明軍疲軟的表現,就是多方面的原因了。既然有如此數量的人數對比,明朝卻依然在與八旗的交戰中一敗再敗,那這隻能說明八旗的戰鬥力遠高於明軍。所以,薩爾滸大戰的時候八旗基本上是出動了全部的壯丁打敗了明軍,松錦大戰總共六萬多的清軍打敗了明朝13萬大軍,並斬首明軍五萬多人。通過戰術來看,八旗的打法也是明軍從未接觸過的。八旗在作戰的時候,衝鋒在最前面的是是身披多層重甲的重步兵,他們利用重甲的保護沖入敵陣,沖開一道缺口並打亂敵軍的陣型,大部隊在後面跟進。而明軍所採用的依然是對付蒙古騎兵所用的車營,但是八旗重步兵不是蒙古騎兵,車營可以使得蒙古騎兵進攻受阻,但是對八旗重步兵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明軍所裝備的火門槍射程近殺傷力低,無法破甲殺傷重步兵,而八旗所裝備的複合弓卻可以精確殺傷明軍士兵,而且當八旗重步兵沖入車陣搬開拒馬和戰車,明軍只剩下被砍的份了。而且毛島主和遼西明軍有著很好的互動,經常使得八旗不得不中途退兵回去收拾毛文龍的游擊隊。

用戶名為「一壺濁酒半盞茶」的網友的回答,吸引了圍觀群眾的16個贊和11個交流討論:

朝鮮軍隊不必多說,明朝能跟日本士兵正面作戰不落下風的也就那幾隻精銳部隊,比如遼東家丁,戚家軍,而明朝這些精銳極其稀少,遠遠不能像日軍那樣成建制。遼東家丁更是遼東軍閥的私人衛隊,是遼東軍閥在明朝廷安身立命的本錢,死一個就少一個,這也是為什麼李如松在朝鮮輕敵冒進,碧蹄館之戰後痛哭不已直到回國都在也不肯前進一步的原因。總體來說陸地上明朝聯軍沒有任何優勢,這還是在海上李舜臣勝利不斷切斷日軍補給的強有力支援下。明朝聯軍的節節勝利給日軍造成了非常大的煩惱,因為日軍所需的物資尤其火槍彈藥都要從日本本土運往朝鮮。坦率來講也真就算不了勝利最多算平手,因為明朝聯軍始終未能收復朝鮮並且戰績也都不盡人意,還是基於在海上日軍補給困難的情況下,最後還是讓日軍從容回國。由於小西行長軍團攻朝勢如破竹,日軍各軍團皆認為明國朝鮮之兵不堪一擊,加藤清正更是後來居上一路直奔鴨綠江,過鴨綠江想直入明國,奪取最大的戰功。但日本加藤本紀有記載 大意說是遭遇蠻族,大異明國朝鮮之兵甚是驕勇,斬敵多少云云。值得推敲的是,此戰過後加藤部有一定規模減員,並且戰後都沒有打掃戰場反而大撤回朝鮮境內,無戰事亦在朝鮮駐紮,再也不過鴨綠江,不做直入明國之想,這是唯一跟女真有過接觸的精銳日軍!

對於ID為「宋安之」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軍事只是政治的延伸,抗倭援朝之役時期明朝黨爭並不嚴重,政治上並非一團糟,而萬曆後期隨著立太子爭國本一事徹底一錘定音,支持皇長子的東林黨一黨獨大,政治上亂糟糟,置國事於背後當然不行了。抗倭援朝一役始於萬曆二十年,當時距離張居正改革僅僅十年,可以說這個老本還沒有吃完,國庫有銀子,官場還是比較務實點,才勉勉強強打贏。而20年後面對八旗軍不堪一擊應該是指薩爾滸之戰,其實當時明軍戰鬥力還是很不錯的,但是萬曆可能老糊塗了,派了在朝鮮戰場就屢次出錯的楊鎬為主將,這個白痴將優勢軍隊兵分四路,犯了兵家大忌,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才顯的不堪一擊。明軍真正不堪一擊基本上是萬曆之後了,江南士族的利益代表東林黨徹底一黨獨大,朝廷之上亂鬨哄,泰昌帝勉強在位一個月駕崩,天啟帝抬出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打壓東林黨,崇禎帝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幹掉魏忠賢結果降服不了東林黨,搞得亂七八糟的,朝廷亂成這樣,邊關不亂才怪,最終明亡國。

對於ID為「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一個事實,明朝是被農民起義滅掉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陷了北京逼崇禎皇帝自殺,也基本宣告了明朝的覆滅,在此之前清軍還沒有進入山海關,最起碼沒有把握攻下由吳山桂把守的山海關,而後李自成招降吳山桂不成,吳山桂投靠清軍,山海關不戰而破。後期滿清的主要作戰對象就容易對付的多了,主要是已經內部混亂,不堪一擊的李自成農民軍和明朝的殘餘武裝,再加上吳山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一大批漢奸叛明者的幫助,清軍統一全國基本沒有太大的障礙。還有就是滿清和明,和大順之間不能算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東北的土地和女真各部在明朝的很長時間內是在政府的有效管轄內,愛新覺羅家族一也直是大明的屬臣,大明對女真的叛亂採取了幾次軍事打擊,也殺了很多叛亂者這其中就包括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先,所以努爾哈赤痛恨大明,統一女真各部後才成立割據政權~後金政權,後期隨著李自成農民軍節節勝利,整個局勢越來越對滿清有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