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政府頻繁提升手機相關進口關稅,中國手機廠商如何應對?

印度政府頻繁提升手機相關進口關稅,中國手機廠商如何應對?

去年12月16日,印度發布公告,宣布將提升手機、電視、數碼相機、微波爐、LED 球泡燈等一大批電子產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增幅從 7.5%到10%不等。而此舉將進一步推升相關廠商出口到印度的成本,從而導致這些純進口商品在印度的售價的上升、市場競爭力下滑,也將進一步迫使一些企業在印度進行設廠製造,以降低成本。

從上圖可以看到,此次稅率的調整涉及了十大類產品。比如原本進口關稅只有10%的手機產品,現在稅率已經提升到了15%,而原本免稅的電視顯示面板也提升到了7%。資料顯示,印度2017財年進口了約420億美元的電子設備,這也意味著此次稅率的調整,未來將影響超過420億美元的市場。

近幾年印度頻繁通過動用稅率大棒來拉動海外企業對印度投資,這一招可謂是屢試不爽。這也促使了印度政府未來將繼續通過調整稅率來拉動海外投資。

據業內人士透露,2018年3月份印度政府將針對 PCBA、攝像頭模組、連接器、手機外殼等加收10%關稅,此外2019年還將進一步提升顯示屏、觸摸屏、保護玻璃、馬達等零部件的進口關稅,預計會推動新一輪的印度投資建廠熱潮,進一步推進手機等行業SKD製造規模。

可以看到,隨著印度關稅的不斷提升,同時覆蓋面更廣,涉及的產品種類也更多,其對於手機行業產生的影響也更顯著:

1、已經在印度製造的企業獲利。手機行業例如三星、聯想、vivo、OPPO、小米、金立、傳音、Lephone等,2015年3月份以來,以上品牌多已經開始在印度建設工廠或委外生產(富士康,偉創力、深圳MCM,聞尚、海派、與德等ODM/OEM企業在印度都已經建廠並投產), 隨著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和本地製造成本的降低,以上已經開始在印度製造的廠商受到此次稅率調整的影響較小,所以基本也不需要通過提價來應對關稅增加。

相比之下,只有iPhone SE有在印度生產的蘋果就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隨後幾天,蘋果就宣布調高大部分型號iPhone在印度的售價。根據蘋果官網顯示,除了在當地組裝的iPhone SE外,大部分iPhone機型價格上漲,平均漲幅為3.5%。其中256GB版iPhone X價格達到了105720盧比(約合人民幣10900元),漲幅為3.6%,256GB版iPhone 8售價79420盧比(約合人民幣8200元),漲幅為3.1%。這也使得其與其他本地化生產的廠商之間的競爭優勢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市佔率已經提升至25%,排名第一,超過了三星電子(23%),另外聯想、 vivo、OPPO三個中國品牌各占 6%。

如果看2017年全年的數據,三星雖然仍以24%排名第一,但是小米、OPPO、vivo、聯想四家國產廠商合力拿下了45%的印度智能手機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家國產手機廠商在印度都進行了本地化生產。

比如聯想以及MOTO品牌產品的組裝生產主要交給了位於印度南部金奈的偉創力代工廠生產。

目前,小米已在印度擁有兩座智能手機工廠(主要與富士康合作),兩座工廠都於位於海德拉巴邦(Andhra Pradesh)城裡。這兩家工廠組裝的智能手機,佔小米在印度賣出的智能手機95%。另外,據預計小米還要在印度建設第三座智能手機工廠,同時會與印度當地企業合作興建移動電源工廠。

vivo在2015年就投資數億人民幣在印度建設了一座工廠,2016年底,該工廠月產能已經達到100萬台手機。

同樣,OPPO在印度諾伊達也早已經有了一座年產量3600萬部的手機製造工廠。OPPO在印度還擁有獨立的市場運營中心和測試團隊。去年,OPPO計劃投資220億盧比(約22.6億人民幣)新建一座工業園計劃已經獲得印度政府批准,預計兩至三年完工。初期投產目標是一年生產5000萬部手機,最終達到一年生產1億部手機的水準。如在未來能獲得政府政策支持,產品也可能向周邊南亞國家和地區出口。此外,包裝盒、耳機等手機配套產品也可能被引入生產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金立也宣布投資5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95億元)在印度北部的哈里亞納邦建設一家新工廠,計劃年產能為3000萬部。新工廠計劃2年內投產。據稱,金立的投資金額今後可能提高至15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4.85億元)。

2、促進電子產品上下游產業鏈在印度發展。以手機為例,隨著手機整機在印度製造興起和對配套物料的關稅增加,其中電池、充電器、耳機、USB數據線等CKD進口加收10%-30.154%,深圳欣旺達、東莞光寶、湖北瀛通、東莞朝陽等廠商紛紛在印度投資開廠。

3、圍繞印度製造的服務行業快速興起。印度政府鼓勵國外公司推進印度製造,尤其是莫迪政府上台後,中資企業目前是印度製造的主力軍之一。

手機等電子製造業包羅萬象,企業規模不等,應對能力也不同。中資企業立足印度,需要公司註冊服務,開廠租賃廠房或購買土地,需要物業中介和律師所,廠房裝修和運維需要專業公司,工廠開業需要人力外包、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等,其中涉及的人力、法律、本地化、市場預期達成等,也是困擾中資企業的諸多問題。這些存在的問題也將推動圍繞印度製造的服務行業快速興起。

比如,在印度建廠首先會面臨建設材料和產線設備採購等等方面的問題,由於印度本土很多東西質量不達標沒法用,基礎設施建設也堪憂,比如印度經常性的斷電使企業無法正常生產。另外,生產線、零配件也都需要進口到印度。

此外,印度的勞動力雖然廉價,但是印度員工的工作效率卻非常低,產品不率也偏高。所以這也涉及到員工的技能培訓方面的需求。

另外,在去年8月,印度監管部門對於智能手機廠商突然加強管理,要求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據當時台灣電子時報報道稱,受到印度數據安全政策以及邊境風波的影響,OPPO和vivo這兩個企業今年三季度手機銷量將出現三成的暴跌。華為、小米、金立、聯想、一加等品牌,也被政府要求提供書面報告。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除了銷售手機之外,也會植入多種自有的互聯網軟體和服務,其中絕大多數會推出雲存儲服務,保存用戶的通訊錄、照片、簡訊、通話記錄等。這些數據涉及用戶個人隱私,而且會被廠商上傳到網路伺服器上。在當下,各國都注重數據安全的情況下,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如果提前在做好當地文化、法律方面的功課和預判,應該是能夠提前防範不少隱患,規避很大的損失。

另外,去年發生的由於OPPO中國員工撕毀印有印度國旗的海報並扔進了垃圾桶而引發的「OPPO印度工廠遭抗議圍堵」事件也是一個例子。

同樣,印度關稅增加是計劃性推進的。但不少中資企業是政策出台後才有應對措施,不少是倉促上馬,對資金、人才和印度營商環境準備不足,導致風險陡增。

類似的問題還要有很多。有的企業派駐的工廠骨幹缺乏海外經驗,尤其是對印度有厭惡情緒,勉強推動項目落地後也思慮推出;有的企業老闆主抓印度項目,國內國外分身乏力,碰上拖拉的辦事節奏,整的印度工廠像是半拉子工 程;印度冗長的事務流程,讓初入企業頗為頭疼,註冊公司,取個證照都疲 於奔波,甚至因某個文件卡住幾個月或幾年,實力不足的企業耗不起。好不容易取得公司執照和租賃好廠房,到順利投產也是煎熬了半條命,當然,此 後的本地化也非易事。此中確有印度營商環境的問題,落後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夕發朝至的願望只得等待,普通基層民眾的教育較低、時間、合作、效率、品質等意識缺乏,甚至所謂社會精英人士不少也是如此,也使得駐印企業選擇高級合伙人或高管時頭疼不已。諸如此類不一一列舉。

小結:

誠然,中資企業融入印度製造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成本,提升在當地的競爭力,便於進一步拓展印度及其它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而對於印度政府來說,也可以提高財政收入,提高民眾就業和推進印度製造產業發展。可以說是可以實現雙贏的。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4.59億部,下降幅度為4%。尤其是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出貨量為1.13億,下跌幅度達到了14%。隨著國內市場的增長進一步放緩,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開始向海外投入重注,而印度市場則早已成為了爭奪的焦點。

不過,印度市場雖然龐大,增長潛力巨大,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都能夠在印度成功的「淘金」。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網站報道,2015年,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手機品牌有10家之多,但隨後開始下降,2017年新進入的品牌只有7家,預計2018年,進入的品牌將更少。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也開始快速走向成熟,即一線品牌開始獲得更多資源和份額,具備了一定規模的粉絲群體。二三線品牌在印度市場的生存難度加大。

所有,是否真正需要在印度製造是一個必須權衡利弊的結果,而對於眾多的中國手機廠商來說,印度龐大的人口未必都是人口紅利,龐大的市場也未必是所有企業的菜,不盲目跟風,走好自身企業之路,相信中資企業在印度大有可為。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乾貨、爆料、獨家觀點,歡迎訂閱芯智訊

官方微信公眾號:芯智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芯智訊 的精彩文章:

台積電5nm工廠本周破土動工:2020年啟動3nm工廠

TAG:芯智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