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旬中國式摔跤傳承者:放倒三五個小伙不在話下

八旬中國式摔跤傳承者:放倒三五個小伙不在話下

《摔跤吧,爸爸》大火,杭城也有位深藏不露的「摔跤」高手劉海龍

八旬老漢,放倒三五個小伙不在話下

幾個月前,一部名為《摔跤吧,爸爸》的電影風靡世界。這部根據印度知名摔跤手馬哈威亞·辛格·珀尕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並沒有運用過多華麗的特效,卻以最淳樸的敘事方式,讓觀眾重新見識了摔跤這項古老運動的無限魅力。

都說大隱隱於市,在武林勁風熾烈的杭城裡,有這麼一位酷似馬哈威亞的摔跤「達人」。不過有趣的是,這位摔跤「達人」並非是像馬哈威亞那樣肌肉發達、孔武有力的中年大叔,而是一位白髮蒼蒼、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他,就是中國式摔跤的傳承者,劉海龍。

現在沒多少人會中國式摔跤了

當年西湖草坪上每天有人練功

20歲學摔跤,70歲在杭州武術圈裡小有名氣。如果光看年齡,上周剛過完八十大壽的劉海龍絕對算得上是「老有所成」的那一類人。照他現在的身子骨,放倒三五個年輕小伙依然不在話下。

「想學好摔跤,首先要先學會被摔,不然摔個兩三下就暈了,那還學個啥呀?」聊起年輕時學摔跤的經歷,師承著名拳師李亞鵬先生的他依然記憶猶新:「那時候我們師兄弟幾個每天都要在涌金公園的大草坪上練功,一天被摔個幾十次都是很正常的。」在六十年前的那個年代,大家練武的方式都很簡單,不像現在這樣有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械。公園裡的石凳子、湖邊亭子里的石柱子,就是他們這群師兄弟每天練功的器材。

後來練得時間久了,這一塊練中國式摔跤的名氣自然也大了。有時和老師練著練著,隔三差五就會有附近的武友過來「打擂」切磋。因為有力氣、動作靈活,當時的劉海龍總是師傅派上場最多的那一個。師傅也從來沒有失望過,在大多數情況下,無論高矮胖瘦,「打擂」者基本上幾個回合就會被1米71的劉海龍撂倒。「這主要和我當時的工作也有關,我是個鉗工,每天裝機器、磨銼刀,久而久之,力量當然比一般人要好。」

上世紀七十年代,涌金公園的草坪改造翻新,統一換上了嶄新的石板路,不少師兄弟們都轉型做了別的行當。十年前的一次偶然機會,為人謙遜、低調的劉海龍在以武會友的聚會中,小秀了一手中國式摔跤,結果把這項古老熱血的運動重新帶回了現代武術同行的視線。

中國式摔跤是項靠腳的運動

必修課曾經要踢石墩子

相比太極這樣對場地要求不高的傳統武術項目,中國式摔跤就顯得苛刻得多。不僅要有特定的摔跤場,而且還必須穿戴特定的摔跤服,這和我們現在摔跤運動員所穿的大相徑庭:每位練習者必須穿戴一種叫作「褡褳」的摔跤服,這種短袖款式的摔跤服較為厚重牢固,正反面共有十六個把位。這樣既方便雙方互相揪拿,又可以避免碰傷皮膚,展示動作時也比較漂亮乾脆。

「中國式摔跤是一項靠腳取勝的運動,切磋大部分情況都是在互抵腳力,誰站不住了,那就是輸了。像我們當時每天的必修課就是踢石墩子。」劉海龍回憶道。據他介紹,多練習摔跤不僅能加速下半身的血液循環,還能活血生津促進骨骼生長。因此,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是最適合學摔跤的。

雖說這些年來找老爺子學功夫的人很多,但由於中國式摔跤特定的訓練方式,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得了苦,故而能真正把這項運動學會的,也是寥寥無幾。不過劉海龍倒沒有因此氣餒,現在只要有時間,他晚上也會去大學裡給一些學生上武術公益課。上課內容不光光只有摔跤,還有意拳、太極推手等一系列武術知識。「畢竟傳承的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嘛。」

幾年前,劉海龍把皮市巷的房子留給了99歲的老母親,自己和家人在空氣清新的閑林買了套房。每天上午出去溜溜彎,下午在小區里練練意拳站站樁,一日三餐,粗茶淡飯,怡然自得。時而也會叫上曾經的師兄弟,聊聊過去,以武會友。

「像我這個年齡,我還能動,能走,能切磋。能把中國傳統武術傳授給更多年輕人,這就是我參加達人評選的原因。」劉海龍驕傲地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晚報 的精彩文章:

不思議迷宮新年幸運簽活動玩法攻略 幸運簽怎麼抽才比較好?

TAG:齊魯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