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拿下三座高工智能汽車金球獎,小鵬汽車50億元融資目標完成

拿下三座高工智能汽車金球獎,小鵬汽車50億元融資目標完成

近日,阿里巴巴攜手富士康科技集團牽頭對中國電動汽車廠商小鵬汽車進行了一輪人民幣22億元(約合3.48億美元)投資,這是阿里巴巴對汽車企業的首筆大規模投資。IDG資本則是該輪融資的第三大投資者,此次所籌資金將用於研發和生產成本。

阿里巴巴和富士康高管在新聞稿中指出,通過投資小鵬汽車,公司得以涉水集互聯網、人工智慧與傳統製造業於一體的新領域,這一領域前景光明。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短期來看,傳統汽車廠商仍將佔據主導地位和擁有更多發言權。小鵬汽車的目標客戶是那些品牌意識不強,但注重汽車聯網功能的中國年輕買家。

此前,小鵬汽車已經完成了包括神州優車的22億元A輪投資,阿里巴巴、紀源資本、晨興資本、IDG、經緯資本、順為資本等入局的A+輪投資。小鵬汽車截至目前的總融資額已達到50億元人民幣。

此前,何小鵬的目標就是小鵬汽車在今年過年前(農曆春節前)完成50億元左右的融資。

就在一周前,小鵬汽車剛剛在2017高工智能汽車年度金球獎評選頒獎典禮拿下三項大獎。分別是董事長何小鵬獲得年度未來汽車人物大獎,小鵬汽車獲得年度最具「極客精神」未來汽車品牌大獎,以及小鵬汽車IDENTY X獲得年度智能SUV車型。

資本加持的背後,是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商業模式的區別和未來無限可能,對於主機廠來說,最核心的就是把車賣出去。但是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所有的應用軟體都是免費模式,在用戶使用過程中找到盈利模式。

在1月24-25日舉辦的2017高工智能汽車年會上,小鵬汽車產品副總裁紀宇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最終還是要回歸本質——用戶,要做真正打動消費者,讓消費者產生依賴的產品,才是成功,並且可以形成成功的「口碑營銷」。

為此,小鵬汽車正在研究如何將傳統汽車企業的商業模式與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完美融合,具體需要考慮以下幾大因素:

一是性價比因素。在更智能、更網聯的基礎上,小鵬汽車將不斷升級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持續的新體驗;

二是更好地實現人車交互。以汽車為基礎,不斷增添智能化產品和功能;

三是「讓用戶產生回不去」的使用感,即用戶使用了之後,再也離不開該產品。

我們認為自動駕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它也僅僅是智能網聯中間的一部分。今天我們想回歸到一個更初始的東西,不管我們為什麼要做自動駕駛,為什麼要做智能網聯,我們為的是什麼?

我們為的都是為用戶,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服務,讓消費者願意為他付費,為他買單,也就是我們回到它的本質,也就是它是一套基於智能網聯的商業模式。

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事實上本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商業模式,汽車最核心的,對主機廠來說是把車賣出去,而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所有的應用軟體都是免費給用戶的,而用戶不斷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找到盈利模式,怎麼樣提升我們的UP值。

在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下我們就發現它有很多不一致的東西。

第一個是顏值即正義。

對於主機廠來說造型的設計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我們經常會談一種觀點,就是最好的設計就是沒有設計。

當我還在騰訊的時候,我覺得Pony(馬化騰)說了一句話,他說希望騰訊的服務能像水和電一樣融入用戶的生活。也就是這個服務是無感知的,用戶默默把錢就付了,而對於汽車來說顯然不是這樣的,它是一個非常大額的一次性的消費。如何讓用戶把錢掏出來的?

互聯網界有一句話叫做眼球就是經濟,注意力就是經濟,核心的觀點是我們如何佔據用戶的時間,只要你佔據了它的時間就一定有辦法讓他把錢從口袋裡掏出來。當我們對比了很多參數,如何讓用戶促成購買,他購買的衝動來自於哪裡?

比如說3秒&100米加速,在互聯網不會說這些,互聯網說的是怎麼樣越用越好用。比如說我們用微信,如果第一天沒有微信,你會不會覺得生活少了一些東西,如果兩天沒有,三天沒有,一周,會不會您的工作都比較難繼續下去,所以如何讓用戶形成對產品的依賴度,是互聯網企業更多的思考。

事實上在我們考慮互聯網汽車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的碰撞,不斷思考,如何把這兩個在商業模式完全不同的東西更好的融合,這是我們第一個想跟大家分享的東西,小鵬汽車做的哪些事情呢,接下來我們說一下我們實際落地的思考。

還是回歸到用戶的商業的本質,怎麼樣去決策?

第一個是性價比的問題,一定需要談性價比。我們會不斷思考性價比,這是傳統汽車最常見的東西,我們去做一些參數的東西,去凸顯性價比,這個是不是就是全部呢?實際上我們覺得它不是,我們希望更智能、更網聯,能進一步凸顯它的性價比。

比如說我買到一輛車,是不是只能買到一輛車,還是說我買到這輛車以後,到三個月以後我感覺這個車能帶來一些新的東西,六個月以後這個車又有一些新的變化,一年以後又有一些變化,我們能不能把一些互聯網升級的東西,不斷滿足用戶需求的東西注入到車裡面來?

這是我們第一個思考的問題,這也是兩種行業不同的思維。對於互聯網軟體來說,他們一定要根據用戶不同需求的變化不停開發新的功能,不停演變,達到用戶持續的使用、高頻的使用,如何把這種能力注入到車中,還讓用戶覺得這個車性價比很高,我們不是說買一次達到全部,而是會不斷給用戶新的感覺。

第二個影響因素是要讓我覺得這個車太酷,它能打動我。

我實話實說,目前的自動駕駛,包括特斯拉,它在實用性上還有一段距離往前走。如何讓它變得更酷,我覺得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回到傳統的汽車行業的看法,這個酷炫更多來自於整個造型的定義,如果說我們要加一些動態的東西,可能就是燈的特效,所以過去有句話說一輛車的外形很多時候是一家燈廠所決定的,我們能不能擴展一些東西?

我們把它拓展到一些更智能的東西,比如說這個車能不能跟你有更好的一種交互,你會不會覺得它是有智能的,是助手型的東西,它能不能理解你,讓它變得更酷,這是第二個需要把汽車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起來的地方。

第三個是好用。這個好用我們覺得要做一個延伸,怎麼延伸呢?

兩點,第一點我們認為這個好用它是需要區別於傳統的汽車使用體驗的。當我還在騰訊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很深刻的體驗,蘋果的一代機確實有非常多的新的功能,但是實話實說,它在手機續航以及手機的通話質量上來說跟諾基亞還是有差距的。

但是它的新功能,它的新體驗,當用戶用了三個月以後,我們再把諾基亞交給這個用戶,他會說我已經回不去了,所以你的產品要做到可以讓用戶產生「我已經回不去」的感覺。這樣的話就真的體現了「非常好用」四個字。

非常好用,我們的理解不是說舒適性比傳統車高一點點或者自動駕駛能力高一點點,我們覺得這不足夠,所謂的非常好用是用戶不能回去了。當他形成了這樣明顯的差異之後,他會形成非常好的傳播。「你也買一輛吧」,這個就很不一樣的。

這三點能夠在用戶整個購買決策上產生一些影響,當然我們知道整個網聯和智能的工作一定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甚至五年的時間才能產生一種代差感,所以我們的智能化是一年一年往前演進,把它越做越好。

我們目前做的第一件事情,我們會配一個非常大的屏幕,把所有的物理按鍵都幹掉,只留下方向盤上的按鍵,讓用戶對傳統汽車交互做一個觀念轉變。

第二個我們認為一定要把語音作為一個未來車上非常核心的交互體驗,而這個語音不僅僅是有語音識別,它一定還要有語義的理解,上下文、情感化。

當我們談智能、談網聯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車上的功能越來越多了,如果我們實現了L4或L5的自動駕駛,可以一切無所謂。但是在短期可見的未來,我們做到L3就已經很不錯了。

同樣我們還會有整個雲平台的支撐,有一句話我印象比較深刻,什麼叫車的智能開放與封閉的問題。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推進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那我們認為一定要讓車的智能是可分享的、可流動的東西,而這個一定離不開雲服務平台的作用,就是一定要讓你的智能、你的服務是可以在用戶之間形成分群、形成標籤、形成共享。

用戶之間可以一起去訓練、一起去提示智能水平,而不是從單車的角度去完善功能和內容。當然要把整個雲服務的能力提升,這需要整個行業的努力,所以我們需要充電樁服務、支付平台服務、導航服務等等,這都需要和合作夥伴一起往前推進的。

要想把這些事情做的很好,我想一個非常開放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非常開放的去做這件事情,而不能一家主機廠把所有東西做了,這樣肯定沒有辦法快速的演進。

一定要不斷升級這輛車,而升級這輛車的功能一定要用一種顯性化的東西讓用戶感知。因為當我們提到升級的時候我相信有兩種升級,一種是因為我有一個BUG或者有一個問題給用戶升級,另一種升級是升級了一個軟體或者升級了一個硬體,是不是給用戶帶來一個非常顯性化的體驗。

而這個顯性化的體驗可以用兩個方式表達,第一個我們認為一定要是用戶能夠展示的非常酷的功能,第二個非常新的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汽車 的精彩文章:

ADAS單目/雙目/三目到底有什麼區別?終於有結果了

TAG:高工智能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