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們用皮開肉綻換來的教訓,卻總是有很多家長記不住!

孩子們用皮開肉綻換來的教訓,卻總是有很多家長記不住!

知識小編叨叨叨:

昨日,上海迎來了十年不遇的大雪,氣溫也降至冰點。但新聞里卻在播,醫院急診科人滿為患,尤其是這些天,燒傷科門診人頭攢動,竟然也是「熱鬧非凡」,醫生護士開足馬力,馬不停蹄地看病、換藥。

每年冬天都是低溫燙傷的高峰,以往暖寶寶、熱水袋造成的低溫燙傷只佔2成,今年卻頻頻創新高,中招的人比往年大幅上升,佔到三成,甚至一半。據說,今年中小學生的暖寶寶、熱水袋低溫燙傷病例大多在晚上做作業、睡覺時發生,感覺手腳冰涼,就貼個暖寶寶、捂個熱水袋,結果燙傷了。

取暖不成反被燙傷的事件實在太多了!

低溫燙傷

氣溫越來越低,很多人拿出了禦寒神器:暖寶寶、熱水袋,卻意外遭遇了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比普通燙傷更嚴重

「低溫燙傷」是指,高於人體溫度的熱源長期作用,造成人體皮膚被燙傷。人體的溫度一般是在37℃左右,當高於44℃的溫度,長期作用在人體皮膚時,就容易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由於冬季寒冷,人體的感知能力會變遲緩,使用自發熱暖寶寶時,稍不留神,就「低溫燙傷」了,而低溫燙傷相較於普通燙傷,程度會更嚴重。

為什麼說低溫燙傷的程度更嚴重?

燒傷科醫生形象地將這種低溫燙傷,表述為:「文火慢燉出來的,熟得會比較透」,這也是導致這種低溫燙傷不容易癒合的主因。相對於普通的水火燙傷,低溫燙傷一般來說都會偏深一些,而且恢復起來也會相對比較麻煩。

燙傷發生時,往往會由於溫度很高,刺激人體出現應激性的躲閃,這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可以在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讓我們迅速脫離致傷源,從而減輕損傷。而當溫度並不足以馬上造成損傷時,就不能刺激人體的這種保護機制啟動,這時候損傷就會呈現一種緩慢的漸進式的過程。然而,通常這種損傷過程中的我們,正處於休息、靜止的過程中,並不會主動脫離致傷源,所以損傷就會越來越重。

低溫燙傷特點:

低溫燙傷損傷面積較小,但多為深Ⅱ度-Ⅲ度損傷

與高溫燙傷不同,低溫燙傷損傷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較小,看上去燙傷似乎不太嚴重,往往不被重視。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或者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嚴重時會發生傷口潰爛遷延不愈。

在44℃-51℃時,皮膚損傷程度與熱源溫度、接觸時間成正相關

對人體皮膚而言,理論上的最低燙傷溫度為44℃。隨著作用溫度的升高,接觸時間的延長,損傷逐步加重。因此雖然大多數取暖物品溫度通常保持在常人可忍受,甚至感覺較舒適的範圍內,但長時間接觸還是可能導致低溫燙傷。

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是低溫燙傷的高發人群

嬰幼兒因其皮膚薄嫩且表達能力欠缺,比成人更易燙傷。青少年正處在緊張學習階段,由於精神過於集中或疲勞,導致對溫度的敏感度降低,因此青少年也是低溫燙傷的高發人群。老年人的皮膚隨年齡增長而變薄,皮膚張力、感覺功能、保護作用、對周圍環境溫度的調節功能都比較差,因此對溫度刺激反應較弱,在低溫的持續作用下也易導致燙傷。

暖寶寶為什麼會發熱?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導致近期頻頻低溫燙傷的暖寶寶究竟是靠什麼發熱的?

一到冬天,暖寶寶的銷量都是杠杠的!

在自發熱暖寶寶的成分說明書上,暖寶寶的成分主要有鐵、蛭石、活性炭、無機鹽等。據了解,自發熱暖寶寶就是利用鐵在潮濕空氣中氧化發生腐蝕放熱的原理。混合物中的活性炭有較強的吸附性,可以儲存空氣中的水蒸氣,將其液化成水滴,與鐵粉在空氣中接觸後發生反應,在無機鹽、催化劑的作用下,快速發生化學反應後,生成氫氧化鐵,並釋放出熱量。

Tips:

在購買暖寶寶時,需要選擇正規合格產品,不可一味貪圖便宜。暖寶寶所用的鐵粉和帶透氣薄膜的無紡布袋成本較高,使用劣質原料的暖寶寶價格會便宜很多,但是很容易引起燙傷等一系列問題。

正確使用暖寶寶防止低溫燙傷

暖寶寶的溫度雖然不會太高,但是一般還是會超過44℃,所以使用時間過長,也會引起低溫燙傷。由於不像高溫燙傷時有疼痛感覺,低溫燙傷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為了避免低溫燙傷,在使用時:

不要將暖寶寶直接貼在皮膚上,可貼在內衣外側或者外衣的內側;

不宜把暖寶寶長時間貼在同一部位;

睡覺時不要使用暖寶寶;

避免壓迫貼暖寶寶的部位。

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環障礙者、皮膚熱敏感度低者以及兒童要慎用暖寶寶。

糖尿病會導致患者微血管病變,這類人群以及血液循環障礙者如果貼暖寶寶,可能會發生熱量無法通過血液循環傳送出去,導致局部過熱;

皮膚熱敏感度低者神經末梢感覺遲鈍,會增加燙傷的風險;

暖寶寶一般不推薦給兒童使用。孩子的皮膚較為嬌嫩細膩,有時候即便不是直接貼在皮膚上也會導致燙傷,如果是年紀較小的幼兒,還不善於語言表達,更加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因此,如果實在要讓兒童使用暖寶寶,家長需要特別注意,除了要正確使用外,最好每隔1小時就檢查一下孩子的皮膚以及暖寶寶的溫度。此外,孕婦不要在腹部使用暖寶寶,以免影響到腹中胎兒。

父母堂溫馨提示:

暖寶寶終究是外物,通過暖寶寶產生的熱量取暖,人體自身的產熱功能將降低,長期使用暖寶寶將會降低人體自身的熱平衡調節能力,導致人體免疫能力下降等不良後果,因此應該減少對暖寶寶之類取暖神器的依賴。一旦有燙傷表現,切不可大意,更不可迷信土方,自行塗抹醬油、牙膏等,應使用正規的燙傷藥膏,及時就醫以免延誤傷情。

用語言打好「預防針」

如果寶寶已經到了能聽進去大人話的年紀,爸爸媽媽可以在滴眼藥水之前,先為他打好「預防針」,告訴他,眼藥水滴在眼睛裡,是會有一點涼涼的感覺,不必害怕。很多寶寶都是因為眼部突然感受到眼藥水的涼意而心生抗拒的,用語言稍微給他做些心理建設,會減少很多後續的麻煩。

滴在「眼瞼」或「結膜囊」,而不是滴在眼球上

滴眼藥水時,家長應用拇指和食指輕輕翻開孩子的下眼瞼,露出下眼瞼結膜或者結膜囊,將1~2滴眼藥水滴在這個位置上,不要直接滴在角膜(即黑眼球)上,角膜上的神經分布較多,突如其來的外界刺激,更容易引起孩子的不適感。

眼藥膏最好先擠出1厘米

如果使用的是眼藥膏,最好先將膏體擠出1厘米左右,再點入寶寶的眼睛。如果眼藥水、眼藥膏需要同時使用,要先使用眼藥水、後(5~10分鐘後)使用眼藥膏,因為油脂狀的眼藥膏容易影響眼藥水的吸收。

用藥需注意

·無論是使用眼藥水還是眼藥膏,都要注意,別讓藥瓶觸及寶寶的眼睛;

·用藥後,讓孩子閉上眼睛休息2分鐘,可以用手指輕按眼睛內側或鼻淚管口,以免藥水流進鼻腔或喉嚨。

【父母堂】

每天送一本親子共讀好書

《故事從來有魔法》

著者:蘇珊·佩羅著,李靜等譯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果麥文化出品

定價:78.00元

內容簡介:本書是澳大利亞「故事奶奶」 蘇珊·佩羅專為3~8歲兒童創作的療愈故事集。作者針對兒童常見的失衡情境:挑食、暴躁、愛哭、懦弱、邋遢、不獨立、不合作等等,創作了16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故事的主角開始都處於失衡狀態,包括挑食的芙芙、淚汪汪的蒂達、超級粘媽媽的樹熊寶寶等等,但在蘇珊奶奶富於想像力的情節中,它們都經歷了有趣的轉化過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堂 的精彩文章:

吳鎮宇曬生病費曼終於瘦了,網友卻滿眼都是他眉尾的疤!

TAG:父母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