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師徒四人到五聖成真,白龍馬為何能成功逆襲?

從師徒四人到五聖成真,白龍馬為何能成功逆襲?

文/有毛僧

在《西遊記》中,白龍馬最終被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這是個意外。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沒有預料到。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論證過,白龍馬是唯一一個沒有拜唐僧為師的取經團隊成員。

收服白龍馬的時候,唐僧不在場,唐僧也從未見過白龍馬的真容。如果不是寶象國、朱紫國白龍馬兩次被逼,他絕對不會對任何人說話。取經十四年,他扮演的就是一匹馬的角色。到了靈山後,如來佛祖讓他成了菩薩,這人讓很多人極為不理解。

大家之所以不理解,是因為孫悟空等人太厲害了,他們的作用完全超越了白龍馬,所以顯得白龍馬很不中用。根據學術界的研究,白龍馬這個角色是在元代的時候才走入《西遊記》故事的。這個故事是龍馬合一的結果。

在唐僧的《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師傳》中都提到了馬以及白馬的作用。唐僧之所以能走到印度,馬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唐僧從印度回長安,馬依然是最核心的交通工具。儘管唐僧團隊人很多,但是馬真的扮演了極為核心的角色。

在唐代的壁畫中,有唐僧與白馬的形象,在宋代的《大唐玄奘法師取經詩話》中,加入了龍的形象。龍與馬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是,孫悟空最終降服了鼉龍,將龍筋抽了出來。唐僧用龍筋系腰帶,結果健步如飛。這是龍逐漸馬化的第一步。

到元代的楊景賢版《西遊記》中,小白龍是火龍馬,而在王振鵬《唐僧取經圖冊》中,出現了石磐陀盜馬的圖案,頂部有一條飛龍。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元代,龍與馬的角色,在《西遊記》中逐漸融合,最終為白龍馬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無論是唐宋還是元明,龍與馬都在取經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在百回本《西遊記》中,龍與馬徹底合一了。唐僧一路上跋山涉水,全靠白龍馬,他本是龍,所以可以克服所有的地形障礙。唐僧十四年,遇到的妖精總共三十多個。

最多的時候,一年四五個妖精,最少的時候,一年一個都沒有。因此,降妖除魔並不是取經最重要的任務,最重要的任務是趕路。所有,白龍馬起到的作用極為大。沒有孫悟空,唐僧到不了西天,沒有白龍馬,唐僧照樣到不了西天。

正是因為馬與龍在歷史上的作用非常大,所以在本書結尾的時候,作者將師徒四人變成了「五聖成真」。這不是唐僧師徒的意思,但一定是如來佛祖的意思。從這裡足以看出,佛祖對白龍馬的付出還是給予了充分肯定的。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遊記》,人民文學;

2.《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

3.楊景賢,《西遊記》;

4.王振鵬,《唐僧取經圖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僧奇譚 的精彩文章:

唐僧取經那麼危險,孫悟空等人為何不秘密出行?

TAG:老僧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