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會「話不投機半句多」

為什麼會「話不投機半句多」

為什麼會「話不投機半句多」

職場和社會有這樣一個共識,你的成功取決於和對方談話時讓對方愉悅的程度。

在商業領域中,大家為了承攬客戶,積累了很多原則、方法、技巧等等,這些方法都有很好的指導性,給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

有一位成功的廣告從業者,講述了這樣一個人生經歷。他要說服一個企業家把廣告費交給自己。談判在午餐中進行,整個午餐,他都在傾聽這位企業家講述。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會一直傾聽。正在他懊惱自己沒有向對方表現出自己的能力時,對方已經明確表示把自己的廣告費交給這位傾聽者。

這個經驗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成為他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心得。 其實,這也應該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是說服對方,而是理解對方;不是告訴對方,我多麼有能力,而是告訴對方,我願意接受你的想法,體恤你的感受。

世間常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說法,這是什麼原因呢?佛法告訴我們,首先我們會產生種種的認識和想法,這些想法只是想法而已,是會變化的,這就是無常。今天這麼認為,明天可能就那麼認為。今年這麼想,明年可能就會那樣想,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當我們執著自己的想法,並認為永遠不會變而且絕對正確的時候,就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人活在世界上,怎麼可能總是讓別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呢?

所以,在交流中,及時放下自己的想法,至少不要讓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對立,就能愉快地交流了。

因為,那只是想法而已。

人生在世,太執著自己的想法,就常常會與人話不投機,常常與人衝突、對立,就失去了經營好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的機會。

修行更是如此。

在具體的職場和生活中,會遇到非常複雜的境界,想要堅持,就會與人對立,但是我們不必生氣,分清哪些是情緒,哪些是就事論事,這樣,雖然想法有差異,但是內心沒有對立。

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增強內心慈悲的力量,這就需要常常訓練這顆心:從學習知恩、念恩、感恩開始。

學誠法師著

天津人民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於諸惡事,覺意三昧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