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家趙昌林:精神脈絡

書法家趙昌林:精神脈絡

縱覽當下,書法界一片歡騰,但是我們如果能夠理解古典書學的精神,便不會對當下的熱鬧歡忻鼓舞。偶爾和朋友聊天,說道書法是不是必然要消亡。有人說,計算機的普及,書法退出日常書寫領域,就是消亡的開始。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是沒理由書法在純藝術的領域得不到發揚光大啊。這些觀點的人,都還抱有書法是寫字的基本觀念。我在這裡不想爭論書法是不是藝術,這個問題太無聊。我只是從對書法史和書論的閱讀中,梳理出一條精神脈絡。這條脈絡是書法得以延續的核心。我們將可以看到書法從漢末的日常書寫中脫離出來,獲得了意義的充實,在「師古」(應該叫「師法」更為合適。區別於後人所理解的「師古」。)的浪潮下,開始了古典書學技術層面的總結。而又在「師心」的理論開發中,獲得了主體境界的提升。創作主體的主體境界的拓展,是古典書學創作論的重要發見。將書法家從抄寫的技術人員--書吏,提升為藝術家,其中必然有對主體心性問題的發掘。也就是說要從一個經驗性的人格提升為超越的人格。藝術方從技術,進於道。

唐代是個尚法的時代,原因就是正是處於古典書學的筆法、字法的總結期。

其實「師古」和「師心」在唐以前的書論中都已經出現。說唐代「尚法」,乃是承續魏晉對書法的觀念而來的。我們在唐人的書論中,看到很多對「師法」的強調。元代的鄭(木勺)還特意開列了一張魏晉唐書法師承表。但是唐代也是個個性張揚的時代。因為還有一個傳統,就是「師心」,從漢末的蔡邕,到王僧虔,到唐代的虞世南,到韓愈,對「心」的開發已經相當深入。(說一句,虞世南的《筆髓論》之《契妙》一文,真是絕妙文字,不下於《書譜》。)「師心」的理論還有一個旁支,就是「緣情」,就是衛夫人批評的「緣情棄道,殊不師古」的「緣情」。放縱情性,自然曠達,是魏晉名士人格,在唐代就是「顛張狂素」。可以說是書法的浪漫主義人格。而「師心」的主流,其實是受到道家很大影響的「玄冥」一派,講究主體的超越心境,從對主體心境的提升和澄澈契合宇宙生命,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這個是唐以後書法的主流。

而宋代開始的尚意,就是「師心」的全面鋪開。東坡一句「我書意造本無法」,真是絕斷千古。我們可以看到,古典書學的發展,其實是個由外在的技術,回歸內在心性的過程。就是說要從內開發出藝術家的主體境界而統籌外在的技術。所謂「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而我們現在的爭論,一直在技術層面,講究與古人接近了多少,多少像古人。這些都是書法精神沒落的表現。精神沒落了,書法便死亡了。形軀還在,那不過是個技術層面的東西。現在學院教學已經挖掘的很多了。但是,這樣培養起來的人都是經驗性的人格。而我說的書法精神已經死亡,不光是書法,所有的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已經死亡。這個精神就是以人的內在超越來提升技術的境界。這也是從「師古」到「師心」的精神脈絡。

趙昌林(又名趙後墩),號大墨,居住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書法專業畢業,師從當代書法藝術大師歐陽中石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禮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文藝家》副主編,澳大利亞澳視傳媒首席藝術顧問,書法作品先後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朝聖敦煌』全國書法大展」和「大愛媽祖——第二屆中華媽祖文化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詩人,曾出版詩詞句集400餘首。

趙昌林先生自幼喜愛書法,先後臨習顏真卿、柳公權、王羲之、米芾、王鐸等歷代大家碑帖,從中汲取精華,融會心得。趙昌林先生繕寫榜書,是當今為數不多的榜書家。他的書法,法有定法,法學章法。那剛勁為骨,蒼朴為貌,氣勢雄奇,雄渾蒼勁的筆力,氣韻磅礴堪稱大家。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會主席楊曉鐸對其書法稱之為《勁書》。趙昌林先生不單書法造詣高深,更有陸海潘江的學識,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古體詩歌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濃厚的興趣。作詩可謂倚馬可待之才。僅趙昌林詩詞一書就收錄他的近作400餘首。趙昌林的詩看似平淡卻實自豪放。豪放得來不覺耳,露出才華橫溢之本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畫家袁學君:有情義之間的揮筆

TAG:書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