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歸:男孩的世界,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歸:男孩的世界,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留美學生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過度關愛」 12年春節不歸

34歲的王猛(化名)從小成績優異,以市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王猛把原因歸結於父母的過度控制,並寫下萬字長文……你怎麼看?

——約讀半徑

首先,先簡單說明一下整個事件:

王猛(化名)在任何意義上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狀元,北大生物系本科錄取,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他說:從小家長把他當女生養,抗議卻無效。學校舉辦活動要求穿短褲,家長卻逼迫他穿長褲。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升學到外地,父母還要求親戚「照顧」,王猛說,親戚果然像父母一樣「照顧」他: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繫他同學了解他的情況。

上學期間,與父母溝通說自己周圍環境問題,被父親教育:「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高二時,再向父母反映學校的處境,提出想跟校方談談時,父親依然沒有支持,而是說「你必須學會跟任何人相處」。

這15000字的一封信裡面,洋洋洒洒記錄著——如果付出是為了控制孩子,那自己的父母在這件事上做得出類拔萃。

在中國,有太多父母並不懂得如何為人父母,王猛父母答記者問里有一段話:「就算影響了他,也是前半段的事兒,但長大後,一半時間在外面吧?」

一個在畸形的家庭環境里長大的人,三觀已經被迫定性,你親手剪斷他的翅膀,卻諷刺他不會飛翔。

尊重與理解多麼稀缺,而控制與馴服多麼常見。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正確地去愛,卻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好,溺愛、缺愛、錯愛,以及父母角色的缺失,都會帶給孩子一生難以修復的傷害。

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所以育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長與提升的過程。

關於如何養育孩子,我們知道太多的理論,但知道和實踐總是兩回事,所以我們每天都在見識失敗的養育,甚至自己便身在其中。

關於愛,關於如何讀懂孩子,關於父母的修行,關於閱讀……每一位父母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一幕幕熟悉的情景,或使人猛然驚醒,或使人掩卷反思,或使人頓感溫暖,或使人暗生決心。

今天,我們一起聽聽魚爸的育兒心得:男孩的世界,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作者:魚爸

本文原創首發

01

為什麼那個小傢伙怎麼看都不像男子漢,有時候比女孩還害羞,比女孩還膽小?

有時候一說就哭鼻子,那委屈的樣子,著實讓人憐惜。但轉眼又是使不完的勁,打不完的架,各種惹是生非。

這其中,尤以衝動、惹是生非最讓父母頭疼,為什麼男孩更具有攻擊性,更喜歡冒險,情緒更加容易激動呢?男孩旺盛的活力可以說是天賜的,因為男孩的睾丸素高出女孩15倍之多,而使人情緒平靜的血清素,男孩卻比女孩要低得多。所以,你不要指望一個男孩能夠安靜下來乖乖地待一天。

每天傍晚我都要拉小小魚出去放風。從出門開始,簡直就是踏上了風火輪,在廣場上更是沒停過一刻,要麼跑著讓我追,要麼讓我跑他來追。想方設法地搞怪,就是停不下來。

這時就算我再怎麼說「安靜點兒」「不要跑」,也根本沒用,儘管我知道這是天性。我唯一能做的是保證他的安全,跟著他一起跑起來。

廣場上常常有一些發健身房宣傳單的。我指了指前面那個如風的傢伙說:「每天陪他就能把我跑得累趴下!」這樣想,養一個男孩還真省去了一筆健身的費用呢。

有時候,你會發現男孩更加容易憤怒,踢人,揪你衣服,甚至扔東西,大喊大叫。其實這些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行為。

由於體內睾丸素的作用,他們無法控制自己,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父母要做的就是接納他。輕輕地告訴他,應該怎麼表達。

比如小小魚一旦非常生氣就會打人,甚至用腦袋頂我。每次我都會蹲下來,輕輕抱住他。如果是我錯了,我一道歉他就會馬上變好;如果是他錯了,他不想認錯,我也不強迫,因為我知道孩子這樣的情緒表達就是對自己犯的錯有了認識,只是嘴上很硬罷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就變好了。

父母要給孩子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02

一般人認為男性的情感應該是堅強的,但這其實是假象。男孩看似堅強的外表背後,隱藏著脆弱的一面。男孩在情緒、情感上其實比女孩更脆弱。

我們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點改變或者媽媽、爸爸稍微嚴厲一些的口吻,都可能使小男孩變得更煩躁不安。

我就發現小小魚有段時間特別不願接受挫折,表現得很固執,仔細想想,那段時間他總是近乎魔障一樣地堅持一些東西。比如開門。我們家樓下那大門,每次我們出行,必須要由他來開,任何人都不能開。你開了,他就會哭鬧,要求你關上,重新讓他打開。再比如爬樓梯回家,他永遠要做第一個,說自己是第一名,把自己排在最前面才行。

這樣的固執,其實就是秩序敏感期造成的,真正懂孩子的人都能接受。父母的順應表達的是一種理解,而非溺愛。

最近我發現小小魚已經不在乎那門由誰打開,走樓梯也不在乎名次了。其實孩子過了那個階段自然會好。反而是一些不懂孩子的父母把事情鬧僵,一定要孩子聽自己的。結果一通權威壓制,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也傷害了孩子的天性。

03

面對挫折,男孩不如女孩,從嬰兒時期開始就這樣。他們更喜歡堅持己見,不願意接受挫折。有時候他們明明知道自己力不能及,卻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

小小魚那時候自己穿鞋子,總是穿反的。我給他指出,他當時也不接受建議,他說就是要這樣穿。他就算知道是錯的,也不想屈服。這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一個重要時刻,他們通過說「不」來表達自己的存在。

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也比女孩子緩慢許多。父母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給他一個時間來調整。固執模式下的男孩,得到父母的接納是珍貴的。如果你硬要他不做某件事,或者強迫他接受你的想法和意見,會讓孩子產生真正的挫折感。很簡單的事,往往被過度地錯愛弄砸了。

04

男孩和女孩相比,在生理髮育上要晚一些,在情感上更是如此。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小男孩明明力氣更大,為什麼和女孩一起搶東西時總是會輸呢?而且為什麼女孩子給男孩子寫情書的更多呢?

那是因為他們的情感萌發來得更晚,而女孩更加懂事。比如小小魚跟小他兩個月的表妹在一起,每次爭搶東西,基本是輸的。就算他力氣大,但是不會使出來,男孩小時候綜合比起來,有很多地方是不如女孩的。

其實遠不止這些,從整體來看,男孩上學之後的適應能力也不如女孩。有研究表明:從上學開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讀寫能力發育上就比女孩晚兩年。

但是我們對男孩的期待可一點兒也不低。有父母肯定會反對,說自己家的男孩上學成績名列前茅,不是一些女孩能比的。這種情況肯定有,因為情感細膩,趨於女孩性格的男孩更容易成為學霸。可是大部分的男孩是落後於女孩的,甚至他們的手指神經都比女孩發育得晚,因此讓男孩握住鉛筆並寫出漂亮的漢字更加困難。

生理學研究發現,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所以相同年齡的孩子,男孩學習起來會吃力很多。

有一次小小魚和兩個小女孩在奶奶家裡玩,幾個大媽就開始要孩子們表演節目消遣一下。一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小女孩張口能唱能背,她奶奶十分高興。另一個平時是女漢子性格的小女孩也即興唱了一首。小小魚一個節目也沒有表演。

我媽當時說:「就我們家的差一些啊!」

幸好他跑到了我的書房,一個人在門口玩。我問他:「你們在玩什麼呢?」

「她們在唱歌,唱得一點兒也不好。」

「那你唱了嗎?」

「我不想跟她們唱。」

「哦,我明白了,其實你也有很多東西表演的,只是不想表演,對不對?」

「嗯!」

他是在維護自己小小的自尊呢!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去揭露男孩的不足,傷害他們的自尊,更不要將他們過早地送去託兒所,因為分離會讓3歲前的男孩更易產生分離焦慮,他們會比女孩反應更加激烈。

對於3歲以下的男孩來說,由父母或細心的親人,或者有責任心的保姆看護遠比進託兒所強,他們需要和看護人一起度過很長一段時間,看護人對孩子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在一個寬鬆的環境里,他的天性才能綻放。在一個能夠接納自己的世界裡,他才能學會如何去接納別人,如何去表達情緒。

對於男孩來說,最重要的一課是:學會和照顧他們的人保持親密的關係,並且信任那個人——這樣他們的內心是溫暖的,並且能理解別人的善意。這是他們步入青少年階段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心理基礎,而且也會影響他將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丈夫和父親。

由於男孩比較衝動,情緒更暴躁,如果沒有人接納和理解,他就只能選擇封閉自己。所以如果孩子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就不要入學,男孩甚至可以晚一年入學。從長遠來看,沒有誰會嘲笑他比人家的孩子大半歲,而且事實證明孩子也不會輸在這半年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 的精彩文章:

周杰倫新歌《等你下課》讓人淚目,因為你就是我們的青春!

TAG: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