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記者筆下的蔣介石:「中國的獨立和統一是他唯一的政治主張」

美國記者筆下的蔣介石:「中國的獨立和統一是他唯一的政治主張」

白修德本名西奧多·H.懷特,1915年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童年坎坷,以賣報為生;後入哈佛大學讀書,師從漢學家費正清,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文化;畢業後任《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采寫了大量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新聞報道,寫出《中國驚雷》。 在抗戰期間所有駐華美國記者中,白修德被認為是最傾向於延安的人之一。白修德說,他對蔣介石一開始是尊敬和欽佩,然後是同情和憐憫,最後是鄙視和不屑。

圖: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

在某些美國人眼中,蔣介石是個擁有武裝力量的循道公會會使,無私的國家英雄;在另一些美國人眼中,蔣介石是冷血的法西斯主義者,率領著一群強取豪奪的軍閥。白修德認為「上述看法都不對」,蔣介石「只是一個過快擺脫舊世界,扎入新世界的人,而這個新世界,他並不懂」。

另一方面,白修德承認,儘管他和蔣介石見過、聊過很多次,「但從未有一次認為自己有那麼一點點地了解他」。在西方人看來,蔣介石身上體現了中國人倔強的驕傲。「他薄唇、光頭、身體纖瘦,典型的站如松、坐如鐘,無論是穿黑色斗篷,還是卡其色軍裝,他永遠是一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的樣子」。

圖:抗戰時期的蔣介石

蔣介石的驕傲不僅僅是作為國民黨的驕傲,是民族的驕傲,他在自己的教義中,習慣性地用民族而非民國來指代自己的國民。」白修德發現,蔣介石不信任所有外國人,對他們充滿懷疑,「中國的獨立和統一是他唯一的政治主張,他的政治根基就是他個人堅定不移、始終如一、一心一意的志向」。

蔣介石對中國以外世界的看法源自中國傳統的教導——那是一個野蠻人的世界。不過,野蠻人自有一套秘訣,他想要學到這些秘訣。所以,蔣介石的身邊一直不乏外國顧問,從1926年的蘇聯顧問鮑羅廷、加侖,到幫助國民政府軍事建設的德國顧問塞克特、法肯豪森;從澳大利亞籍的端納,再到史迪威、陳納德等一連串的美國顧問。白修德覺得「蔣介石對西方的一切都深深著迷」,「但他又真誠的,真心實意地愛著中國,是真正把自己獻給了祖國——和循道公會的道德觀」。

圖:白修德鄙視蔣介石,但承認蔣介石一直尋求中國的獨立和統一

1943年初春,白修德冒著陣陣寒風,來到赤地千里的中原大地。他用相機拍下了河南大饑荒,同時也收集了不少國民政府救災不力的材料。當他拿出一張狗在死屍旁饞涎欲滴的照片時,蔣介石的腳踝輕輕地痙攣起來,眼前這位西方記者正在毫不留情地向世人昭示國民黨的執政危機,「你比我派出去的任何一個調查員都能幹」。

蔣介石是努力想要做好事的。」白修德後來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注意到河南災情後,他就努力想為河南人民做些好事;當美國人抗議其徵兵系統殘酷無情時,他就努力想要改善徵兵系統。直到1945年春,他仍會因自己指揮下的徵兵系統中存在的暴行而感到震驚,並因這一全國性徵兵系統太過腐敗而下令即刻處決該系統負責人。」

圖:電影《一九四二》,亞德里安·布勞迪飾演深入河南報道災情的白修德

時過境遷,白修德評價蔣介石,「我覺得他是個可憐之人,他愛自己的國家——國家是他的最愛,但他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統治者,他的可憐就源於他的努力與失敗」。「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方面,蔣介石笨拙地一遍遍摸索,他肅清了老軍閥佔領的長江流域,並在那裡建立了國民黨政府,成就了他的偉大;全面抗日戰爭的頭兩年里,他組織了抗日同盟,寧願讓他的城市染滿鮮血,也絕不讓與日本人,這令他走到了國家英雄的高度」。

此後,戰線相對穩定,戰爭把蔣介石變得越來越冷漠。白修德指出,在美國加入戰局後,也可能正是因為美國加入了戰局,蔣介石漸漸意識到他天命耗盡,漸漸發現他在自己政府之外並無實權,但他沒有將此事告訴任何人。也正因此,「他對美國的怨恨也隨著他內心苦痛的加深而加深,他認為美國有責任幫他打敗日本人,打敗共產黨,但美國並不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蔣 的精彩文章:

沒有手機的時代如何談戀愛?陳誠使用這一招成為蔣介石的乾女婿

TAG:說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