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二戰中德國失敗全因這兩個原因,一著不慎掉入地獄

二戰中德國失敗全因這兩個原因,一著不慎掉入地獄

進攻蘇聯,是納粹德國失敗的最直接原因,但進攻蘇聯,卻並不一定會導致納粹德國的最終戰敗。

納粹德國必須進攻蘇聯,這是由納粹德國的政權本性所決定的。

進攻蘇聯,很早就是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的既定戰略方針,也是希特勒稱霸歐洲的必然結果,其它歐洲的大陸國家,根本就不在希特勒的眼中,只是順手收拾而已,唯一的所謂大國—法國,也只是希特勒眼中的工業和農業基地。

至於英國,希特勒從來就沒有考慮進攻,他深知一戰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國強大的海軍和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另外英國背後還站著天然的同盟—美國。因此,在德國還沒有強大海軍的時候,他倒是希望與英國達成妥協,所以他不僅在敦克而克放了英軍一馬,甚至還默許赫思飛往英國,企圖打開與英國的交往通道,後來更是在瑞士與英美秘密談判。

在歐洲大陸,唯一有足夠體量挑戰德國的就只有蘇聯,一旦希特勒解決了蘇聯問題,真正完成了自羅馬帝國之後的歐洲大統一,再加上他還可以聯合日本,利用日本的海軍在亞洲和太平洋牢牢牽制住美國。到那時,美國和英國就只有和談的選擇了。

而德國再加以時日整合歐洲的力量,不說與美英的盎格魯薩克猻聯盟爭霸世界,至少能成為比以後蘇聯更為強大的超級大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希特勒最後的失敗,有兩個關鍵的原因,一是他遲遲不願意進行全面的戰爭總動員,這也許是他為了討好德國民眾,讓德國民眾享受戰爭紅利,從而繼續得到德國民眾的擁戴。也許還是他大輕視蘇軍了,蘇軍在芬蘭一踏糊塗的表現,讓他大意了,他甚至認為「只要踢開門,蘇聯這座房子就會自動垮了」。

其實在與蘇聯作戰的大部分時候,佔有幾乎整個歐洲的德國,不管是從人口基數還是經濟實力,都遠遠好過蘇聯。但蘇聯在一開戰就立即轉入戰爭狀態,不僅把民眾全轉入戰爭狀態,進行全民總動員,還把所有的經濟生產也轉入戰時狀態,這樣把社會的人口和經濟能力全部都轉化為戰爭能力。後來的美國也是如此,因此爆發出強大的戰爭能力。

但德國直到43年後,才正式轉為戰爭狀態,此時美國已經參戰,同時在東線,德國已經不可能再獲得勝利了。德國在41年進攻蘇聯時,拉了一大幫小兄弟也才湊了不到500萬人,而卻要面對近千萬蘇聯軍隊

德國軍隊是能打,在到莫斯科之前,他們消滅了700萬蘇聯軍隊,足足三個法國的軍隊了,但德國同時也損耗了一百多萬的軍隊,於是剩下的三百萬德軍就面對著剩下的三百萬蘇軍,而蘇聯的冬天也恰如其分的降臨了,於是德軍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了,希特勒唯一解決東線的戰略機遇也一去不復返了。

試想,如果從一開始,德國就進入戰時總動員,拉出44年後的近千萬大軍,而此時西歐方向毫無威脅,他至少能調集800萬部隊投入進攻,這樣不僅可以大大縮短消滅前線蘇軍的時間,消滅更多的蘇軍力量,就是到了莫斯科城下,他至少還能保持兵力是蘇軍的兩倍,而蘇軍要再想守住莫斯科,恐怕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而蘇軍一旦被逐退到西伯利亞,至少在後面的兩年,是沒有能力反攻回來的。同時英、美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會輕易同意援助蘇聯,反倒是很有可能與德國保持事實上的停戰,美國那邊還要擔憂日本的威脅呢。至於蘇聯,沒有美國的援助,也許還能堅持下去,但想要擊敗德國,可能性也比較小了,反而很有可能會像一戰一樣,與德國陷入"靜滯作戰"。這樣一來,希特勒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消化歐洲了,他的戰略構想基本也就達成了,德國將成為真正的超級大國。

第二個原因,當然就是被愚蠢而又瘋狂的小日本壞了事。避免像一戰那樣的兩線作戰,一直是希特勒的戰略考量,因此他戰前想方設法在蘇聯、英國之間玩弄縱橫之術,甚至不惜與最痛恨的蘇聯建立同盟。同時,避免美國過早參戰,也是他的既定方針,他要爭取在美國參戰之前拿下蘇聯,這樣就能迫使美國承認他對歐洲的事實統一,而坐下來與他談。

但日本卻破壞了他的計劃,不僅不願意一起去夾擊蘇聯,反而大發神經去挑釁美國,日本是打沉了美國幾艘毫無實戰作用的戰列艦,但對美國這樣的龐然大物而言,連搔癢都不算,美軍最大的損失,也不過是菲律賓那1萬多士兵,這簡直就像一個小孩往大人臉上吐了一下口水。希特勒知道後的反應就是跳起來,想馬上飛到東京去敲開裕仁和東條的腦袋,看是不是豆腐做的,他知道,下半場他沒有機會贏了,德國根本沒有能力同時擊敗三個世界超級大國,加上日本也不行,至於義大利,不拖後腿都是萬幸的了。

就是這兩個最關鍵的原因,讓德國再沒有任何可能去贏得戰爭,二戰的轉折點,就是莫斯科和珍珠港,希特勒的大意讓他失去了徹底解決東線的機遇,而日本在珍珠港的作死,最後把他也一起拖下了地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玲瓏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此寒冷的冬天,是否和太陽附近的巨型UFO有關?

TAG:玲瓏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