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學習:別埋怨你手裡的石頭了,趙之謙的青田石不還是拍了1200萬

篆刻學習:別埋怨你手裡的石頭了,趙之謙的青田石不還是拍了1200萬

最近這段時間,忽然有印友跟我說,我這塊石頭太不給力了,一刻就碰到砂丁,問我是不是要買點高級石頭。我立即想起去年篆刻界的一件大事,12月20日嘉德秋拍完成,第二天,我的朋友圈(幾乎全是篆刻、書法愛好者)被這次拍賣消息刷屏,原因是中國嘉德2017年秋拍中,清代篆刻家趙之謙刻制的青田石自用印章《為五斗米折腰》以1050萬落槌,加上傭金最終1207.5萬元成交。趙之謙是篆刻大師,這幾乎為不同流派的篆刻後人公認,但生前整天為生計所迫的趙之謙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的這方青田石作品會拍出這樣的天價的。

(楊憩亭畫趙之謙《四十二歲小像》)

趙之謙是個個性鮮明的大師,具體可以見我的文章《沒有想到你是這樣的趙之謙》,看上面畫家楊憩亭給他畫的畫像中趙之謙本人的題字:「群毀之,未毀我也,我不報也。或譽之,非譽我也,我不好也。不如畫我者,能似我貌也。有疑我者,謂我側耳聽,開口笑也。」趙之謙的特立獨行,可見一斑。但這都不是,今天的重點問題是,趙之謙這方拍出天價的篆刻作品的材料是——青田石。

先看這方印的印面和邊款:

(為五斗米折腰的印面)

(原石)

(唐醉石的印跋)

(邊款)

(印蛻及邊款)

(印面細節)

(印面細節)

(邊款細節)

是不是嘆為觀止,反正僅觀照片就足夠我嘆息很久了,一方青田石,在趙大師手裡,刻出了田黃的水準!

學篆刻的朋友大部分說這是個「燒錢」的愛好,僅石料一項,就足可稱篆刻是個大「坑」。在這一點上,趙之謙給我們開了條好路。趙之謙的作品中,極少有名貴的石料,這跟其他篆刻大師動不動就是「田黃」、「雞血」有區別,齊白石也大量用青田刻印,但齊白石的原因大致是他的單刀沖刻印風需要青田的爽脆,而趙之謙很大程度是應當是因為他自己的經濟原因吧。

我們知道,遠古時的印章材料是豐富多樣的,銅印、銀印、金印、玉印、石蠟印、陶印、牙印、角印……各種各樣的印章材料都有其獨特的製作工藝與技術,到了元以後,石料開始進入印章領域,文人因為石料易於刻制而加入到印章刻制隊伍從而誕生了篆刻藝術。石料與遠古的其他材料的制印工藝顯然不同,遠古的鑄、鑿、碾等在各種材料上施展的制印技術也完全不同於文人們在石料上用沖、切刀法刻制出來的的效果,這是物理層面材料本身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拿刀刻在金屬表面和刻在石頭表面形成的刻痕當然是有區別的,銅印與石印形成的效果有區別是必然的。

石料影響創作,這是肯定的,但不同的大師有他們不同的掌控能力。浙派開派大師丁敬曾經在印款里說:「此等石嫩於閨粉,使千里馬行敗絮上,不騁意氣,惜也。」(「囗囗、師韓」兩面印邊款),丁敬對他用的石頭是非常不滿意的,覺得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表現出來,當然,這基於丁敬對石性清楚認知;再往後來,皖派大師吳讓之也有一段話:「石甚劣,刻甚佳,硯翁乞米畫梅花,刀法文氏未曾解,遑論其他……」(「畫梅乞米」印邊款)。吳讓之一邊感嘆於石料的劣質,一方面自得於自己刻制能力的高超,甚至,他由此嘆息篆刻鼻祖文彭也不見得了解刀法是怎麼回事。當然,這也基於吳讓之對於石料的清醒認知。

(吳讓之刻畫梅乞米及邊款)

對於石料,跟吳讓之同時代的趙之謙也有清醒的認識,因此他在「何傳洙印」的邊款里說:「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學渾厚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石料與最後創作的效果關係緊密,當然也影響一個人的終生成就,顯然,趙之謙是能針對不同的石料採用不同的技法方法的,這種隨機應變的技法手段基於他長期的藝術實踐。

(趙之謙刻「何傳洙印」及邊款)

其實,我們看漢印,漢鑄印與漢鑿印所表現出來的線條差異,鑄印渾厚,鑿印健峭,各具清楚的審美特徵,對於同樣是金屬銅的制印方式,漢代的匠人們參取了不同的製作工藝,也表現出來了不同的風格。

(漢鑄印的渾厚印風)

(漢鑿印的健峭印風)

不管是大師,還是遠古的匠人,他們針對不同的材料,採用了不同的技法運用方式,因材施法,揚長避短,從而都獲得了優秀的作品,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啟發有兩個:1、別管什麼材料,提高自己的技法水平才是最重要的;2、不同的材料,可以採取不同的技法,重要的是摸透這種材料的特性。而要摸透這些特性,沒有其他方法,就是刻,刻,刻。如果你翻看過我以前的文章,你會發現我舉過例子,有一些較有個性的篆刻家,專門找別人認為有毛病、在砂丁的石頭刻印,而且如獲至寶並最終創作出上乘佳作(當然,那是追求藝術的偶然性)。

當篆刻初學者嘆息手頭的石料不好時,多想想趙之謙那塊賣了1200多萬的青田石(現在初學者手中大量的青田石)吧,你刻不好的原因並不是石頭,而是功夫不到(當然,這並不絕對,如果你是學陳巨來之類的元朱文印章,市面上幾塊錢的青田石會崩得很慘,當然也就不適合),還沒有掌控它。如果有能力也有機會刻制不同材料時,請努力掌握手中材料的特性,不同的石料對於印風必然有其物理層面的影響,我們要做的,是熟悉特性,記住這些特性,並找到技法解決方案,最終駕馭它們。

(【老李刻堂】之251,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篆刻初學者實戰臨摹中的一些細節問題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