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葡萄牙的高山》是座什麼山?

《葡萄牙的高山》是座什麼山?

說說近期讀的幾本不錯的書。

《葡萄牙的高山》

這是寫出《少年Pi的奇幻之旅》作者馬特爾的新書。一如既往的漂和不穩。

一開始讀來不知所云,充滿了宗教意味的段落讀來讓人昏昏。隨著故事的發展,結構的推進,越來越精彩。一部書,講了三段故事,跨越一百多年,用信仰和尋根將不同人物連接起來。作者的大腦真是詭異,充滿了奇思異想,腦洞大開也不足以形容。

第一部分《無家可歸》最為精彩。一九〇四年,葡萄牙。怪人托馬斯在喪失未曾結婚的妻子與愛子和父親後,難以自拔,從此開始倒著走路;並在宗教中去尋求慰藉和寄託。他發現一本來自兩百多年前葡萄牙殖民地塵封的神父日記,裡面記載到,神父製作了一件「世間罕有」的聖物,後來輾轉流落到了葡萄牙高山區。為了揭示這個未解宗教之謎,他決意向著葡萄牙的高山區挺進探秘。從沒見過汽車的他,開著富翁叔叔提供的雷諾汽車,一個人邊學邊開,邊開邊學,竟也晃晃悠悠地上路了。一路上,他得學會應對點火發動、換輪胎、修輪胎、買汽油等各種險象環生的突髮狀況,以及一路上那個年代從沒見過汽車的人們——既對汽車好奇,又對汽車充滿恨意。這段探險之旅寫得相當傳神和精彩,儘管驚險不斷、意外頻出,托馬斯還是憑藉自己的堅韌和毅力堅持了下來,到達了目的地,只不過快到終點的時候汽車不小心壓死了一個小男孩(這是個關鍵伏筆)。托馬斯看到了所要尋找之聖物,後來卻拋棄汽車於不顧,狂奔回鄉,再也沒有下文。

第二部分《歸途》作者引入了更多的玄幻和偵探式的懸疑。一九三八年的最後一天深夜,還有幾個小時就到新年。病理醫師歐塞比奧在解剖室邂逅了舉止奇怪的妻子,她談起阿加莎·克里斯蒂和《聖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後來妻子被謀殺,而兇手到底是誰?是不是就是丈夫?丈夫為何要殺妻?答案不明。

此後一位奇怪的客人隨之而至——一位提著破舊手提箱,從葡萄牙高山區的小村莊跋涉而來的老婦,想要知道亡夫的死因。當年由於托馬斯的無心之失壓死了這對夫妻的兒子,帶給這對老年得子的夫妻無盡的痛苦,兩人過著難以釋懷的生活。當丈夫年老因病去世,妻子用手提箱提著丈夫的遺體找到這位病理師,一邊給他講過去的故事,一邊看著他解剖自己的丈夫。結果從丈夫的胸膛中解剖出一隻猩猩(這是又一個伏筆和重要的隱喻)和一個小熊崽(他們的兒子的小名),然後妻子央求病理師把她自己一起縫進了丈夫的胸膛,一家人的就此團圓,在亡夫的胸膛里。

第三部分《家園》,一九八〇年,加拿大-葡萄牙。一個60多歲的葡萄牙裔加拿大參議員,在太太因病去世後,頓時覺得生活了無生趣,政治生涯勾心鬥角,家庭生活殘缺不全,讓他萌生去意。在一次去美國參訪放鬆之旅中,在一個研究基地意外的發現一隻大猩猩,結果人猩一見如故,心意相通。彼得當即決定花下巨金買下猩猩。然後把加拿大的房產清理好,和這隻黑猩猩從美國飛到葡萄牙的高山地區,踏上了尋根之旅。他的前輩儘管在那,但是他已經不會說葡萄牙語。言語不通不是問題,拿著詞典照樣可以交流。熱情的村民幫他整理出一棟廢棄不用的房屋,他和猩猩開始了在故土的新生活。猩猩很依賴他,遠在加拿大的兒子和妹妹卻不理解他,村民們則相當友好。他每天帶著猩猩去森林、曠野、高山中。人與猩猩打成一片。,誰也離不開誰。後來謎底一步步揭開,他所住的房子就是他們先輩的房屋,而主人公就是那個被托馬斯壓死的聖童的父母,彼得的叔姥爺,一切對上了號。彼得在與猩猩出遊的路上,在一個巨石上閉上了雙眼,猩猩送別彼得後,追隨那頭伊比利亞犀牛而去(這又是什麼鬼)。

一切起於斯,終於斯。猩猩成了難以理解的隱喻,生活成了眾多線索織就的迷宮,走進與跳出都不容易。一段旅程意味良多,無家可歸也好,有家不能回也好,回到闊別已久的故土也好,形體的到達抵不過精神的孤寂,於是只能求諸信仰。可如果宗教也是荒謬的,靠不住的,還有什麼可以依靠?

人生而孤獨,在探尋生命的意義上獻出一代又一代的智識與生命。在出走、尋找與回歸中,我們都是匆匆過客,走過一段段分裂的旅程,什麼才能將這些斷裂連接起來,也許是個永遠解不開的謎。

《金色夢鄉》

那時他們有青春有時間,聚在一起都是快樂的聲響。

大學時候的友情和愛情進入社會後,愛情會破碎,友情並不會撕裂。多年不聯繫不見面,再見時也會兩刃插刀,不顧一切。青柳遭遇了一場首相被暗殺,而他被指控為嫌疑犯的驚天大陰謀。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做著送貨員的他有著英俊的臉龐,有著一次因為英雄救美後的傳奇社會聲譽,還在承受著被女朋友甩掉後的持續陰影。政治的骯髒與權力的傲慢就這樣看上了無辜的青柳,而且把他昔日的大學好友全部裹挾進來。為了對抗看不見的有組織利益集團的污衊和警方的追捕,一臉懵逼和單純的清柳開始了逃亡之旅。摯友的鼎力協助,家人的信任,陌生人的加油鼓勁,連環殺手的意外相助,社會閑人的良知義舉,使得青柳在逃跑路上每一步都能化險為夷。在警方鋪天蓋地大網中能夠涉險一再脫逃。青柳的求生本能與綜合生活力和反應力是其最終脫離慘境,成功化身為另外一人繼續活下去的重要原因,而他的人際關係力是最重要的推動力。全書節奏緊張,驚險刺激,結構精妙,構思高明,高潮迭起,沒有廢話。相比小說,同名電影儘管也精彩,但還是少了那種想像力和咀嚼味。

《餘生皆假期》

快餐小說。讀起來一點不費勁,兩個小時快速讀完。深度不夠,有點像一般的爆米花小說,有點搞笑,有點無厘頭。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也會充滿意外。即使險惡之人也懷有良善和溫情。生活不易,要有娛樂精神,也要看到陽光。

《無聲告白》

作為以處女作奪得2014年美國亞馬遜年度圖書第一名有點名不副實。聚焦了一個混血家庭由女兒的自殺引發的家庭關係的危機。移民與文化的差異和衝突是主線,但是母女關係、夫妻關係、父女關係、父子關係都又雜糅在一起。人一生都會受到兒時父母和家庭關係的深刻影響,原生家庭的影響太大。家人內部的關係是其他一切關係的基石。小說故事一般,語言不夠優美,但是心理刻畫與主題把握能力較強。儘管並不十分出彩,但是小說提出的問題值得深思。

《步履不停》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這本小說,平淡中透露出深情。飽滿的家常故事引人入勝。時光總是太快,匆匆又匆匆,一年復一年,該說的話,應做的事,相處的人都來不及去好好珍惜就一去不復返。看似瑣碎的平凡的無趣的,也正是那構成生活中值得品味的。正如作者所說:「在這段不斷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說我還得到過什麼,應該就是: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這麼一種近似於認命的教訓吧。」

《我的天才女友》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萊娜·費蘭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描寫了青春期的兩個女孩的友情和生活環境。那不勒斯貧窮地帶的下層民眾的生活,在破敗、生存、競爭、愛恨情仇、年輕的荷爾蒙以及義大利人的天生浪漫中展開。各種複雜的關係與張力,生活的不易與階層的再生產,命運的輪迴,家族的淪陷。要走出過去的影子,只能通過讀書和奮鬥。出身的痕迹卻永遠抹不掉。友誼的紐帶也許能維繫一生,可是自我的選擇才是決定一輩子道路的關鍵。

《離開的,留下的》

《離開的,留下的》是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三部,聚焦「我」(埃萊娜)和莉拉躁動、緊密相依的中年。應該也是目前為止最好看的一部。儘管語言不美,但是故事很抓人,也很有張力。不同時空下不同群體的生活與心理,特別是人到中年之後的婚姻、育兒、愛情與性、職業與社交都會遇到全面的挑戰。兒時的友誼、成長後的愛恨情仇、生長的城市與移居的城市、不同家族之間的聯合與鬥爭,譜寫出一首義大利城市生活的五彩變奏曲。義大利這個奇特的民族,他們對愛情、婚姻和性的達觀,奔放,自由與糾結無一不呈現出人性的弱點與掙扎。人都處於一張網中,越掙扎越無力,不掙扎就窩囊與不甘。那些埋藏心底的秘密與訴說的事實,何嘗又是歷史的真相,只不過更接近殘酷的現實罷了。逃走與留下,都是沒有意義的平淡生活的重複與延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心所欲想入非非 的精彩文章:

穿行在德州的曠野中,體驗德州的大與野

TAG:隨心所欲想入非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