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還會幹旱嗎?

2018年,還會幹旱嗎?

預計2018年(3-10月)降水量為554毫米,比常年少41.7毫米;平均氣溫11.2℃,比常年略高0.1℃。全年≥10℃積溫在2713.1℃·d,比常年高161℃·d,比去年高34.1℃·d。終霜日為5月3日,比常年早5天;初霜日為9月28日,比歷年晚4天,與去年相同,無霜期147天。(黑龍江省)

天氣預報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某一地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如我國中央氣象台的衛星雲圖,就是我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央電視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

降水的過程就是水汽凝結的過程,水汽凝結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氣溫變低,二是要有凝結核。自然降水一般都達到了這兩個條件,降水的類型有對流雨、鋒面雨、地形雨,無論哪一種降水類型都伴隨著氣流的上升運動,在上升運動中,氣溫逐漸變低,從氣溫條件來說,達到了凝結的條件還不行,還需要有大量的灰塵顆粒作為水汽的凝結核才能形成水滴,大量的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降水。

自然降水的產生,不僅需要一定的宏觀天氣條件,還需要滿足雲中的微物理條件,比如:0℃以上的暖雲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雲中要有冰晶,沒有這個條件,天氣形勢再好,雲層條件再好,也不會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況下,這種微物理條件有時就不具備;有時雖然具備但又不夠充分.前者根本不會產生降水;後者則降雨很少.此時,如果人工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雲中產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藉助水滴的自然碰並過程,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劑在雲中起的作用,打個不太確切的比方說,就好像是鹽滷點豆腐,使本來不會產生的降水得以產生。僅供參考!

轉發起來,讓更多農民朋友看到!

來源:網路,農業苑編輯,轉載註明出處!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業苑 的精彩文章:

肥料漲價,農民別怕!掌握這些施肥妙招,又省錢效果又好!

TAG:農業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