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書何須篆書始

學書何須篆書始

現在,有書法老師在教人書法的時候,會採用篆書書體進行入門。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儘快體現出「教學成果」,讓學生和他們周邊的人看到其「進步」,對外行來說,這一點也算是有效的。但對於真正想學習書法的人,篆書卻並非入門的最佳選擇。

篆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篆書,包括隸書以前的所有書體;狹義上的篆書,則主要指「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小篆的前身,和以前的文字相比,大篆具備了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奠定了中國文字的基礎:一是線條化,早期文字粗細不勻的線條開始變得均勻;二是規範化,字形逐漸離開了圖畫,結構開始變得整齊。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實行「書同文」,以秦篆為基礎,統一六國文字,史稱「小篆」。我們這裡所討論的篆書,就是專指小篆而言的。現在大篆基本上已經消失,小篆的應用也不太多,主要集中在篆刻上。雖然現在也偶有書家書篆用於參展,但總起來說,篆書作為一種已被歷史淘汰了的書體,其用筆、結體都和我們日常所用的漢字大不相同,偶爾寫寫可以,深入鑽研已沒有太大必要。在繼承傳統和進行篆書創作時,我們當有今人的獨特切入、內涵表現及新意。惟此,才能做到"筆墨當隨時代"、體現"當代特有價值"。

我們常見篆書,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結體長方。篆書的結體為豎長方形,高度均等,大小基本上是整齊劃一的。篆書講究橫平豎直,左不見撇,右不見捺,一概是起止藏鋒,曲筆弧線結字,並局限在一個長方形之內。這種結字方法的好處是整齊劃一,缺點是寫不好會比較呆板。此外,對稱也是很多篆字結體的基本特徵之一。在這種左右或者上下對稱的字中,特別要注意的是,書寫時在縱向線條上要盡量追求空間的對稱,橫向線條上要盡量追求空間的均勻。

二是筆畫圓轉。篆書的書寫,在歷史上並不是用現在筆法完成的,更多的時候不是寫,而是「描畫」出來的。這裡面既有文字從圖畫演變成符號的具體原因,也受制於當時的書寫工具。戰國時期的毛筆,筆毛是纏在筆桿外面的,這種毛筆缺少彈力,像軟泥一樣,只適合一筆一筆地描畫圓轉的筆畫,而不適於書寫方筆。史載,「篆書用直,分書用側」,就是說的篆書是用直執法寫就的歷史事實。在篆書中,橫線起到穩定作用,弧線柔軟婉通,具有圓暢生動的曲線美。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盡量突出線條的直、曲對比,則篆書的方圓就會變得更加清楚。

三是筆畫粗細基本一致。

這是長期以來篆書的一大典型特點。但實際上,往前面的歷史深處追溯,真正的篆書卻並不是如此,看一下敦煌出土的《篆書千字文》殘紙,看看古人篆書的真跡,就能明白這一點。後世篆書之所以會筆畫粗細基本一致,主要因為其摹寫的對象源自鐘鼎文。就鐘鼎文來說,由於當時的鑄造工藝有限,只有這樣的筆畫,才不至於在後期的鑄造過程中過於走樣。久而久之,以訛傳訛,筆畫粗細基本一致竟成了後世篆書的主要特點之一。

對於這種筆畫粗細基本一致的篆書來說,毛筆並不是最佳的書寫工具。以前有人用布條捲成小卷塞入筆桿,製成「假筆」以專門寫篆書,據說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敬民寫字的地方 的精彩文章:

TAG:董敬民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