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赴美留學生12年拒絕回家、拉黑父母6年

北大赴美留學生12年拒絕回家、拉黑父母6年

GIF

「我們知道如何讓留學更精彩」

Ke e pMo v i n gFo r w a r d

GIF

幾乎每一個家長都期盼著自己的孩子成為社會精英,但當孩子真的成為社會所理解的那位「精英」之後,一切就會圓滿嗎?

昨天一篇「北大畢業的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決裂拉黑父母6年」的報道,在微博上引起網友熱議,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又一次被拉上了風口浪尖。

少數網友對這件事的態度是:

但更多的網友選擇站在他這邊:

微博熱評多數支持他

北大畢業留美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

王猛(化名)從小成績數一數二,是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形成反差的是:成為「別人家孩子」的同時,王猛也認為自己有種種心理上的缺陷包括社交和適應能力的缺陷;做心理諮詢的時候,心理諮詢師診斷他幾乎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所有癥狀,並且自稱自己是「情感上的孤兒」

甚至,這個「別人家的孩子」耀眼的光環背後是和父母長達12年的決裂:

2005年春節,是王猛在家過的最後一個春節。

2012年前後,一封長長的決裂信發出,並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與「家」徹底告別。

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還是「例行公事」——更換過期身份證。

他還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

近日,他甚至寫了一封15000多字的長文,並發給了一些要好的朋友,控訴父母教育給他帶來的傷害。

2018年春節,他也依然沒有回家的想法。

以下是我從萬字長文中摘出的一些控訴:萬字長文中滿是「肆意操控」、「衝突」、「炫耀」等控訴父母的詞語,言辭之激烈令人不敢相信。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

「他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控制。」

「家人逼迫我上二百五十一中的真實目的只有他們自己完全清楚。」

「他們過度保護,而這種過度保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控制對象的基本安全以便持續控制,至於成長環境和心理健康自然不在考慮之列。」

「我直到高二末都一直被迫用大量時間幫助沒有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識甚至沒有基本道德的學生,換來的是意料之中、變本加厲的排擠和輕侮。」

「最嚴重的是,缺乏親情等原因導致我沒能樹立高而穩定的自信心」

「每天都可以概括如下:完全按校方的統一課表上課;課上抵抗周邊學生的騷擾和閑話;課間遭受欺凌,被打耳光、抱摔、掐、言語羞辱;中午回去和家人爭執;晚自習再次抵抗周邊學生的騷擾和閑話;晚上回去再次和家人爭執。」

……

極端的後果

過程中一定有跡可循

看到這個標題以及我摘出來的幾句作者原話,你會氣憤又出了一個白眼狼:

可能是「沒有一個父母是完美的,但他們把你養育大,還給你比較好的受教育的機會,你卻鳥雛長大,反噬父母。」

也可能是「把自己的失敗都推給父母,懦夫!」

但當你看完他的萬字長文認真品嘗他童年的無奈和苦澀,或者對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力有親身的經驗,相信你會不同程度地開始理解他。

這是個極端的案例,但這個極端的後果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跡可循。

在這裡我想帶大家看一下他萬字長文中很具代表性的一些事件——

向父母求助從未得到支持,得到的只有殘忍的冷嘲熱諷

「六年級時一次奧數班考試,我帶去的一個很普通的人造革文件夾丟失,找回後發現被人劃壞並塗抹。我回家後我母親既不痛惜物質損失(確實沒必要),也沒有用積極的態度安慰我,而是表現出一種混合了得意和癲狂的怪異情緒,歇斯底里地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孩子的思路是:我的東西被人損壞,需要家長的安慰。

而家長的思路卻是:「這下你知道外面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一國慶後的一天,我向我父母反映我被調座位後身邊環境糟糕,我父親做迷茫狀說「李校長怎麼會打壓你?他在以前那所子弟校時跟我可是老朋友」。我過幾天再次跟他說,被他大罵到凌晨一點多。他吼道:「同桌有什麼影響?」「最卑賤的狗才想要什麼公平!」「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哼。」而我母親在幹什麼呢?睡覺。」

孩子的思路是:親身在這所學校經歷的我知道我所處的環境,自己也想要主動改善自己的學習環境,希望父母可以傾聽我的訴求並給予我適當的開解或幫助;

而家長的思路卻是:現實對孩子的訴說不信任,為什麼會校長會獨獨打壓你一個人?為什麼這個環境別人可以接受就你不可以接受?

「我並沒有放棄改善處境的努力。高二上我給家人說我想找校方談談,我父親不耐煩地說「人皆有好惡的對象,校方不喜歡你很正常」「你必須學會跟任何人相處,聽著,任何人。」「盧剛(震驚中美的槍殺案嫌疑人)就是對校方不滿才殺人的」,我母親皺著眉說,「你對李校長意見有點大,我怕你說話過分。」

孩子的思路是:積極地為離開這所氛圍很差的學校做努力;

而家長的思路卻是:學會接受一切包括壞的,努力去改變不如你努力去適應。

活不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卻必須活成你父母想要你成為的樣子

「一年級或二年級初秋的一天全班文藝表演,前一天班主任讓大家穿及膝短褲來,而我母親不由分說地讓我穿長褲,我提出帶上短褲備用也不准許。結果班主任看見我穿長褲到場很不滿。我抱著最後的希望提出把褲腿捲起來,被當眾怒斥。」

孩子的思路是:想按照班主任的安排和全班同學一樣完成文藝表演,希望和家長提出合理要求後也能得到合理的回應;

而家長的思路卻是:不相信孩子的意志,只覺得我給孩子穿的衣服是最正確的。

當這份「萬字長文」被紅星新聞報道後,記者將這封信轉給了「王猛」的父親「老王」,希望他能清楚兒子對過往真實的思考和想法。看完信的老王沒有說太多感受,並說:

「他是狀元,到了北大肯定會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學的後期出現情緒異常。之後畢業工作,一開始是很用力的,但後續遭遇不順,又一次出現了情緒問題。再往後,到美國上研究生,出國時還有很高的目標,前期也還覺得語言很順利,但後續在專業上出現了無法集中精力,學業出現困難時,也就開始認為是周邊的人有問題,同時在看了心理醫生後,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上,遷怒於家人。」

「還是以前說的那些事」。

老王依然認為兒子太放不下。

這讓我想到知乎上一個匿名網友的分享,他可能遭遇過原生家庭的傷害:

「你們根本就沒有看到我那個時候多麼無助。向你們傾訴不會被理解,反而會被責備。在無數次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以後,我失望了,我選擇什麼事都不說,什麼情緒都不顯露。

你們問我為什麼會這樣。我告訴你們,你們從來沒有理解我,你們反而覺得我應該心胸寬廣一點。

有時候這種絕望就是:自己永遠無法讓鴻溝對面的親人理解自己,鴻溝對面的親人也永遠無法明白問題的關鍵所在,固執地不認為自己有錯,既然一輩子都無法讓我們互相理解,那麼就不要再繼續傷害了吧。

花比別人多一百倍的力量把自己掰正

這個事件到讓我想起《無聲告白》里的一句話:「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其恐怖在於,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推門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所離散。」

可以看出王猛沒有「咆哮著接受一切愛的安排」,他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並主動地尋求方法去解決,他說他還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

但因成年之前所遭受的傷害造成的心理上的慘痛代價:不合群、焦慮、自卑、焦慮……在這個社會上並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主流的價值觀認為:成年之前,你可以把一切歸咎於原生家庭,但成年之後,你是你自己的第一負責人。

從一個價值觀有問題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就像一棵樹,栽的時候已經歪掉了,再想掰正,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力量。當然,要扶正自我之前,首先要意識到存在的問題,要客觀地認識自我,這其中,關鍵是如何客觀正確地認識自我,這一步太難了。

所幸王猛的萬字長文中可以看出他已經在努力的扶正自我了:

「與過去的抗爭並不容易。少年時我的訴求被反覆無理忽視的經歷揮之不去,我父親說」憑成績好?哼」時的猙獰表情一次次燒灼我的視網膜和內心。努力真的會為自己贏得尊重嗎?我究竟是否值得愛,是否配得上成功?……To be or not to be? 我時而陷入悲觀與迷茫——我來自一個封閉和情緒化的家庭,我不容易合群,我的動手能力被從小嘲笑到大,時而拾起勇氣與理想——我是北大人,我身邊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優秀同學,我理應找到自己的價值。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你要相信,自己有擁抱美好的能力,不能因為停留在不可逆的傷害中,再去辜負未來。

原生家庭欠你的

你要自己贏回來

最近因為《歌手》再次被觀眾注意到的張韶涵,就是從原生家庭的逆境中將自己的人生贏回來的極好案例:

父親有心臟病無法工作,三個孩子負擔沉重,身為大姐的張韶涵,15歲就開始打工養家,洗車、賣牛肉麵、刷盤子……連她第一次參加唱歌比賽,都是為了「掙獎金養活弟妹」。

而父母卻總在吵架、打架,甚至動手打孩子,家裡充斥著責備、爭吵和壓抑。

張韶涵掙的每一分錢都交給了媽媽,是父母的ATM,卻沒想到,媽媽趁著她在國外治療心臟病,捲走了她所有的存款。

為了榨到更多的錢,父母聯合起來,造謠女兒不孝、酗酒、吸毒……她如日中天的事業,毀於親生父母之手,在09年戛然而止。

張韶涵說自己就像是經歷了一場噩夢。但萬幸即使失去了一切,這個姑娘依然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她告訴所有人:

「你能推我下懸崖,我就能學會飛行。」

後來她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司,自己當製作人、mv導演,開始設計起的鞋子;她還在台北給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買了房子,給熱愛廚藝的弟弟在越南開了一家餐廳;甚至給自己買了一個很夢幻很漂亮的小島,當起了「島主」,親自參與島上每一塊的設計,然後邀請自己的朋友來玩。

就像美國著名的以原生家庭為主線的電影《玻璃城堡》中所說的:「總有一天,你身上的疤痕,會成為證明你勇氣的標誌。」

無法根除原生家庭所製造的負面影響,並不等於要一味容忍、全盤接收,再將所有軟弱與不幸歸咎於它,延續悲劇,這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任何事都沒有那麼絕對,然而只有當你去直面,你才有機會看到,在傷痛與陰霾的另一端,是寬恕與解脫。

最後希望每個「王猛」都能從傷害中掙脫出來,擁抱美好的未來。

GIF

我想要你一個贊,就像在對我說嗨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