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美學生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過度關愛」,12年春節不歸

留美學生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過度關愛」,12年春節不歸

2008年1月18日,豆瓣「父母皆禍害」小組成立。隨後,10萬多成員加入了小組討論。

「禍害」——80後子女如是形容父母,年輕一代開始爭取話語權,正如小組宣言所稱:「反對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積極的手段……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得更好。」

10年後,紅星新聞一篇《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拉黑父母6年》火了,標題黑了北大,黑了留學生,黑了萬言書。

父母要轉,轉給有忤逆不孝潛質的兒女看;兒女要轉,轉給暗地裡腹誹多年的父母看。

每一個超越階層的孩子都在孤獨地對抗一個世界。是我們的父母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孩子出了問題?抑或是,哪裡出了問題?

本文4364個字,大概7分鐘讀完。

金融八卦女頻道每日為你送上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歡迎置頂關注,八妹等你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 思思媽媽

你等父母說聲對不起,父母等你說聲謝謝你

王猛(化名),80後,從小成績優異,四川某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生物系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他寫了15000餘字的長信,前後發給二三十個朋友及同學,回顧了自己與家人的過往。行文間言辭激烈,滿是父母的「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父母的過度關愛以及缺乏親情,讓他沒能樹立足夠的信心。

王猛不避諱自己性格的「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他認為,這正與父母有關,「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父母在他需要保護的時候,總是沉默。

父母在他需要自由的時候,總想控制。

王猛上高中調座位不滿意,向父母反映,父親一頓打罵,「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高二時,王猛提出想跟校方談談時,父親依然說「你必須學會跟任何人相處」。

參加旅行團,導遊當著全團的面拿王猛開了個過分的玩笑。「讓狀元和兩個小姑娘一個房間?」王猛瞬間僵住,而父母也一言不發。

回房間後,王猛問父母導遊為什麼這麼說,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陣教育責罵,「你馬上要出去讀書了,別人亂說話這類事會很常見的。」

2005年春節成了王猛在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曾取笑他不會剝雞蛋的親戚來到家裡,「她見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了我一眼,笑道『原來你只有玩模型時,動手能力才不那麼差』。」

王猛沒有忍住,猛地站起來怒視相對。「這次,父母依然沒保護我,也沒對親戚說不」。

自那以後,王猛便沒在家過春節。感情的線已經快扯斷了,父母的控制還在。

父母拜託北京的大姨關注他。托美國的長輩照看他。這些都是控制。王猛越不滿,父母越教育。

王猛的父親——老王分析了兒子與家人斷絕關係前後的幾次轉折點,他認為,兒子強烈的情緒爆發點往往都在其經歷不順的時候。

「他是狀元,到了北大肯定會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學的後期出現情緒異常。之後畢業工作又遭遇不順,再次出現了情緒問題。到美國學業出現困難,同時在看了心理醫生後,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上,遷怒於家人。」老王說。

王猛的萬言書在知乎上一片血淚贊同,知友們紛紛數落自己的爹媽。一堆堆公眾號正在寫《孝道如山,成就不是不孝的借口》,《良好的親子關係,別忘了這三條》等等,立場決定觀點,中二青年站隊王猛,為人父母站隊老王。

父母有控制欲,過度關愛,想包辦代替,就是要被拉黑的節奏嗎?

想包辦包辦不了,想控制控制不到,只剩說教

拜託美國的熟人照看王猛,讓親戚打聽北大上學情況,這算控制嗎?

這是到達留學生容忍上限,能夠直接拉黑的控制嗎?

當然不是啦!

留學生燕,17歲,她媽媽剛剛飛到北美來看她,上管衣服下管鞋襪,全款買了個城市屋,還交代在城市屋裡安了七八個攝像頭!從安保功能的陽台安到卧室,從客廳安到洗衣房!

母女兩個在一起吃個飯,當媽的嘴巴就沒歇過氣:

「好菜也不能緊到夾,三筷子夠了。」「飯缽放到你手邊,你就要挨到問一下桌上的每個人,給人家盛飯。」

「你莫招攬朋友在家裡來住,房間留到起,我們旅遊的時候可以住。」「攝像頭莫關,我和你老漢在國內隨時可以看到你,我們還是多想你的。」

這麼控制欲強,燕難道會很生氣,拉黑她媽?那是智商欠費啊!

燕拉著媽媽的手,絮絮叨叨報告自己的平均分,還有ESL(專門針對留學生的英語課,又稱歡迎班)老師說話聲音太小聽不清等小煩惱。例如,申請大學要有社會實踐經驗出來,不曉得去哪裡刷經驗值,同學們都去募捐食物銀行(給窮人募集臨期食品的常見活動)是不是要去參加?

燕她媽快刀斬亂麻做出決定:

ESL的老師聲音小?不就是四五十加元一個小時?請到屋頭來上呀!上一對一私教!

食物銀行莫去,跟到窮人混,難道窮人能給你寫推薦信?還不是志願者組織寫,志願者組織給每個志願者肯定都要寫推薦信,寫了等於不寫。你爸認識有個議員,你去他辦公室幫著複印資料接電話什麼的,到時候推薦信就寫,你是社區規劃助理,你不是想報規劃專業?這個經驗招生老師看到肯定喜歡!在燕她媽看來,「錢和關係能解決的事兒,那都不是事兒」。

燕的社會工作學習生活統統被規划了一遍,連攝像頭都安了一圈,控制還能更嚴嗎?自尊心強,敏感的留學生不是要拉黑她一千遍?

燕身邊的留學生們大聲疾呼:這樣的媽媽,請給我來一打!

燕的媽媽,玩轉了流水上億的企業,玩轉了董事會,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燕的媽媽是資源關係隨便抽取一點,指導(控制)留學生活,紅地毯能給女兒鋪到議員國務卿的辦公室去。

70後的父母,如果自己是國企幹部,給孩子找個國企的工作,找個編製,人生從此就雷打不動地坐辦公室喝茶人際平衡為領導服務。父母的經驗人脈一傳授,夠70後虔誠學習半輩子。

這不是控制,是幫助。

80後的父母,如果是下海弄潮的萬元戶,在2000年前甩出幾疊鈔票,便宜的房子給你多買兩套,北上廣深苦逼的打工族和他們的媳婦,只會覺得覺得恩深難報。

這不是控制,是資助。

父母總想分享自己世界裡的資源和能量,支撐孩子走得更遠。只是有人分享得了,有人的子女走得太遠太快,分享不了,只剩說教。

在國內,留學生的父母通常會抱怨,這孩子越大越悶,打電話只會說嗯嗯嗯。

因為父母通常一說半小時,核心觀點是:「不要光和中國同學混!要多交本地朋友,體會另外一種文化!要勞逸結合,每頓飯要吃好哦。」

留學生眼睛看書,嘴巴扒著泡麵,有節奏地:「嗯。嗯。嗯。」

父母再說:「關鍵是你把學習搞好,業餘活動也要組織好。莫要海歸變海帶,身邊的熟人會怎麼看我們?」留學生有節奏地回答:「是。是。是。」

留學生面對的北美的世界,父母沒有來過。

要非常強大,變態強大,像燕的媽媽這樣的父母,才能覆蓋得到。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房東其實很苛刻,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恨不得只提供三明治。不允許自己動手弄個吃的,怕髒了廚房,要改善口味只有泡麵。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其實友善的本地同學在抱團拉圈,周末西方本地生都搞party,國際生無處可去,只有自己抱團。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留學生找工作迷之艱辛,中國人的公司恨不得讓你身兼三職,外國人的公司,那還是喜歡用外國人。好的職位都內推完了,差的職位簡歷收了一籮筐。

大多數父母只能教育你、教育你、教育你,恨不得把自己的經驗值當血條給你,讓你在異世界打怪升級。

世界不同,經驗沒法當血條用。

每一個要超越原生家庭的孩子,都是一個人在孤獨地與一個陌生的世界作戰。

要想不吵架,那就只有嗯嗯嗯,是是是。

王猛的父母哪裡是控制欲太強,他們是想控制,控制不了,想包辦,包辦不到,只剩說教。

每一對咆哮的父母,心裡都住著一個無能為力的孩子

王猛考大學時,是四川一個地級市的高考狀元,報道說,讀了北大最好的專業生物。

知乎網友為王猛灑下同情的淚:「可憐的娃,讀啥不好,讀了生物,浪費了多考的100分。」

不是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知乎的匿名知友分析(多半也是生物這歪脖子樹上的苦瓜):「這志願填報得,顯然就是王猛爹媽被當代的宣傳忽悠啦——北大的生物收分當年特別高。但是畢業了啥用也沒有。生物製藥,那得是製藥專業的,生物化學,那是化學專業的。生物自己就是個日常勸退專業,王猛是一手好牌因為爹媽的見識被打壞了。」

一手好牌因為父母及自己的眼界打得稀爛,這落差好比打游擊馬上就要贏了卻被敵方偷了基地,打鬥地主一手炸彈被別人打了個春天。

可是,爹媽這代人在地級市接受信息的渠道,那只有雜誌報紙。

說好的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呢?誰能給地級市爹媽一個回復?

當年劉亦婷的媽《哈佛女孩劉亦婷》紅遍半個中國,培養出北大男孩王猛,難道不是朋友圈裡的奇蹟?

王猛怨念很深幾次沉默,概括起來就是:當面不肯懟回去,背後教訓自家的娃,真是我們這一代最熟悉的操作。

王猛的父親老王估計平時就是不善社交的類型,對於突發情況,不是他不想保護自己的娃,多半是大腦斷線,什麼都說不出來。等到時過境遷,想起來一陣羞憤,於是拎出來自己的娃一頓教訓。恨不得自己生出來的娃發生了基因突變,一下子伶牙俐齒機智過人。

就像我們,凡是發現自己性格有問題,輕車熟路地問責父母教育不當。

父母這輩也是一樣啊!兒女又不是偉人,難道找不出來點缺點來歸因?

N年前,心理學的客座教授(執業的心理醫生)講過一個案例:

小陳,在澳洲移民政策整體收緊的時候讀完會計。

本來4個6可以移民的專業,全部變成4個雅思7才能移民。4個雅思7是什麼概念?前段時間大家吵得熱鬧的考了英語專業碩士、考了7次雅思才考去澳洲的環衛工女兒,只考了雅思4個6.5。所以陳毫無意外地學成回國。

陳成天在家投遞簡歷,央求老爹發動人際關係,找個工作。

老爹的咆哮,就像馬景濤一樣震動了整個大院。

他早上吼兒子為什麼不起床去找工作,中午晚上吃飯質問兒子為什麼在澳洲不好好讀書要談女朋友?為什麼會計讀書期間不念個二學位?為什麼CPA不夠高?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他對著窗子吼,全院子清晰收聽。

小陳從「別人家的孩子」,一下變成了:「你看這個這個不爭氣的小陳」。

小陳憤怒出走,走到心理醫生的診所。

小陳問:「爸爸為什麼不幫我找工作還要拚命罵我?」

心理醫生問:

你爸爸是不是平時不怎麼出門,也沒有什麼朋友?

你爸爸是不是不公平的事情常常勸你們忍了認了,很少去爭取權益?

小陳連連點頭。

心理醫生緩緩地說:「因為爸爸自己也很害怕。爸爸不知道該怎麼辦,去找誰,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情幫你找到工作。他只能很憤怒,一直罵你,這樣你就不會去推動他去幫你找工作,他就不用面對恐懼的事情。」

小陳的眼淚流下來。

每一對咆哮的父母心中,都住著一個無能為力的孩子。

他們對子女的世界無能為力。

他們就是公眾號挖苦的「自己當年不肯努力飛,就下個蛋督促蛋去使勁飛」的那代父母。

他們心裡很著急,所以常常教育這隻蛋,要飛得更高更快姿態更優雅。

有時候蛋就會很生氣,會離家出走會拉黑會消失。

會抱怨自己被生得不夠圓不夠潔白。

直到有一天他們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接受子女的有所不能。

無論蛋飛得高低快慢,為它鼓掌為它喝彩。

因為蛋畢竟是到達了,自己從來沒有到達過的世界。

------我是八妹有話說的分割線------

你怎麼看這位拉黑父母6年的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

— THE  END —

關於作者【思思媽媽】: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房地產策劃人,坐標加拿大溫哥華。知乎ID:思思媽媽——文能寫計劃書,武能推剪草機,忙時看房子,閑時碼稿子。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2018年1月30日 中佛協會刊《法音》創刊號出版紀念日

TAG:鳳凰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