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用一生一世守望開封年畫,我們用一幅幅年畫以慰鄉愁

他用一生一世守望開封年畫,我們用一幅幅年畫以慰鄉愁

春節的年味是如何撲面而來的?幼時,它是「臘月二十三,祭灶官……臘月二十八,貼花花……」感覺色彩鮮艷的門神一貼便是要過年了……

如今,它是開封木版年畫的發祥地開封城門上醒目亮眼的門神、滿街懸掛的中國結……也是即使身居都市,我們每家大門上仍不忘張貼的門神、「福」,和我們愈來愈渴望將各種不同題材的年畫精心收藏或裝裱懸掛於居室,追尋傳統年味的內心……

八仙過海

從幼時到現在,我們門上或室內張貼的開封年畫,為木版年畫之鼻祖。

若論對開封年畫的堅持探索與傳承雖歷經困苦而痴心不改者,世人皆莫若開封木版年畫博物館館長,開封木版年畫中國非物質遺產國家級傳承人任鶴林。

他用一生一世守望開封年畫,如今雖已是70多歲的年紀,仍上下求索,無怨無悔……也許正如此,才使得我們即使歷經歲月變遷,仍能在一副副栩栩如生的年畫里尋覓到最濃的年味……

01

他用一生一世守望開封年畫

就像守望一味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早期源於對自然的崇拜,無非是望神明庇佑、趨吉避凶等,所以,年畫一般有兩類主題,早期多為驅邪納祥、祈福禳災,後來發展為喜慶祝福等。

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鬱壘」神像,以求消災免禍。

到宋代演變為木版畫,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以求人壽年豐、吉祥如意、招財進寶之意。

到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比如與開封年畫一樣頗負盛名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等。

這兩幅便是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與誕生自北方的開封年畫比,畫風更為清雅。日本浮世繪藝術就深受其影響。

鍾馗

但經典的開封木版年畫,刻本在文革期間幾乎毀於一旦,所以,今天我們在市面上常見到的年畫版本多是後來複刻而成。

而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搜集整理並復刻這些版本者,正是任鶴林。在整理大量開封年畫資料方面,他堪稱國內第一人。

無論是1965年,他考入河南大學藝術專業,受大學老師劉鐵華影響,開始致力於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掘整理;還是到1978年,他參與籌建開封朱仙鎮年畫出版社並工作於此;再到10多年前,他自籌資金在開封書店街開辦開封年畫博物館;自求學始,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鐘便與開封年畫相連。

多年來,他奔波於全國及世界各地,收集散落在各地的開封年畫,並堅持一一復刻下來,期望為開封年畫的重新振興鼓與呼。

開封年畫博物館陳列的魯迅藏清代開封木版年畫復刻本

上世紀80年代,他聽說上海魯迅紀念館藏有魯迅收藏的一批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他往返無數次,借閱、復繪,終將這些珍貴的藏品版本一一復刻下來,為我們再現經典記憶。

一張完美年畫的誕生,通常需要畫、刻、印三個環節,為復刻經典藏品,他先是負責畫稿設計,工作時愛好打傢具的經歷讓他在木匠的技藝上有著深厚的積累,這使得他又很輕鬆地加入到刻版工序。

前前後後,他先後將著名年畫收藏家王樹村所收藏的三百多張年畫及在國家圖書館見到的罕見的年畫藏品一一復刻。

開封木版年畫源於北宋,繁盛於清時期的朱仙鎮(當時朱仙鎮漕運業發達),所以後來便有了「朱仙鎮木版年畫」之稱,對於近年來「開封木版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名稱之爭,任鶴林堅持「開封年畫」之稱,認為開封與朱仙鎮本就是一家,這才是正本清源。

與蘇州桃花塢年畫的畫風不同,用魯迅的話來說,「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很好,雕刻的線條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細巧雕琢。這些木刻很樸實,不塗脂粉,人物也沒有媚態,顏色很濃重,有鄉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畫的獨有特色。」

所以無論是文武門神、神像圖,還是戲出圖,任老先生在復刻過程中都希望能再現開封木版年畫之神髓,「線條粗獷,粗細相間;構圖飽滿,左右對稱;色彩艷麗,對比強烈……」

他堅持傳統的精華「要原汁原味的保留。」比如,這幅清代版的年畫圖,圖中廳堂繪有石榴、壽桃、荔枝,加上菊花屏風、地毯、地板等陳設,物品件件寓意吉祥如意,是那個時期的人們美好願望及生活狀態的一定反映。

所以,在還原這些年畫的美時他堅持一定要精雕細琢,杜絕粗製濫造。(左側是他收藏版本,右側是市面上見到的年畫圖樣。)

實際上,市面上常見的年畫粗製濫造者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大概因為年畫實為特定時期的產物,今日從業者多對其背景寓意不甚了解,又不求甚解,加上人才的斷代,缺乏繪畫、雕刻基礎等,所以,雖是同樣版本,成品後與原版本大異其趣者不在少數。

為更好地弘揚開封年畫的傳統之美,10多年前,任鶴林老先生自籌資金,在開封頗富古都意韻的書店街開辦「開封年畫博物館」,他將四五十年間辛辛苦苦積攢的資料、木版和年畫寶貝陳列,並免費對外開放。

儘管由於資金問題,博物館條件簡陋,甚至這樣的大冷天屋內也冷如冰窖,讓人幾乎無法久呆,但這些卻並未妨礙到任老先生對年畫的痴迷與專註,他和家人常年以這裡為家。

在這裡,他將經典的開封年畫圖樣收集成冊

他將魯迅收藏的開封年畫整理成《魯迅藏開封朱仙鎮年畫》電子書

他先後赴新加坡、德國、義大利、法國及中國台灣、香港展出開封年畫

他把博物館作為實踐基地,義務為學生講解授課

他更堅持認為對古老的年畫藝術的最好傳承是將青年學生的力量參與進來,唯有以專業精工細作之精神方能煥發古老藝術之青春

……

為此,他不顧年邁,又開始籌劃在河南省會鄭州也建一個這樣的博物館,以更好地傳播年畫文化,讓大家記得住鄉愁。

只要生命不息,他,就一直在路上。

02

現代居室里的年畫芳華

實際上,古老的年畫早已煥發出各種新鮮的姿彩。

它可以是手繪,可以是一方掛毯,也可以裝了畫框,裝點我們的生活,營造個性藝術氛圍。

在過去,每到春節,在門上張貼門神,室內懸掛各種題材的年畫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俗。

比如廚房裡的灶王爺。

還有小時候牆上經常貼的各種胖娃娃等。

這些年畫無不在我們幼小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幼年的魯迅對於這幅老鼠娶親圖。

他曾在《狗·貓·鼠》一文中,回憶童年的生活情景:「我的床前就貼著兩張花紙,一是《八戒招贅》,滿紙長嘴大耳,我以為不甚雅觀;別的一張《老鼠成親》卻可愛,自新郎新婦以至儐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像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極其神往。」

這裡所說的花紙,就是年畫。

而如今,以更精美的裝裱懸掛或收藏年畫則成為一種風尚,實際上,不管這種外觀的形式如何變,我們依然是在尋找潛藏在我們心底的那份記憶。

以顏色分

早期的年畫就是單色,後來才逐漸發展為套色,顏色變得五彩繽紛,但現在裝飾居室,仍可根據居室風格及主色調選擇年畫的色調,比如黑白色、套色,單色等,會起到不一樣的裝飾效果。

不拘一格

不同地域的年畫都充滿一定的地方色彩,所以裝飾居室不一定局限於開封年畫。

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居室風格選擇相應或清雅、或濃烈的年畫風格,及不同的題材及類型。

不過距離我們最近我們日常最容易買到的仍是開封年畫,至於裝飾,最常見的就是裝裱畫框。

美好寓意

開封年畫的題材多樣,每一幅圖都寄語著不同的寓意。所以想懸掛什麼樣的年畫圖樣,就從你的願望出發吧。

和合二仙

新婚夫婦的房間可以懸掛這樣的和合二仙圖,或「天仙送子」、「連生貴子」、「三娘教子」等,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寓意美美。

五子奪魁

兒童房,父母們自然希望懸掛的是這樣的「五子奪魁」圖嘍,此外像「劉海戲金蟾」這樣充滿生活情趣的圖樣也不錯。

若真的想細細品味這份濃濃的年味,不妨來開封書店街任老先生的博物館。

朱仙鎮關帝廟

還有朱仙鎮河沿街兩側大大小小的年畫店,也許,這一幅幅形態各異的年畫真能暫慰鄉愁。

(文中部分圖片由知家Home自攝,其他源於網路及受訪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家Home 的精彩文章:

高級粉,不止能安放一顆中年少女心

TAG:知家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