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九轉煉還丹:《大周天休息法》

九轉煉還丹:《大周天休息法》

歌訣:

九轉煉還丹,氣功名周天。

意識挂帥印,氣當先行官。

腹背任督脈,四肢和耳邊。

氣血循環走,大腦得安閑。

日練解疲乏。夜練能催眠。

丹成化甘露,舌接送丹田。

常練能祛病,久練能延年。

男女皆能練,功效不虛傳。

什麼叫「周天」

周天:日月運行一周(360°)為一周天。古人借天比人,把真氣環身一周,也稱為周天。真氣循行於任督二脈者叫小周天,循行於任督及十二經絡者為大周天。

第一段 準備

最好選擇安靜環境,爭取逐漸做到鬧中取靜。採取卧位,或端坐位,或站立位均可。全身放鬆兩目垂簾,雙手置於舒服位置,口微閉,調整呼吸至均勻緩慢不可用力。意念集中後,再以意念領氣循行內視:五臟六腑及四肢百骸。

解說:

以意念領氣:練功時,集中主觀意識,想像引導體內真氣,循經脈路線運行的方法。

內視:練功時,因意念集中,思維活動相對減少,為了防止入睡,默想內視臟腑及四肢百骸的方法。

第二段 做功

用舌尖在唇齒之間從左到到右環繞攪動9次,令口中生津,用意念將口中津液夜及空氣沿胸腹正中(任脈),徐徐咽送至丹田以下、恥骨以上小腹處(久練有熱氣團感即真氣),再以意念領氣將其分為兩股,均經左右大小腿前面正中(過膝)到足背後斜向拇趾、轉向足心,經腳後跟過大小腿後面正中(經膽窩)到尾骨尖(長強穴)後合二為一,沿督脈貫脊柱向上過平兩肩處(大椎穴)用意念將氣分左右兩股,均越肩,經上肢伸側正中(過肘)達中指尖,轉向掌心,沿雙上肢屈側正中(過肘窩)返回分流處合二為一,再沿頸項後正中上行至枕骨平耳輪處復又分流為左右兩股均達兩耳根下部繞耳一周,返回分流處,經頭後正中線,過頭頂越前額,至兩眼間鼻根處(道家稱山根穴),直接透入口內,以舌舐上齶承接化為津液,徐徐送入丹田為一周天。當功法熟練掌握之後,任督二脈已經通暢,此時可以不用舌舐上齶承接。以意念領氣,真氣從督脈經口周下傳任脈,連續循擻周,一般以九周天為好。練功時,亦不需每循行一周天,納津液于丹田一次,只在收功時進行就可以了。

解說:

任脈:循行於人體前面正中線上。

督脈:循行於人體背面正中線上。

三分三合:指大周天的運行中,真氣的三次分離和三次聚合。第一次恥骨處分尾骨處合;第二次大椎穴處分合;第三次枕骨處分合。

依上法貫氣環身一周為一周天。久之可使任督脈相通。任脈總調全身陰氣,督脈統攝全身陽氣,調節肝腦功能。

古人認為「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氣貴在運行不息,升降有常」,故可調節陰陽,暢達氣機,舒肝解郁,健腦安眠,鬆弛神經,消除疲勞。

此法以舌攪唇齒九轉,貫氣環身一周天,三分三合,練畢氣化為津液,謂之「丹成」。納還丹田,故稱「九轉煉還丹」。

第三段 收工

真氣在大周天連續循行數次後,練功者呼吸平緩,全身放鬆,心靜神怡,意識處於入睡前朦朧狀態,此時應準備收功。真氣循行最後一周時,可以用意念提醒自己「收功」,逐漸放慢以意念領氣的速度,當真氣入囗內,化為滿口津液,徐徐咽下,納津液于丹田,意守片刻。練功者如在卧床時演練,功畢,常進入睡眠狀態。

注意事項:

1.本法初練不久即可通任督二脈,有氣行感,每日可練數次,每次可練1~3周天,逐漸增加。

2. 練功時應平心靜氣地去想(意念)。不可用力做深長呼吸。練功時以意念領氣,路線要正確,不可偏離,循行宜慢不宜快。若練功後出現明顯不適感,收功後停練數日可自行恢復。

練功者只要本著功法要求,持之以恆,就可達到全身性「內氣(真氣)」循經流動的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道探索 的精彩文章:

丹道雜談:用「虛空大定」的無為法提高層次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