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瞻仰陳嘉庚銅像感懷——廈門遊記之二

瞻仰陳嘉庚銅像感懷——廈門遊記之二

瞻仰陳嘉庚銅像感懷

——廈門遊記之二

文/陳志華 編輯/曉楊

2017年的12月16日上午,我們跟著導遊,一路之上盡情地欣賞著路邊的紫荊花及各種鮮花叢,首先來到了「歸來園」。這是廈門市政府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70周年於1983年出資修建。佔地一萬平方米,建築物的設計圖是由陳嘉庚先生親手設計的。

進入「歸來園」大門,那優雅的環境,蒼翠的樹木,競相爭艷的花卉,讓人耳目一新。然而,更吸引我雙眸的則是陳嘉庚先生高大的全身銅像。銅像高2.3米,陳嘉庚先生留一大背頭,寬寬的前額,清癯的臉龐,戴一副眼鏡,右手柱一拐杖,右手臂上搭一件風衣,左手握一頂禮帽。銅像栩栩如生,彷彿他遠道歸來,風塵僕僕,看到集美學校教育蓬勃發展,心情無比喜悅。陳嘉庚先生銅像前,一排松樹昂首挺胸,碧綠長青,松樹前幾十盆鮮艷的紅花爭相開放。陳嘉庚先生銅像後方,是一堵白色花崗岩砌成的屏風,上刻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八個金色大字,這是毛澤東主席對陳嘉庚先生一生的高度評價。此八個字乃著名書法家羅丹所書。銅像則是著名雕塑家潘鶴教授所創造。據導遊講,陳嘉庚先生平時喜歡柱拐杖,雖然他很有錢,生活卻十分儉樸,拐杖壞了他重新修一修再用。

陳嘉庚先生銅像後身是一座典雅的大堂—— 「歸來堂」,「歸來堂」的屋頂是馬鞍形的,意味著陳嘉庚先生殷切地期盼著在國外的子孫們落葉歸根,騎馬歸來。我久久地瞻仰著陳嘉庚先生的銅像,細細地聽著導遊悠悠地講著陳嘉庚先生催人淚下的故事。

陳嘉庚先生1874年出生在廈門,1891年隨著他父親到了新加坡。青年時期開始做生意。一年,新加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他的一位中國朋友林文慶被債主逼債,在走投無路時,找到了陳嘉庚先生,懇求陳嘉庚先生幫幫他,買下他所有的橡膠樹種子以來抵債。陳嘉庚先生當時並不富裕,為了幫朋友,他毅然決然答應了,林文慶才得以度過了難關。陳嘉庚先生在馬來西亞買了一大塊地,種下了橡膠樹種子。幾年後,一片橡膠樹都已長成棵棵大樹,割膠、賣膠使陳嘉庚先生的錢袋子漸漸鼓起來。白天割膠由於太陽的直射,流下的膠是橡膠,而晚上流下的膠則是是乳膠。然而,晚上,橡膠樹割膠是一項是非常危險的工作,只因,橡膠園裡常有毒蛇出沒,所以,割膠工人出發前就準備兩把刀,一把是用來割膠的,另一把是準備割自己肉的。因為夜間割膠被蛇咬,難以分辨是否是毒蛇,必須割下被蛇咬的自己的肉……陳嘉庚先生經過幾年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成就了他一代富翁。

1913年,已是中年的陳嘉庚先生回到了祖國,回到了他的故鄉廈門,他特別注重教育事業,自己投資在故鄉修建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而且都是他親自設計的建築圖紙。集美中學座落在龍舟池畔,整體建築風格為中西合璧,呈現了典型的閩南僑鄉的風格。無論是壯觀異常的校舍,還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皆是紅色琉璃瓦蓋頂,龍脊鳳檐,雕樑畫棟,匠心獨運。1921年,陳嘉庚先生再次回到了故鄉,又投資建造了廈門大學。

陳嘉庚先生曾任第二屆、第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被稱為近代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他為國,為民拋下一腔熱血,獻上了一片赤誠愛國之心。他一生曾先後娶了四個老婆,為他生育了17個兒女,9男,8女,1961年在北京病逝,終年88歲。他一生有三個心愿:一是,捐錢建校,大力發展祖國的教育事業。二是,他百年之後,重回故里進行土葬 。第三,收復台灣。第一個心愿實現了,第二個心愿經政府同意,靈柩運回廈門進行了土葬。只是第三個心愿他沒有看到……他雖然走了,留下了一座座學堂,留下了高尚的人品,留下了不朽的精神,深深地鐫刻在後人心中,一代代永世不忘!

通過導遊的介紹,我想到,廈門真是人傑地靈,栽培了陳嘉庚先生這樣一位傑出的人士,這裡就是栽培人才的沃土啊!他曾捐款支持抗戰,他注重教育投資,注重培養有知識的人才,我為陳嘉庚先生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而欽佩,為他既有商人的膽識,更有愛國的情懷而敬仰!同時,讓我感受到了廈門濃厚的文化底蘊。

我久久地駐足、仰望著陳嘉庚先生的銅像 ,驀然,我想到了,我國曾有不少有志之士在國外學成後,毅然決然回國報效祖國,如周總理、魯迅、鄧稼先、錢學森等。我深深地感到,一個人不論是富貴也好,還是貧窮也罷,永遠不能丟掉那顆愛國之心,中國之心,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深深地愛著生我、養我的祖國!

溫馨提示:微信平台《點讀文學》所有作品是作者原創授權發布,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讀文學 的精彩文章:

環保是人類當務之急

TAG:點讀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