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智慧的人,才能享清福

有智慧的人,才能享清福

1

看了這個題目,大概有人會說,清福誰不會享呀,如果有錢有閑,不用上班,是件很舒服的事,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清福,顧名思義,是清靜的福氣。在普通的人心中,享清福是退休以後要做的事。那時是人生的黃金階段,子女成年,身體尚可,有收入,又有一點積蓄,有閑暇時間,是最應該享受人生的時候。

老來能享清福,是很多人的夢想。論資格、論年齡、論經濟基礎似乎都到了可以享受的時候,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安心享清福呢?

很多人,退休之後反而閑出病來了,每天不知道要做什麼,忙忙碌碌幾十年,一朝閑下來,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只覺寂寞難耐。

有些人,退休前有過一官半職,退休之後,失去了權利,失去了被仰視被簇擁的繁華,失望加失落,反而抑鬱了。

也有很多人,退休之後和同學比工資,與同事比子女,無論是自己不如人,還是子女不如人,都憑白給自己添堵。

在國內,還有一些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騙局。一位好友的父親,退休前是位知識分子,退休後家境殷實,卻被騙子幾次三番的誆騙了不少財產,抑鬱成疾。這樣的晚年,怕是有清福也無心去享了。

其實仔細想想,人到晚年,越過不惑,心中的混沌理當漸漸清澈;行至知天命,應該知道很多事不能強求;又及耳順,明辨是非,什麼都聽得下去,心平才能氣順。

可是很多人,放著有錢有閑的清靜日子,卻不好好享受,既怕老又怕死,患得患失,長吁短嘆,完全沒有活在當下的通透和勇敢,簡單的說,就是清福難享,沒活明白。

享清福,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經濟基礎,還有年齡限制。按照大多數人的觀念,太年輕就想著怎麼悠閑,是不思進取,無所事事。

即便真的有條件在年紀不大時就告別繁忙,隱居避世,日子一長,也不知道他們是覺得享受呢,還是難受呢。

去年刷屏的一篇文章《我賣了北京的房子,移居大理後》,文中作者提到一些提前實現財務自由的人,正值壯年,就擁有了退休的資本,堪稱人生贏家。

他們每日散步發獃、養生會友,可閑得久了,也不再淡然了。他們又想方設法的讓自己忙碌起來,原來奮力卸下的枷鎖,又一件件戴了回來。

作者感悟到,如果心隨境轉,那就會在閑時想忙,忙時想閑,閑適的日子過久了和忙碌的日子過久了,結果都是一樣的厭倦。

看來,清福真是難享呀!

2

前幾天,重溫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卻看出了多年前沒有看出來的新意。

男主人公老朱,是位退休的中餐大廚,早年喪妻,有三個女兒。他退休後,喪失味覺,但每周日都要做一次家宴,女兒們無論多忙,都必須出席。老朱的廚藝不再為三個女兒稱道,只是父意難違。

劇情不斷推進,兩個女兒出嫁,一位老友離世,僅剩一女,也是因為放心不下老朱,才糾結是否要去海外赴任。

舊日的家逐漸解體,女兒們希望他梅開二度,戲裡戲外的人都以為老朱看中的是女兒同學的母親,卻沒想到老朱暗渡陳倉。

在一次隆重的家宴中,他公布了戀情,對方是女兒同學的姐姐,只比自己的女兒年長几歲而已,離婚帶著一個仍上小學的女孩,結果當然是舉座皆驚。

按照劇里的交待,老朱是個完全可以享清福的人了。身有一技之長,家有舊宅,三個女兒已成人,都自立。

沒有瑣事所累,沒有感情羈絆,不為衣食住行操心,可他卻沒有閑下來。最初是每周必開的家庭晚餐,他殺魚捉雞,煎炒熘炸,忙得不不亦樂乎。

後來是公布戀情,離開舊宅,與戀人搬入了公寓。影片快結尾時,他們將要迎接另一個新生命的來臨。

想想已要奔七的老朱,卻選擇了這樣一個不清靜的晚年,難說對錯。

只是他的女兒和看戲的局外人,大概都在感嘆他放著清福不享,沒事兒給自己找事兒吧。從此之後,不但要伺候那對兒母女,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小生命,要他操心了。

而劇中的老朱,卻因自己的選擇而充滿了幸福,累中有笑,忙中有愛。

老朱在女兒及老友遠去的生活里,重新找到了活著的意義,找到了可以相攜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人,既然清福難享,就只能安享鴻福了。

應該感謝社會的不斷進步,給不同年齡的人多樣的人生選擇,人們不再以統一的標準來評判人生。

耐得住清靜是一種福,享得了繁華何嘗不是呢?只是此福非彼福而已吧。

3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有一篇短文《清福最難》,他說人生鴻福容易享,清福卻最難,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鴻福是什麼?鴻福就是功名富貴,紅塵的人生里很多人都想得到的東西,得到之後多數人也會樂享,所以說,鴻福容易享。

而清福則不然,享清福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清福是孤獨的樂趣,但對很多人來說,最難忍受的就是孤獨。

「獨釣寒江雪」和「獨酌不相親」,都是詩中孤獨的意境,在文人筆下,透著清高美好,有江風月影相伴,孤獨也是享受,這就是清福。

有人說,能享清福的人,都是高人,因為心靜。

「人到了晚年,本來可以享這個清福了,但多數人反而覺得痛苦,因為一旦無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許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時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個寂寞,什麼事都沒有了,怎麼活啊!」 --南懷瑾《清福最難》

由此看來,清福不是多數凡人能享的,有時是沒有那個心境,有時是沒有那個福氣。

在文中,南懷瑾先生還講了一則故事。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人,每天半夜都在院子里燒香拜天,因為無論哪個宗教的神靈,都在天上。他也不管東南西北,反正一支香都拜到了。

他拜了三十年,非常誠懇,終於感動了天神,天神下凡,問他想求什麼。

這人說:「我什麼都不求,只想一輩子有飯吃,有衣服穿,不會窮,多幾個錢可以一輩子遊山玩水,沒有病痛,無疾而終。」

天神聽了之後說:「哎喲,你求的這個,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間的功名富貴,要官做的大,財發的多,都可以答應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沒法子給你。」

這個故事是說,功名易求,清福難享,那是神仙才能享的福,凡人是求不來的。

估計很多人會說,這也是矯情。這世上,要享清福的人能有幾個,幾乎所有人都等著享鴻福呢。

主動提前退休的人,能安享寂寞的人,少之又少;被動正常退休的人,享不起清凈的福,貪戀繁華的就更多了。

清福難享,不止要看內心,還要看外境。在紐西蘭能耐得住的清靜,到國內就有些難了。看著國內朋友整天熱火朝天的努力奮鬥,追求成功,妄談享清福都有些慚愧了。

雖然說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但也不能反推成,不想享清福的人,就沒有智慧。

是否願意享受清靜清閑的福氣,要看個人的選擇,有些人是有條件不去享,有些人是沒條件享不了,有些人既有條件又有意願,但卻消受不起。

當然,也有些人就是閑不住,想要老有所為,在此並沒有批評之意。在紐西蘭,有好多人都去做義工,獻身慈善事業,我非常欽佩。

4

明代的蒼雪大禪師寫過一首詩: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成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無事可想,是比孤獨更高的境界,是一種人生智慧。讓人生清簡至此,當不是凡人可及了。

所以,如果以後,看到享清福的人,聽到享清福的事,千萬要注意,因為能安享清福的人,都不是平凡的人。

年關將近,將一幅對聯送給大家,據說是李鴻章晚年所做。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橫批:天天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玫瑰 的精彩文章:

TAG:太平洋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