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訓:人格上不輕於懷疑別人,見識上不過於相信自己

古訓:人格上不輕於懷疑別人,見識上不過於相信自己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儒家」的梁漱溟先生,一生之中無論對誰,他都通體透明,表裡如一。他常用「人格上不輕於懷疑別人,見識上不過於相信自己」自勉而勉人,作為他處事做人的原則。細細品來,梁先生的這兩點原則,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

一、人格上,不輕於懷疑別人

康熙,當過六十年皇帝,享祚之久,世所罕見。到了晚年,他將自己成功而豐富的治國平天下經驗,大量地傳授給子弟。集成書,便是《庭訓格言》。其中有「不疑人」一條,就很有意思。

「不疑人」,就是在用人方面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在處理相互關係上赤誠相見、襟懷坦白。

康熙在《庭訓格言》中舉了兩個例子:準噶爾分裂集團將領丹濟拉來降,眾朝臣都勸康熙在接見中嚴加戒備,康熙卻不以為然。他回憶說:「初至之日,即以朕之衣冠賜之,使進朕帳幄內,近坐賜食。旁無一人,與伊刀切肉食」,全然不顧帳幄外眾人提心弔膽。

當朝廷議論率軍統一台灣的人選時,康熙提出水師將領施琅,大臣們卻紛紛進諫,因施琅曾經在割據台灣的鄭成功手下任職,再歸順鄭成功而表示反對。

康熙卻招來施琅說:「舉國人俱雲汝至台灣必叛。朕意汝若不去,台灣斷不能定。汝之不叛,朕力保之。」施琅很快即攻克台灣,康熙也予以重用。

信任是有等級之分的。對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和相處多年的好友,人們往往不會有任何懷疑。但對陌生人,卻常常心存懷疑,更不用說那些曾經站在對立面,對自身利益造成過重大損害的「敵人」。

信任這樣的人既需要氣度,更需要膽量。

尉遲敬德曾是李淵的對頭劉武周的手下大將,後來被李世民派人勸降。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奉命率軍東征洛陽守將王世充。

尉遲敬德畫像

當時已投降唐王朝的軍閥劉武周的部將紛紛反水,唐朝一些將領擔心尉遲敬德也有同樣的心思,將他關押在軍中,並勸李世民將其誅殺,李世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還當場釋放尉遲敬德,並引入內室,賜以金銀寶物。

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大丈夫憑著感情志向互相信賴,請不要將小小委屈放在心上。我不會聽信讒言迫害忠臣良將。如果你認為應該離開,我現在就用這些東西資助你,以表達我們短暫共事的情誼。」

李世民毫無保留的信任,深深激發了尉遲敬德的報恩之心。

就在賜金的當天,李世民親率五百騎兵巡視戰場,行至魏宣武帝陵時,突然被王世充率領的萬餘騎兵包圍。就在王世充大將單雄信直逼李世民的危機時刻,尉遲敬德躍馬一呼,橫刺單雄信墜馬。接著,尉遲敬德又將李世民擋在身後,最終撤出了包圍圈。

某次,尉遲敬德隨李世民率五百騎兵偵察竇建德部軍營,突遇竇軍游騎。竇軍立即出動六千騎兵相追。尉遲敬德保護李世民且戰且退。每當追兵將要趕上時,即開弓射擊,每射必殺一人,竇軍大驚,氣勢越來越弱。最後李世民和尉遲敬德將竇軍引進自己的伏擊圈,讓竇軍吃了一次大虧。

人格上不輕於懷疑別人,反而真正信任他們,他們自然會無比感激,必然會千方百計回報你,以此證明你沒有看錯他。正如康熙所言:「好疑惑人非好事。我疑彼,彼之疑心益增。凡事開誠布公為善,防疑無用也。」

二、見識上,不過於相信自己

世間的所有事都是有度的。當一種品質處於一定程度時,會成為一件好事。但超過一定程度,則會成為一件壞事。自信與極端自大的關係,也是如此。人贏在自信,也難在自信。梁啟超說,「自信者常沉著」。當一個人學識、見識和膽識集於一身,能力和實力、經歷和閱歷兼容並蓄時,自信也就不請自來了。

但,人既怕沒有自信,更要怕過於自信。過於相信自己,便是一種自負。過於相信自己的人,選擇性地看、選擇性地聽,選擇性地認知、選擇性地判斷。他們的面孔上往往寫滿了固執和任性,而在旁觀者眼裡,這種心態無疑是極其可笑的。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道:「這裡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道:「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相比,哪個大?」

自負源於盲目,又帶來更大的盲目;自負源於故步自封,又造成更大的故步自封。所以,過於相信自己往往與機會擦肩而過、與成功失之交臂。正因於此,古人才告誡我們說:「滿招損,謙受益」。

美國作家、詩人愛默生說:「自信是英雄的本質,自負是愚人的特徵。」自信而不自負的人,對自己的認知是清醒、理性和精準的,既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要做什麼,既清楚自己的長處,又了解自己的短處。

「人格上不輕於懷疑別人,見識上不過於相信自己」,是智者和勇者的標籤。欲做成功之人,當不疑人,不自負。

本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原創文章

轉載須註明來源出處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菜根譚》智慧:人,永遠是相互的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