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坊學術】考古、文獻和口傳: 唐代絲路重鎮洛陽的胡商

【回坊學術】考古、文獻和口傳: 唐代絲路重鎮洛陽的胡商

原標題:【回坊學術】考古、文獻和口傳: 唐代絲路重鎮洛陽的胡商


【回坊學術】


考古、文獻和口傳: 唐代絲路重鎮洛陽的胡商



宛 磊

一、八世紀中葉之前洛陽的「胡商」和「番客」


唐朝「胡人」或稱「番客」留駐洛陽者,今有關河南回族研究的學術出版物,籠統列為回回先民,這是一個有待繼續探究的結論。從考古發現判別洛陽的回回先民,必須弄清伊斯蘭教在中西亞地區的發展時期、考古發現的物品所屬的年代、以及兩者在歷史上的時間契合。



河南出土的胡人俑燈、唐彩繪武士俑


唐中葉前留駐中原的回回先民,當時稱胡人或番客,留下記錄的文字資料較少,除了《太平廣記》上的幾篇「傳說」,考古發現能從另一個角度挖掘一些史實。胡人或番客,未必都是回回先民,他們各有不同的身份;但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波斯人,間或有一些中亞穆斯林,若後來留駐中國者,都是回回先民。


然而,唐中葉之前中亞人來華者,多不是穆斯林,而是粟特人。因為這一時期,中亞的穆斯林還不是多數而是少數;這一時期來內陸城市的多數回回先民,仍是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商人。


有三個資料來源可證實這一點:一是,公元八世紀中葉以前,伊斯蘭教在中亞廣大地區,人民尚未接受,這一地區仍以佛教為主,另有景教、祆教,這些都有歷史文獻可證。至於伊斯蘭教,唐朝第一大都市長安,肯定也有以清真寺為中心的穆斯林社區,但遺憾目前仍未見證明。《長安志》記載醴泉坊十字街南之東有波斯寺,是祆教的寺院,並非沒清真寺[1]。洛陽當時是全國第二大都市,也未見有清真寺的記載。波斯國的大酋長阿羅憾,於高宗顯慶年間(公元656-660年)入唐,拜官,並在洛陽建有府邸;然而他並非穆斯林,不可視作回回先民。



洛陽出土胡人唐三彩


二是,從歷史上看,八世紀初,阿拉伯的呼羅珊總督屈底波征服中亞時,才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原來的襖教和佛教,改奉伊斯蘭教;他摧毀了當地的火神廟和佛寺,在其廢墟上建清真寺。公元751年的怛邏斯戰役之後,阿拉伯在中亞河中地區居於統治地位,伊斯蘭教在中亞有所發展, 並逐漸在突撅人中得到傳播。中亞的喀剌汗王朝,是中亞最早將伊斯蘭定為國教的汗國,時間是公元960年[2];這個時間,是宋朝的開國元年;伊斯蘭教在中亞諸國之廣泛普及,當在此之後。

三是,以今天洛陽博物館館藏的唐三彩駱駝來看,絕大多數是雙峰駝,這種駱駝主要分布在中國和中亞,而產於中東和北非的單峰駝極少。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當時中東和北非的穆斯林來華者,遠沒有中亞的非穆斯林多。


但是,從公元751年的怛羅斯戰役之後,到公元10 世紀的兩百多年之間,由於阿拉伯人統治該地區,伊斯蘭教的影響一直在擴大,確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除了西亞的阿拉伯和波斯,中亞地區在八世紀中葉以後,應有較多的穆斯林來華貿易。這段時間,是在唐王朝中期以後的事了,今洛陽考古的發現的很多物品,多屬於此段時間之前,所以,籠統判斷這些考古發現即是唐代洛陽回回先民即穆斯林在這一地區的活動,這個結論仍有待商榷。


實際上,學者龐士謙早就指出:「唐代由海道來的回回要到首都長安去,在中原有三條路可尋,其中一條是由穎、亳、商邱、開封、鄭州、洛陽入京。」所以,「這條線上的回回還是很多,就是這個緣故」[3]。這個結論,說明洛陽、長安這些地區的回回先民,以大食、波斯穆斯林為主,他們在唐代取海道進入中國,隨後循大運河進入內陸省份如河南、陝西;這些人占多數,循陸路來華者居少數。宋代開始,回回先民循這兩條路徑入華者,則呈相反的趨勢。


二、今考古發現與唐代洛陽的回回先民聯繫有限


從洛陽的考古發現看唐代回回先民活動,還需知唐三彩製作的一些情況表,因為唐三彩的發現,是洛陽地區考古的一個主要內容。唐三彩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屬於一種低溫鉛釉的彩釉陶器。唐三彩的燒制,主要在唐代洛陽四郊,即城北邙山,城南關林,城北龍門,城西谷水一帶,還有偃師、孟津、伊川、鞏縣等地。洛陽唐三彩出現在武則天至中宗時期(公元684—709年)的墓葬中,玄宗開元天寶初期以後的唐墓中,則很少見到了。


唐三彩的胡人、駱駝、馬等造型眾多。但就胡人形象而言,目前尚無法判別,哪些是穆斯林形象;實際上,應該很少,因為唐三彩鼎盛的時期,不是中亞地區伊斯蘭廣為普及的時期。即便如此,就這些胡人造型而言,肯定也有穆斯林,可惜目前尚無學術上的定論。


最近的考古發現,還有但唐睿宗李旦(662–716)墓里的壁畫,有胡人、駱駝、馬匹等,構成一幅「出行圖」[4]。這些人物和動物形象,也極易與穆斯林得活動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是一種錯覺,因為從時間上判斷,應與穆斯林活動聯繫不大。



河南遺址:駱駝、馬等的蹄印


洛陽的定鼎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考古工作者在2007年發掘定鼎門遺址的同時,在門址的前方還發現了90米寬、南北走向的唐代路面,路面上清理出了密集的車轍、動物蹄印、人的腳印等。這些動物蹄印,確認是駱駝蹄印,昭顯著這裡曾經的喧囂和繁華[5]。驅雙峰駝來洛陽的中亞商人,是不是穆斯林,也不可一口斷定。駱駝的造型眾多,就雙峰馱而言,不排除中亞一些穆斯林驅趕而來,但為數可能很有限。然而,如前文所述,單峰駝必定來自中東、北非,其為數雖然不多,但基本可以斷定是穆斯林的商旅,將這種駱駝帶來了中原,之後,才有這種唐三彩的摹仿燒制[6] 。

至於洛陽出土的眾多唐三彩馬的造型,應屬於較近的中亞品種,因為馬匹不可能在沙漠長途旅行。但是這些馬匹的主人,如安菩墓發現的五尊「三彩胡人牽馬俑」,因時間早於怛羅斯戰役,彼時中亞地區尚未廣泛接受伊斯蘭教,故他們可能是穆斯林,也可能不是[7](361-63)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可能是中亞穆斯林駕馭它們進入洛陽。



波斯古幣


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考古發現。1955年洛陽北邙山30號墓出土有完整的七枚波斯金幣,有人以此斷定是波斯穆斯林與河南的交往[7](372)。但是,這些波斯金幣屬於薩珊王朝時期的貨幣,這個王朝並非穆斯林王朝;波斯人在阿拉伯人打敗這個王朝之後,才廣泛接受伊斯蘭教。所以,這些金幣,是否是穆斯林帶入中原,也存有疑問。



河南出土的鐵馬掌


其它的考古發現,還有1971年在關林出土的玻璃瓶,是唐代盛香料的器皿[7](379)。玻璃這種東西,最早在地中海地區出現;所以,這個物品極大可能是西亞穆斯林傳入。


綜上所述可得出結論:一是,所謂「胡商」和「番客」,並非特指穆斯林,或者回回先民,這兩個辭彙的使用,有一個歷史範疇,地域範疇、族源範疇的限定。在唐代的中國東南沿海,胡人和番客這兩個辭彙,穆斯林的涵義很大,因這一地區多為信奉伊斯蘭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渡海來華者,其他如景教徒、猶太、或其他宗族的人民也有,但不佔多數。而在內地長安、洛陽等城市,中亞地區的人民來華者居多,而中亞地區的人民廣為接受伊斯蘭教之前,這些胡人和番客,穆斯林並不佔多數,而粟特人占絕對優勢;在公元八世紀中葉以後,中亞地區來華的穆斯林就佔了絕對優勢,而其他宗教信仰的人民則佔少數了。二是,洛陽地區考古的發現,與穆斯林或者回回先民的聯繫不大。


三、文獻和口傳之八世紀中葉後的洛陽回回先民


八世紀中葉後的洛陽回回先民,其一是沿陸上絲綢之路來自中亞的穆斯林番客,其二是沿大運河從沿海來洛陽的西亞番客,其三是從陸路絲綢之路來華的軍士。

據白壽彝先生統計,唐與大食的關係,見於記載者,從公元651到798年,有三十六次[8]。按說,這些所謂的朝貢(實際上多數為官方貿易往來),是前往長安的,但唐高宗、武則天、中宗、玄宗、昭宗、哀帝等,在東都洛陽駐留數十年,故不排除這些大食貢使也來到了東都洛陽;至於其隨行商團,來洛者更不能排除。官方訪問尚且如此的話,民間商旅來洛陽者會更多。怛邏斯戰役後的四十七年見,大食通華使節十七次,隨行商團肯定多為中亞穆斯林。


「日暮花雨遊人處,銅駝無處不番客」,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772-約842)的《楊柳枝詞九首》其中一首里的詩句。這些竹枝詞,是他在唐文宗大和六至八年(832-834)在蘇州時所作;然據詩意,皆言長安、洛陽風物。這裡「銅駝」,指洛陽的銅駝陌(即銅駝街,即番坊),也就是唐代洛陽的國際貿易市場。此詩句描繪洛陽作為唐帝國東都,其番坊的繁榮。從時間上判斷,這裡的番坊活動的人們,除了有陸路和水路來此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還應有眾多的來自中亞的穆斯林商人,甚至,中亞人應佔據多數。可惜這時唐三彩製作的鼎盛時期已過,不然,會留下大批中亞穆斯林造型的人物形象。


也就是劉禹錫寫《楊柳枝詞九首》的時期及以後的時間裡,唐王朝專門出台了處理番客遺產的法令,這麼做,肯定牽涉番客的遺產案件眾多,唐朝政府為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陸續四次頒發法令。第一次時間不明,第二次在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第三次在大和八年(公元834年),第四次在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9]。這四次法令的主要內容,是如何處理商客和番客遺產的問題。頭兩項法令的用詞,對象是「商客」;後兩項法令,對象是「商客」、「波斯及諸番人」、「番人波斯」。可能波斯人數較大,所以與其他「番人」並行列舉。這些法令面向全國,但東西兩都的情況,對這些法令的制定之影響,可以想見。


其次是來洛陽的軍士。安史之亂爆發,洛陽和長安相繼淪陷。唐朝曾藉助西域和大食兵平叛,史載:「至德初年[公元756年],大食國遣使朝貢,代宗時為元帥,亦用其國兵以收兩都」[10]。兩都指長安、洛陽。「[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元帥廣平王領朔方、安西、回紇、大食之兵十五萬,將收西京。……癸卯,元帥廣平王整軍容入長安,中軍兵馬使僕固懷恩領回紇及南蠻、大食等軍,從城南過水東下營。十月壬戍,遂收復東京」[11]。「瀍水」即今之瀍河,「東京」指洛陽。


這場戰爭之後,「迨紇絕兵歸國後,洛陽兩次失守,河陽、懷州並陷。代宗遣中使劉清潭及僕固懷恩至回紇修舊好,且請兵。遂發師至洛陽北郊,賊數萬瞥見旗幟即奔潰,復克東京。因恐賊復窺口陝,故留回紇之師駐東、西二京,以固根本,聽其卜居內地,故入籍長安者近千家雲」[12]。所以唐代即有大批穆斯林軍士留駐中土,相比後來元代因蒙古西徵才有大批軍士來華而言,西安、洛陽兩都有這麼一批回回先民,確實是很例外的事情。


據馬錦丹先生的考證:現在洛陽東郊塔灣村一帶,就是當年穆斯林軍隊固守洛陽的軍營所在地之一。所謂「卜居」之「內地」,就附近而言,當有偃師縣緱氏鎮馬屯村,新安縣五頭鎮等地,這裡至今仍是穆斯林聚居地[13]。


口傳的歷史也值得注意。再據馬錦丹先生的調查,洛陽回族群眾講,孟津縣朝陽鎮張陽村(漢族村)的村民和洛陽瀍河回族鄉塔灣和馬坡兩個回族村的村民,關係非常融洽。張陽村的村民說,你們回回的先人唐朝時娶了我們村的女子,因此咱們是親戚。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塔灣和馬坡兩村回民的認同。另外,洛陽偃師縣緱氏鎮爬頭村的李姓漢族和緱氏鎮馬屯村、瀍河回族鄉塔灣和馬坡村的回民也互稱「千年親家」,至今還在通婚[13]。這種說法,與千年以前的歷史記載遙相呼應,彼此印證。


結 語


綜上文可得出以下結論:一,洛陽的回回先民,最早以大食、波斯穆斯林為主,在唐代取海道進入中國,隨後循大運河進入,也有循陸路絲綢之路進入者。


二,所謂「胡商」和「番客」,現學術討論籠統列入穆斯林商人的範疇,並不嚴謹;這兩個辭彙的使用,有一個歷史範疇,地域範疇、族源範疇的限定。在內地長安、洛陽,中亞地區的人民廣為接受伊斯蘭教之前,這些來華的胡人或番客,穆斯林並不佔多數;公元八世紀中葉以後,中亞地區來此的穆斯林就佔了絕對優勢。

三、洛陽地區的考古發現,主要是唐三彩之胡人及相關駱駝、馬匹等造型,由於其歷史範疇,地域範疇、族源範疇的限定,與穆斯林或者回回先民的聯繫不大。


四,八世紀中葉後的洛陽回回先民,其一仍是沿大運河從沿海來洛陽的西亞番客,其二是沿陸上絲綢之路來自中亞的穆斯林番客,後者應占多數;其三是從陸路絲綢之路來華的軍士。口傳的故事,印證了來華軍士與當地漢族的交流和通婚,他們可能是洛陽回回先民繁衍至今日最穩定的族群。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信陽翡翠錦苑


------------------------


注釋:


2004年9月15日《楚天都市報》第42版刊有「唐三彩單峰駝開出天價」一文,報道該唐三彩單峰駝產於鞏縣,阿拉伯的單峰駝造型,駝峰高於駝身5厘米,是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產物,並認為是阿拉伯打敗薩珊波斯之後的百餘年間,阿拉伯試著頻繁進入長安、洛陽帶來的產物。


1981年,安菩夫婦墓在龍門東山北麓被發現。此地西距伊水約一公里,北距隋唐洛陽城的南城牆約八公里。


參考文獻:


[1]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62.


[2] 張文德.關於中亞伊斯蘭教史的分期[J].貴州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1-4.

[3] 龐士謙.中原回回[J].月華 (1947年第6期):17-18.


[4] 國內罕見墓葬壁畫 展示大唐盛世風情[N].洛陽晚報.2011-7-6:A1版.


[5] 絲路起點洛陽的故事.鄭州晚報[N].2014-6-23:A8版.


[6] 唐三彩單峰駝開出天價.楚天都市報[N].2004-9-15:42版.


[7] 見徐金星 黃明蘭[主編].洛陽市文物志[M][內部資料,1985年印刷]:361-363.


[8] 白壽彝.從怛邏斯戰役說道伊斯蘭教之最早的華文記錄[C].白壽彝.中國伊斯蘭史存稿.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3-97.


[9] [宋]宋統刑[M].卷十二 死傷錢物諸番人及波斯附.


[10][宋]舊唐書[M].卷二一〇,列傳一百四十八,西戎?大食.


[11][宋]冊府元龜[M].卷九七三.


[12] 水子立.中國歷代回教名賢事略彙編[J].回教論壇(1940年第1-2期).轉引李興華[編].中國伊斯蘭教史參考資料[C].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5:658.

[13] 千年帝都洛陽的穆斯林.馬錦丹[J].中國穆斯林,2013年第3期:49-52.


原載《中國回族學》2014年第3期


1


作 者



宛磊,男,1963年生,回族,祖籍河南省漯河市。哲學博士(2009),英文教授(2014),史學高級研究員(2017)。中國民主同盟盟員(2006),中國回族學會會員(2009),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013)。宛磊所有學位均系英文教育,學士學位和兩個碩士學位,都在英文系,博士在歷史系。19847月,獲河南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928月,獲武漢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98月,獲國際伊斯蘭大學(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人文學碩士學位;200912月,獲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哲學博士學位(Ph.D)。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回坊 的精彩文章:

【回坊老照片】小皮院清真北大寺今昔

TAG:西安回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