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強勢入場 是資本遊戲還是產業福音?

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強勢入場 是資本遊戲還是產業福音?

近期,兩則消息,為新能源汽車業界帶來兩種不同的感受。

一則是,珠海銀隆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至少12億元,並引發部分供應商上門公開討要貨款。

二則是,東旭光電加持上海申龍,申龍新能源客車銷量2017年首次躋身行業前10名列第五。

冰與火的感受背後,其實都是資本的力量在「作祟」。

在新能源汽車龐大的風口下,一股股造車新勢力強勢入場,成為汽車產業最為引人注目的焦點,其中不乏在傳統汽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汽車人跳入其中,也不乏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傳統車企看準時機快速轉型,更不乏非汽車行業的財大氣粗的資本大鱷。

由此,新能源已不再僅是一個狹義的行業名詞,而成為各類資本和企業跨界入行、多元化布局、尋求轉型的絕佳機會。

那麼,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紛紛強勢入場,到底是資本的遊戲還是產業的福音?是車企解決資金荒的證券化藥方,還是「野蠻人」瘋狂的舞步登場?

新能源汽車網[xnyauto]對此略作剖析,僅供評鑒。

資本助推 造車新勢力密集登場

在經過了2016年屬於遊俠、樂視等一票被人們稱之為「PPT造車」企業,沸沸揚揚至今沉寂的一年後。2017年,是屬於那些真心造車的企業在經過數十個月的孕育後,準備含苞待放的一年。

對於新造車企業來說,立足市場的背後是供應鏈與資本兩個重要環節。

蔚來、小鵬、奇點、威馬等「新面孔」無疑在這兩個環節中積累了領先優勢。

2015年6月,蔚來獲第一筆億元級A輪融資,投資方為高瓴資本、騰訊、京東、易車網和順為資本等。

2015年9月獲5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分別是紅杉中國、愉悅資本、和玉另類投資。

2016年6月,蔚來汽車再獲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Temasek(淡馬錫)、TPG Growth(新橋資本)、厚朴基金和聯想集團。

2017年3月16日,蔚來汽車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已經全部敲定,百度資本、騰訊共同領投。其他投資方還包括:華平、IDG、厚朴、聯想、高瓴、興業、GIC、TPG、信中利、中金、今日資本、海通國際等投資機構。

此輪融資後,蔚來汽車的估值達到人民幣200億元左右。

2017年11月8 日,蔚來汽車完成新一輪超過10億美元融資,新一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投資方還包括Baillie Gifford、Lone Pine、中信資本和華夏基金等幾十家新投資人和原有投資人。

對此,蔚來汽車投資人已達到56家,包括科技巨頭中的騰訊、京東、百度、聯想等,主流投資機構中的紅杉、TPG等,還包括國開行、招商銀行等重要金融機構。

再來看小鵬汽車:

2015年4月27日,小鵬汽車獲得微光創投、紫牛基金等投資數千萬人民幣。

2016年3月28日,小鵬汽車獲得雷軍、俞永福、李學凌、傅盛、騰訊前高管吳霄光、經緯創投張穎等4200萬美金投資及6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

2017年6月12日,小鵬汽車獲得了來自神州優車產業基金22億元戰略投資,這筆投資是股債混合投資,其中股權投資7億元,投前估值28億元,投後估值35億元。

2017年12月15日,小鵬汽車透露小鵬汽車結束3輪A+輪融資,並計劃在2018年年初宣布B輪融資。

據官方消息,小鵬汽車A+輪的投資陣容不凡,前後歷經A0、A1、A2三輪融資,得到各路頂級投資機構和互聯網投資大咖的強力加持,頗有一席難得的氣勢。

據了解,A0輪來自阿里巴巴集團和何小鵬本人,A1輪為紀源資本、晨興資本、IDG、經緯資本、順為資本和光控眾盈資本聯合投資,A2輪有新鼎資本、昆仲資本和光速創投。

而對於此次注資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小鵬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創業公司,可以視為阿里在汽車領域整體布局的一部分。汽車製造業有著百年歷史,我們敬畏和尊重所有汽車廠商,阿里巴巴不會做一個顛覆者,我們選擇做加法,而不是自己造車。」

值得一提的是,除何小鵬本人A0輪追加投資,小鵬汽車A+輪的個人投資者也現身多位互聯網科技大咖。58同城網創始人兼CEO姚勁波、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獵聘網創始人兼CEO戴科彬等也加入「鵬友圈」參與下半場互聯網造車。

而威馬汽車2017年12月5日宣布,完成了由百度資本領投、百度集團等跟投的新一輪融資。跟投機構還包括SIG海納亞洲、阿米巴等互聯網戰略投資者及互聯網財務投資者。

2017年12月22日,威馬汽車宣布和誠通基金已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開啟與五礦集團在戰略與資本層面的合作。繼12月5日,完成百度資本領投,百度集團等機構跟投的一輪融資後,威馬汽車再次獲得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五礦資本(香港)、騰訊集團、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新一輪投資。

而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這樣形容威馬汽車,「智能汽車將成為全球未來十年最大的結構性機會,也是中國汽車工業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必將出現偉大的公司。百度Apollo開放平台正積極與汽車產業上下游的優秀企業展開合作,並以開放的心態積極賦能像威馬汽車這樣優秀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為中國汽車產業注入新動能,構建智能出行生態。」

相對上述三家新興車企的高調出場,相對低調的奇點汽車 2017年也已完成三輪融資,2015年,天使輪融資額數千萬,投資方為東方網力、英特爾投資、本見資本、互聯網公司高管。2016年年初完成數億元投資方為韜蘊資本、壹號資本等,2016年11月完成B輪數十億融資,投資方為韜蘊資本、壹號資本、三花控股、定向產業投資基金。

與此同時,車和家融資規模接近30億元、電咖汽車數億元、愛馳億維近12億元、前途汽車近10億元。在幾經遮掩後,寶能最終也將觀致汽車攬入懷中,五糧液集團也通過子公司參股方式開啟了整車製造之路。百度、騰訊、華為等多個巨頭組成的新能源車企,投資120億元打造新車型。

綜上所述,不斷刷新的入場名單、融資進展和金額攀升,似乎也見證著造車新勢力的不可阻擋的實力和強大的陣營。

資本加持 良方還是毒藥?

雖然由於新能源汽車前景光明,政策利好帶來的巨大商機引發造車新勢力的不斷湧現, 然而樂視汽車宣告失敗、賈躍亭出走美國,遊俠電動汽車在燒光了投資人的錢以後杳無音信,其背後卻是陽光下的泡沫,即吹即破。

汽車製造是典型的技術、資金密集行業,需要有相當的技術儲備、巨額資金研發、前瞻銷售策略。諸如品牌、技術、人才、渠道等等,不是只靠砸錢就能得到的,同樣需要傳統而永不過時的持久的戰略定力、精工主義和匠心的守望。

但在造車新勢力掀起的巨大聲浪下,或許提醒了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問題,國內汽車產業的投資主要依靠的是企業的產業資金和間接融資,而證券化、資本化稍顯不足,這與以金融資本為核心或背景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等國際上的汽車大集團形成強烈反差。

正像業內人士呼籲的:「國內的集團只有產業,特別是汽車產業沒有金融,沒有造血機能,就似一個白血病人,極其脆弱,不堪一擊。汽車產業正在轉型,當前急需資金,沒有資金輸入就會面臨危機。」

而發生在珠海銀隆與上海申龍身上的事件或許也說明了這一點。

最近,珠海銀隆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至少12億元,並引發部分供應商上門公開討要貨款。面對質疑,珠海銀隆相關負責人說,12億元的應付款項對於珠海銀隆這樣的大企業來說屬於正常,銀隆的所有應付款項會按照正常的節點來安排,同時也完全有能力去應對。

應該說,十幾億應付款項對於珠海銀隆這樣的大企業來說屬於正常,對於董明珠來說也屬於「小錢」,這樣的欠款風波可能比較輕鬆就能化解。但珠海銀隆的擴張速度以及如何面對新能源汽車政策對企業影響的不確定性,卻是值得思考的。

而申龍客車2017年的逆襲上位,堪稱資本助推的一出精彩的正劇。

2017年3月,申龍客車被國內知名上市公司東旭光電收購,著力進行市場和技術的雙布局,成為其大幅增長的核心推動力。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國內銷售新能源客車86767輛,同比下降24.41%,其中排名前10家企業累計銷售74286輛新能源客車,佔比85.62%。從累計增長率來看,前10家企業只有1家實現了正增長,就是申龍客車。其2017年全年銷售新能源客車4702輛,同比大增236.58%,拔得行業頭籌,市場佔有率超過5%。

申龍客車負責人陳大城向記者表示,申龍客車2017年全年訂單超過7000輛,其中新能源佔比超過三分之二,也是首次超過一半以上,業內份額穩步擴大,提振了公司信心,為後續申龍新能源客車市場的發展打下堅持基礎。

由此可以看出,申龍客車擺脫資金困擾,啟用前期儲備的核心技術、擴大產能是2017年新能源客車銷量大幅增長的重要保障,「東旭為申龍解決了後顧之憂」。正是由於東旭持續為申龍提供資金及團隊支持,並強化在技術方面的改進提升,特別是市場拓展方面,申龍客車在去年拓展到東北、華北等地區,讓申龍客車從長三角走向全國。

綜上所述,或許資本的加持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法,可以是產業和企業做強做大的捷徑;運用失當,也可能成為一場華麗的噩夢。

畢竟,製造業的本質屬性還是在於產品力的打造,滿天飛的概念和口號,最終會被巨大的風口吞沒或吹得無蹤無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能源汽車輿情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新能源汽車輿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