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西打造合唱好作品好聲音

廣西打造合唱好作品好聲音

溫哥華室內合唱團在音樂會上演唱《老友》。(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趙 娟

21世紀以來,我區合唱創作蓬勃發展,音樂工作者從民族民間音樂中汲取養分,創作和改編了一大批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為廣西眾多合唱團隊提供了豐富的合唱曲目。

2017年底,應ISCM2017世界新音樂節邀請,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學科帶頭人丁鈴教授創作的無伴奏合唱作品《老友》在加拿大溫哥華公演,向世界展現了廣西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學科的專業水平,引起音樂界對廣西合唱創作的進一步關注。

1 「老友粉」唱到加拿大

ISCM2017世界新音樂節是由國際現代音樂協會主辦的國際大型音樂盛會,邀請了全世界50多個在推動現代音樂發展上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家及音樂團體在加拿大溫哥華進行演出和交流活動。《老友》作為入選作品,兩次在音樂節合唱專場音樂會上由溫哥華室內合唱團傾情演繹,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老友》是一首混聲無伴奏合唱作品。「老友啊老友,請你多停留;老友啊老友,請你多吃一碗老友粉,記住我,老友……」歌詞平實中透著深意,一語雙關,借廣西南寧著名小吃老友粉抒發壯鄉人民熱情好客、廣交好友的淳樸情懷。整首作品的創作不拘泥於民族音樂思維,運用了傳統與現代和聲相結合的作曲技法,並融入廣西壯族歌調特點,飾以壯語特有的襯詞「尼」(意為「好」),塑造出生動鮮明有趣的音樂形象,令聽者過耳難忘。

出於對《老友》的喜愛,溫哥華室內合唱團克服語言障礙,用中文演唱整首歌曲,出色地表現出歌曲韻味,讓這首融入壯鄉情懷的作品在異國他鄉大放異彩,贏得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作品獲得國外專家高度評價,美國著名網路媒體《赫芬頓郵報》的音樂撰稿人哈達妮·迪特馬斯說:「無伴奏合唱《老友》,是一首跨越人生歷程的優秀作品。」加拿大2017世界新音樂節藝術總監戴維·佩伊在演出結束後給丁鈴的郵件中,對《老友》被溫哥華室內合唱團選用並受到觀眾的喜愛表示高興,他祝賀演出取得成功,稱讚這是一首優秀的令人興奮的無伴奏合唱作品,讓大家聽到了來自中國的聲音。溫哥華室內合唱團指揮約翰·沃什伯恩說,這個作品有一定難度,也很有趣,演員們都非常喜歡,用中文演唱也很有挑戰性,作品演出很成功,大家非常高興。

《老友》創作於2013年,由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首唱,經過幾年的演唱,味道更加醇厚。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廣藝合唱團團長華山說:「《老友》既保留了廣西的音樂元素,有濃郁的壯族風味,同時又非常時尚,曲風活潑歡快,受演唱者和聽眾的喜愛,是近年我區湧現的民族音樂合唱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能入選這樣專業性和學術性並重的國際化現代音樂節,證明廣西的合唱創作是與國際接軌的。」

2 民族合唱創作欣欣向榮

廣西是民歌的海洋,民族民間音樂資源豐厚,為合唱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依託得天獨厚的優勢,廣西合唱創作從一開始便走出一條民族化發展道路。經過幾代作曲家不斷探索、發展和創新,創作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合唱作品。

瞿希賢根據廣西壯族民歌創作改編的《雲飛天不動》,黃有異、孫寶林根據彝族音樂風格創作的《趕圩歸來啊哩哩》,數十年來常唱不衰,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合唱精品。

21世紀的前10年,廣西作曲家創作或改編的《三月三,九月九》《壯族大歌》《跺跺腳》《黑衣壯的酒》《請你帶走我的歌》《羊角追》《花帽了沙沙》《柳啷咧》等合唱作品受到大眾喜愛,在各種演出、比賽中頻頻演唱。2008年,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在第13屆青歌賽合唱比賽中演唱《趕圩歸來啊哩哩》《壯族大歌》《黑衣壯的酒》3首歌曲,闖入決賽,把廣西民族音樂展現給全國觀眾。

從2010年開始,廣西合唱創作取得明顯突破,丁鈴和曾令榮成為廣西新生代合唱寫作的代表人物。他們在作曲技法和理念上不斷創新,作品風格多樣,富有表現力。丁鈴創作了《北部灣的風》《老友》《彝山酒歌》《又見壯鄉三月三》《北部灣音詩》《唱著山歌等你來》等作品,還改編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經典作品。《北部灣的風》經由廣藝合唱團在第14屆青歌賽上演唱,給評委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曾令榮創作、改編的《嫁給山歌》《喜鵲登枝》《蝴蝶飛》《趕歌圩》《海耕謠》《三姐的歌萬人和》《從七月開始》《月亮》等作品,無論題材還是音樂均取自廣西本土,同時融入西方音樂風格、流行音樂元素等多元化創作手法,賦予廣西民族音樂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2016年3月,廣西藝術學院在廣西音樂廳舉辦「美麗南方·廣西少數民族合唱作品音樂會」,精心挑選十多首21世紀以來湧現的優秀作品,為觀眾獻上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合唱盛宴。雲南作曲家劉曉耕對音樂會評價甚高,認為雲南、貴州在民歌基礎上雖強於廣西,但能呈現在舞台上有質量的合唱作品卻比不上廣西,單就合唱研究成果來說,廣西值得他們學習。

3 發出屬於廣西的獨特聲音

打造廣西合唱好作品好聲音,是廣西合唱音樂人一直秉持的信念。「我們要打造廣西音樂符號,突出地域特色,發出屬於廣西的獨特聲音。」華山說,「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把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素材與先進的作曲技法、演唱實踐相結合,將民族音樂精華、時代精神與作品的創作、實踐融為一體,探索出一條既有民族特色和科學方法,又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

曾令榮談及創作體會時說,這兩年他去廣西各地採風,發現大部分民歌、民族民間音樂都有傳說、民間故事、風俗傳統等內涵,改編為民族合唱作品的過程中,發展音樂的同時還要放大背後的內涵,充分展現音樂與文化的魅力。比如改編黃朝瑞作曲的《喜鵲登枝》,原曲是簡潔的二段體歌謠,分別是約會、迎親兩個音樂主題,曾令榮根據歌詞的敘事特點,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作品結構,將故事情節大致設定為約會、迎親、喜宴、洞房,豐富了樂曲內涵。

丁鈴說,我們要多研究自己的民族音樂文化,要走進民族音樂的深處,同時不斷完善作曲技法,跳出常規套路與框架,使風格更多樣化,運用民族音調特徵與襯詞,提煉流行元素,做到民族特性與時代特點相結合。同時,在作曲系的教學中,更注重加大民族風格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使從廣藝畢業的作曲專業學生,在本土民族風格作品的創作上,具有更強的應用能力,突出地方作曲學科教學發展的特色,切實為打造「廣西音樂符號」做出實際行動。

更多精彩資訊,可下載廣西日報客戶端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日報 的精彩文章:

桂北地區霧凇再現 警察忙於除冰網友忙召集觀霧凇

TAG:廣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