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段珍貴的歷史影像,抗戰勝利後的北京城,還是美軍航拍的

這段珍貴的歷史影像,抗戰勝利後的北京城,還是美軍航拍的

1945年秋的北京,這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但政治局勢的不穩定使得戰爭的陰霾依舊籠罩在這座古城的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在預示著緊張的局勢的同時,也記錄下這一珍貴時間節點。

天安門及廣場區域,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此時的天安門廣場為了交通方便,已經完全被打開,但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保存完好(1952年8月,長安左門、長安右門被拆除),天安門廣場還栽有大量樹木植被。照片左上角的那座近代建築是清朝的大理院。

大理院始建於1903年,是晚清司法機構,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位於今天北京東長安街人民大會堂的位置,解放後,高檢、高法等政法機關在此辦公,此建築在1955年為擴寬長安街及興建大會堂之需而被拆除。

1945年10月10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向中國統轄華北地區的第十一戰區投降的儀式在北平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從照片可以看到,午門外有大量人員聚集,還有大量汽車停放在午門廣場。在照片右側太和門前也有少量汽車停放,但這些汽車應該應該是國民政府的高級官員和盟軍嘉賓的專車。

社稷壇和露天音樂堂,1942年1月,日本人在北平設立的政治組織「新民會」(日本特務機關),7月,日本人成立音樂堂建設委員會,並驅使青年學生充當勞工,於11月建成一座可容納5000人的露天簡易劇場「北平市音樂堂」,簡稱「音樂堂」。在所謂的竣工大會上,日本陸軍軍樂團等聯合演出了《中國東亞共榮歌》、《日本東亞共榮歌》等曲目,為日本侵華大吹大擂。從航拍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音樂堂是完全露天的,只有舞台和後台兩部分,舞台上面有個人字形的頂子,後台則是日本式的平房建築,觀眾席是階梯形的。

1945年10月10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向中國統轄華北地區的第十一戰區投降的儀式在北平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這張照片就是當時舉行受降儀式時,拍攝的珍貴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太和殿廣場人頭攢動,北平各界人士都聚集在這裡見證這個歷史時刻的到來。這張航拍照對我們研究上世紀四十年代故宮的格局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張照片上還可以看到新左門和新右門,此二門均在1950年底被拆除,今已無存。

這張航拍圖拍攝的位置極佳,不但拍到了已經拆除的北上門,還將景山五亭跟故宮周邊的格局交代的一覽無餘。

北上門,歇山頂,五間,南向,位於皇宮與禁苑之間的中軸線上。北上門北面有馳道西連三海御苑,為皇城之樞紐;馳道北面約20米為景山門,但北上門要比景山門高大許多,民國時期是故宮博物院的外門,門兩側曾經是內務府子弟讀書處,1956年被拆除。右下角是綺望樓,樓內曾供奉孔子牌位,為清代官學堂學生祭拜先師孔子之處。

故宮西北角和大高玄殿、北海團城、瓊島及三座門區域

故宮西北區域相對故宮其它幾個區域,變化最大,照片中的平地是當年建福宮被燒毀後的遺址,僅有一座帶抱廈的建築是寶華殿,在建福宮遺址西北是英華殿和碑亭。

大高玄殿,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萬曆二十八年(1600)重修,清代因避康熙帝名諱,改名「大高元殿」,後又更名為「大高殿」,並於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一年(1746)、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從南向北建築依次是三座牌樓、兩座習禮亭、三座門、大高玄門、鐘鼓樓、東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應元雷壇殿、乾元閣。

大高玄殿門前的三座牌樓及兩座習禮亭於1952年、1954年和1955年因擴建景山前街而被拆除拆除。在照片右邊還有現在已經變成暗溝的景山西部御河河道。這張航拍局部很詳細的展現了當時大高玄殿區域的格局和建築,對研究這一區域的變遷和發展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影像。

北海瓊島、團城及東三座門

團城及三座門大街,照片左側是「金鰲玉蝀」橋,照片右側是「堆雲積翠」橋。「金鰲玉蝀」橋旁邊還有一座牌樓就是「金鰲」牌樓,此牌樓在1954年被拆除,同時拆除的還有照片右邊這兩道「三座門」,團城本來也在拆除計劃內,因為周總理過問才得以保住。

北海北岸的五龍亭、小西天、萬佛樓及東邊只剩下山門和天王殿的闡福寺遺址,闡福寺大佛殿在1919年因為駐紮的消防隊做飯失火而被毀。萬佛樓於1965年因破舊不堪,被當作危房拆除。

1945年10月10日的正陽門城樓區域

局部

局部

這批照片來自當時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安提坦號航母上的第89海軍航空聯隊,主要由該航空聯隊下轄的轟炸中隊和魚雷機中隊拍攝。

安提坦號航空母艦(舷號CV-3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安提坦為名的軍艦,為了紀念南北戰爭馬里蘭會戰的安提坦戰役而命名; 1945年9月至11月,安提坦號航母前往中國東部沿海執行護航巡邏任務。雖然早在8月15日,日本天皇就已經宣布了日本無條件投降,但在華日軍仍然建制完整,有些日本軍隊仍然不相信失敗,繼續頑固抵抗盟軍。所以美軍派遣航母進入中國領海,一方面為了壓制和震懾在華日軍,督促並監督其儘快向盟軍投降,同時配合民國政府加緊接收和佔領被日軍佔據的中國各大城市、軍事要塞及運送必要的軍事裝備。

1945年9月29日安提坦號航母抵達天津,10月5日在黃海下錨停留調整。這批照片就是在此時由安提坦號航母上的艦載飛機-SB2C「地獄俯衝者」升空拍攝的。地獄俯衝者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種特別設計的俯衝轟炸機,因為此飛機除了轟炸任務外,還需要執行第二種任務——偵察,所以海軍就有了偵察轟炸機並給了他們SB的序號。SB2C「地獄俯衝者」配備有兩名飛行員,除了飛機駕駛員外,另一人則負責導航和射擊,同時兼攝影。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的飛行拍攝儀器是謝爾曼·費爾柴爾德(Sherman Fairchild, 1896-1971)發明的K系列航空照相機,美軍針對不同的攝影任務分別有不同的相機型號,如K17、K18、K19B、K20、K22等。而這次發現的這批照片主要是使用K22高空相機,9×9英寸底片,拍攝而成。

1945年10月10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向中國統轄華北地區的第十一戰區投降的儀式在北平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當天包括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參謀長高橋坦中將等22名將領和中方受降主官、第十一戰區司令官孫連仲將軍、國防部長白崇禧將軍及美國等同盟國駐北平各界代表及嘉賓數百人出席故宮太和殿受降典禮 。

為了確保受降儀式的順利進行,美軍安排第89海軍航空聯隊負責北平上空的警戒併兼拍照任務。第89海軍航空聯隊這次不但出色的完成了北平上空的警戒任務還拍攝了大量照片,因為此時正值日本投降,北平經過日寇八年的建設和改造,很多區域和此前國民政府時期的北平已經有很大的區別。

很多日寇侵華紀念物或標誌建築在北平接收後不久就拆除或改建了,這批照片最珍貴之處就是拍攝時間恰恰是建築還是日本佔領時期的樣子,還沒有來得及改造或拆除。如建國內的「靖國神社」、京西老山的日軍「忠靈塔」等。隨著戰後國民政府對北平的改建和解放後新中國對首都北京的大規模城市改造,這些照片上的景觀有了很大的變遷,蜿蜒的城牆沒有,雄偉的城門被拆除了。各種衚衕、街巷都發生絕大變化,由此可見,這批美國海軍航空聯隊拍攝的北京照片對研究和了解北京城市變遷有著很重要的參考作用,是一批館藏級的影像收藏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翔瞎搞 的精彩文章:

孔子是韓國的,孫悟空是韓國的,現在連兵馬俑也是韓國的?不可能

TAG:二翔瞎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