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需到醫院再診斷,可在救護車上迅速診斷

無需到醫院再診斷,可在救護車上迅速診斷

來源中國軍網

進一步加快腦卒中超早期鑒別診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無創腦水腫動態監護儀臨床規範治療研究與應用」項目啟動

1月18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無創腦水腫動態監護儀臨床規範治療研究與應用」項目啟動會在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舉行,來自國內20多家項目參與單位的80餘名專家代表參加了啟動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代表著我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科研計劃整合而成,是目前國內檢驗科研團隊水平的試金石。

胡榮副教授介紹課題情況

不足3%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能得到最及時的治療

急性腦卒中是人類死殘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它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主要由缺血性腦卒中與出血性腦卒中組成。」該項目首席科學家、西南醫院神經外科胡榮副教授表示,長期以來,患者突發腦卒中後,難以通過臨床表現鑒別其是缺血性腦卒中或出血性腦卒中,只能將患者送至有大型醫療設備的醫院,通過CT或MRI檢查才能判斷。

據介紹,腦卒中佔2/3的缺血性卒中若能在發病後4.5小時內給予靜脈溶栓(或8小時內取栓),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望獲得完全的恢復;但另外約1/3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若錯誤判斷而給予血管再通治療,反會導致腦出血的血腫擴大,威脅病人生命。

「節省時間就是挽救大腦!在黃金時間窗內明確診斷後,腦梗塞就開通血管或溶栓治療,腦出血趕快降壓止血或手術治療,對於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病後生存質量非常重要。」胡榮表示,由於該病發作快、發病初期的4.5小時「黃金時間窗」過短、大部分鄉鎮或社區醫院不具備大型放射檢查設備等原因,導致國內大部分急性腦卒中患者都很難得到最及時的治療。根據該課題組的調查統計發現,我國只有約2.4%急性腦卒中患者,能在發病後得到及時診斷、並迅速處置。

啟動會現場

腦卒中超早期診斷技術有望在近年內完善、推廣

據胡榮介紹,該項目是在承擔單位與國內高新企業聯合公關下產生的原創性成果,參與該項目的國內20多家一流醫院和科研機構將在救護車上逐步配置該儀器,通過臨床研究和試驗,進一步提升該設備準確性、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

胡榮表示,今後該項目組將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開展相關研究:(1)以無創腦水腫動態監護儀為核心的院前(尤其急救車)超早期腦卒中類型鑒別診斷與靜脈溶栓治療的技術集成解決方案;(2)無創腦水腫動態監護儀對三甲醫院卒中綠色通道早期血管再通治療及病情監測預警的前瞻性臨床規範研究;(3)無創腦水腫動態監護儀在明確出血性腦卒中手術時機和病情實時監測的前瞻性規範化臨床研究;(4)無創腦水腫監護儀精準診療急性腦卒中的技術集成方案、診療路徑解決方案和臨床示範平台的建設。

據介紹,該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副院長,專家委員會委員分別是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神經外科馮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董強主任、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孫曉川主任、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臨床試驗與臨床研究中心王伊龍主任、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主任何為教授等。啟動會上,各課題負責人圍繞課題目標、任務分解、考核指標落實、示範方案、進度計劃等內容分別進行了小組討論,達成了一致共識,為項目順利推進、實現新型醫療創新產業發展和醫療資源整合打下堅實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萌漫丨鐵甲如流劍指蒼穹,這就是裝甲兵!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