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

文 |泉涌君 · 主播 | 賞新晴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mp311:40來自有書共讀打開今日頭條,體驗完整音頻內容

親愛的各位書友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中國通史》第九至第十四章,34-77頁。

思考題:漢朝政府有什麼特點?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

秦代

上文說到戰國末年,七雄爭霸,最終秦實現大一統,這個 「大」是動詞,即看重政治上的統一。「一統」即一個政府有一個元首,一個系統。秦統一前,中國是封建一統,秦之後,實行郡縣制,是郡縣一統。

我們常講,秦統一中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階段,主要是基於四個事項:

1.中國的疆域版圖,從秦以後幾乎沒有大的變動,古代中國在黃河流域,秦之後到了長江、珠江流域,往北到達了朝鮮,南至安南。

2.秦統一後,全國人口總數大增。秦始皇二十六年滅六國統一中國,秦始皇三十七年東巡時駕崩,秦二世假詔命長子扶蘇自殺,秦二世胡亥在即位第二年就被趙高殺害,立了秦始皇的嫡長孫子嬰為皇帝,僅一年後秦就滅亡了。

秦朝雖然短命,但是秦的統一使得中華民族融合成一體,在這塊版圖上,成了一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社會,所有人沐浴同一種文化。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開始凸顯。

3.秦之後,中國有了統一的新政治制度。秦以前,封建制度基本被徹底破壞,秦實行郡縣制,郡相當於省,每個郡再分為若干個縣。

封建時期,諸侯國的王位是可以世襲的,郡縣制下,每個郡派太守任三五年,或者更長,但不能世襲。

郡縣的長官是中央派出的地方官,拿的是中央的俸祿,不傳給子孫而傳給賢者,不是高人一等的貴族,所以秦之後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封建社會。

4.中國的學術思想至今有傳統性。秦朝開國後,宣揚「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至今都有很強的影響力。秦成立了中央集權制,也就消滅了貴族階層,主張了平等的思想。

而且秦主張「現實」,只有世界太過黑暗,宗教才會擴張,讓人有所寄託,從這點看,秦朝時社會結構已經比較合理,所以中國的宗教不發達。

最後,錢穆先生對秦滅亡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認識。

錢穆認為,秦朝僅僅才十五年就滅亡,是因為秦是戰國時期的封建國家之一,其它國家一一滅亡,秦應該算最後一個滅亡的封建國家,所以認為秦滅了六國是錯的,歷史動因是因為新平民階層崛起,舊的封建勢力崩潰,秦只不過是晚了十幾年滅亡而已。

在崛起的平民階層中,走出了一位叫作劉邦的領袖,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士人政府,這就是漢朝。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

西漢

漢高祖劉邦以平民身份成了天子是一個創舉。跟著劉邦一同打天下的也都是平民階層,比如蕭何,當時在衙門裡當差;韓信是個要飯的;陳平是窮苦平民。

統一中國後,劉邦對手下的大將很不放心,正所謂功高震主,於是屠戮功臣,之後封了自己的親戚和家族中同姓劉的為王,外姓為侯。重新走了封建的老路,這點就不如秦王高明。

劉邦死後,他的妻子呂氏為人兇狠,呂氏命令姓呂的也能封王。於是,漢朝政府就分為劉、呂兩派。

後來功臣看不下去,見事態嚴重,於是聯合起來殺了呂后家族。漢惠帝之後,將漢高祖的小妾生的劉恆接入朝中,為漢文帝。

漢文帝是一個好皇帝,他重用名士賈誼。高祖再搞分封,賈誼就向文帝諫言,並且告訴文帝如何逐漸取消分封制度,具體方法就是「重建諸侯而少其力」。

比如,吳王有兩個兒子,那就將吳國分為兩部分,一代接一代這樣分下去,到最後,所謂的「國」就變得很小,便無法對外鬧事。這個計策一直延續到漢景帝、漢武帝時期,最終消滅了封建勢力。

漢文帝、漢景帝兩任皇帝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讓漢朝百姓逐漸富庶,國力累積,史稱「文景之治」,為日後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

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十七歲登基,任命讀書人公孫弘做宰相,並且封侯,這是第一個文人宰相,是中國讀書人做宰相的開始,所以中國的第一個士人文治政府始於漢武帝。

漢武帝一生文治武功俱佳,尤其是驅逐匈奴,改變原來和匈奴和親的被動局面,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實現了對內統一,對外平夷。但是漢朝百姓對漢武帝評價不好,因為連年征戰,耗費太多國力,使得社會貧窮很多。

後來漢朝有漢昭帝、漢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漢哀帝六年,人們認為漢朝命運已絕,於是擁戴王莽為王,但是王莽書生氣太重,西漢晚年局勢動亂,沒落皇族劉秀在家鄉起兵,後來在昆陽用極少兵力迎擊王莽幾十萬大軍。

不出幾個月,劉秀就成了號令十萬大軍的一方統領。經過十多年的統一戰爭,劉秀重新統一中國,立國號為「漢」,為了以示區別,稱為「東漢」,而劉秀就是東漢首位皇帝,漢光武帝。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

一生總在得失之間(精闢)

東漢時期

西漢是平民王室,而東漢是書生王室。

光武帝非常重視教育,興儒學、推崇氣節,使後漢一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光武帝的兒子漢明帝以及接位的漢章帝都同樣推崇儒學,倡導以德治理天下,後來歷史學家認為「明章之治」是足以和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相媲美的。

章帝十九歲登基,在位十三年,三十三歲死,很年輕,之後的歷任皇帝登基時都非常小,這就留下一個隱患,由於新皇帝年幼,通常是母后臨朝聽政,外戚輔佐;

而大臣認為外戚專權,於是聯合宦官殺掉皇帝母舅這邊的親戚,久而久之,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皇帝越來越弱勢。所以說,東漢早年很不錯,後期朝政就壞掉了。

東漢末年,政局混亂,先有黃巾之亂,後有董卓之亂,接著是十八州聯軍禍亂,各方勢力你來我往,最終形成了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三國爭霸,這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三國時期。

後來,司馬家族篡走曹魏政權,代表人物就是司馬昭,常言「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馬家篡位後,滅了吳國,再一次統一中國,稱為晉朝。晉朝後來的皇帝晉武帝、晉惠帝要麼無能,要麼是個白痴,所以晉朝也沒維持多久。

從曹篡位改魏後,中國歷史就進入了衰弱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後話了。

從周到戰國,從漢到魏晉南北朝,分分合合,正是應驗那句古話「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都知道秦滅六國,那這戰國七雄是怎麼來的呢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