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你只給我50分鐘 心理諮詢時間的思索

為何你只給我50分鐘 心理諮詢時間的思索

有些人,不會一直都在

文冰千里

01

目前國內心理諮詢一次時長多數是45-50分鐘,這個設置一開始我也不太理解,隨著諮詢生涯慢慢推進,我重新又回到了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同時也是很多來訪關心的話題。

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們上課時間為何是45分鐘,而不是別的時長,為此我查閱了部分資料,比較一致的說法是:

人的注意力持續集中只有30-50分鐘,這是被科學實證研究過的,超過了這個時間就沒法全神貫注的從事一件事。

心理諮詢消耗的精力並不比講台上的老師少,由於是一對一,對諮詢師全神貫注的要求則會更高,超了50分鐘,你的精力就沒法全在一個人身上,這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就好像好友聊天,儘管你們在一起待了一整天,但是真正全身心用在對方的時間一定不會超過50分鐘,當然一定要排除兩種情況:母親與嬰兒和熱戀期的情侶。

課間十分鐘也是有道理的,無論是生理還是情緒都有個調整間歇,這樣才會有效的進入下一堂課,心理諮詢師可以用這個時間喝水、上衛生間、記諮詢筆記,處理私事、準備迎接下一個來訪。

對我來說十分鐘遠遠不夠,所以我會留出更多時間來記錄、反思、準備,在我安排最多的諮詢中,我也會至少留下30分鐘間隙。

02

弗洛伊德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對時間的界定和把控,他最初規定的50分鐘30次的諮詢至今扔被廣泛應用。

我進一步做了思考,我認為在規定的時間、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次數里包含了很多人生意義,它顛覆了一個人的親密關係模式。

親密關係里,你會潛意識的以為關係是永遠在的,是不受時間和距離約束的,即便是斷絕了父子關係,割捨不斷的血脈也不會斷裂。

對關係里的這種思維設定會讓人「揮霍時間」,我想起了一首歌曲:「來呀,放肆呀,反正有大把時間」,實際上真正揮霍的不僅是時間,還有「那個時間裡的關係」。

你從未想過母親會老去,直到你看到她的皺紋與白髮,你從未想與你吵架的愛人會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你也從未想到時光那麼快把你懷裡的寶寶變成翩翩少年,背上行囊,走向遠方。

生命的有限性聯繫著死亡焦慮,但這在繁瑣的日子裡總被世人遺忘,你一邊感嘆一天怎麼過得那麼快,一邊繼續重複著平淡的日子,一邊在關係里痛苦著,一邊幻想著或許明天就好了。

時間就在這樣的感嘆中流逝,再也不會回來,寫到這裡我發現自己有些感慨,是啊,又快過年了,我越來越覺得日子不夠用,不管願不願意,時鐘總是在「滴答、滴答」走向下一刻。

和平年代,在身體健康時候、在生活平靜日子裡,你總不會想起時間,你也總會認為:有些人,一直都在。

正因為這樣,諮詢時長在內心深處給了彼此一個限定,讓你知道關係有開始就有結束,讓你思考自己生命里的其他人,這種限定極大的激發了一個人對生命和關係的叩問。

假設你知道你的生命還有30個小時,你會做些什麼呢?當你知道你和愛人在一起只有50分鐘,你會做些什麼呢?

你還會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嗎,你還會低頭玩手機嗎,你還會吝嗇你的親吻和擁抱嗎,你還會那麼虛偽嗎?

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思考,一定會有人被碰觸到,心理諮詢的時長限定了在一起的時間,卻拓展了一個人的意識空間,至少你不願意說一些廢話、空話、假話,來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

03

至於50分鐘是不是個硬性指標,我覺得不是。

很多同行約定俗成執行了這個標準,我想除了科學依據,與「集體認同」也有關,大家都在做同樣一件事,遵循著同樣的時間和設置,這本身就是對彼此的認同,這會抵消一個人的「孤單」感。

我本人執行的時間是一次60分鐘,多出來的10分鐘好像個「過度間隙」,開場、結束、中間不可控的部分雖然有意義,但我還是喜歡時間不那麼剛剛好,另外我這人不喜歡隨大流,不太願意和大多數人一樣,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喜好。

無論你的時長有多久,並沒行業行規,只要你和你的來訪感到舒適即可,我知道有人是90分鐘,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稱自己是5分鐘。

當然世界上只有一個拉康,也只有一個你。

04

如果從一個人潛意識出發,其實你們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只有50分鐘,在我的價值觀里,時間只是個刻度,鐘錶也只是工具。

人們用鐘錶、日曆、節日來記錄時間,只是個物理因素,每個人內心還有一個「自己的時間表」。

很多來訪痛苦的原因是停留在了某個時間,沒有出來,儘管他現在的物理年齡是40歲,而心理年齡或許只有4歲。

因為4歲那年發生了他時間表裡重大事件,他沒法走出那件事帶給他的體驗,甚至會用一生來探索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弗洛伊德給出了一個詞來解釋這個現象:「固著」。

從這個角度談,當你和來訪者達成了諮詢協議,你們潛意識就已經開始了對話。

特別是當你們約定了諮詢時間,這個事件在內心已悄然發生,見面的那50分鐘只不過用語言把它描述了出來,對於這一點我在心理諮詢師的兩難處境(談邊界感)已經涉及過不少,在此不再詳談。

還有個有意思的發現,不管你們一次交談的時間有多長,最關鍵的內容往往出現在最後時刻,不管你們談話是50分鐘還是150分鐘,最有意義的發生往往出現在最後5-10分鐘。

我忘了這個觀點是在哪裡看到的,也不知道有沒有實證研究,但對我來說是這樣的,大部分的來訪在最後時刻表現的「不太一樣」,我思索的結果是和「分離」相關。

分離體驗是每個人成長中必須要面對的,最後結束諮詢時刻,不管雙方誰先提出來,或者誰也不說,不可阻擋的是:分離正在發生。

應對分離每個人的表現各不同,這與本人的「依戀模式」相關,在我的來訪中會出現下面的情況:

有人最後時刻突然爆出了個重大秘密、有人連續不停地說話我根本插不上話來停止、有人莫名哭泣、有人去廁所讓我等、有人不停問問題、有人突然很氣憤……

當然,更多的人表示理解,雖然不舍但還是可以耐受分別,有人立刻約了下次諮詢的時間,還有次,有人拿出很多錢,讓我繼續陪她談下去。

我遊戲室的孩子們更是花樣百出,當我告訴孩子我們還能玩5分鐘的時候,他們的表現真是讓我啼笑皆非:

會有孩子死死抱住我的腿、有孩子用東西扔我、有的大哭、有的在地上打滾、有的讓我給他穿鞋、有的把媽媽叫進來一起玩,還有次一個男孩用玩具手銬把我和他的手銬在了一起,鑰匙被另一隻手死死攥住……

以上就是我工作室的成人和孩子的部分表現,相信作為同行們也會有更多體驗,但無論是哪一種模式,你都要謹慎對待。

此刻,並不是結束那麼簡單,你的任何處理方式都會被內化。

讓他們體驗到分離時彼此的態度,無論這裡面是依賴、控制、無力、憤怒、羞愧、內疚還是被拋棄的恐懼、對距離的敏感,都會對他產生影響。

我的做法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我會「溫暖的堅持」,而不是生硬的中斷,我也會把這樣的發生,在下一次或者合適時候提出來討論,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自己對待「分離」的主觀性。

至於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我會把這個當做一個階段的重點,通過模擬和沙盤遊戲進行處理和消化,而不是輕易的拋開不管。

這裡重點考慮的是自己的情感部分,比如你會主動約來訪、會主動延長時間、會想提前終止諮詢、會有莫名的恐慌和不適,此時你要反思自己的情結,是否在你的經歷中有未修通的部分。

05

本來沒想到這個話題寫下去有那麼多想說的,看來時間問題的確會引發諸多思考。

還有很多關於這50分鐘牽扯到時間的問題,比如:經常遲到、爽約、頻頻看錶、來訪要求提前結束、故意不看錶等等。

這些問題如果偶爾出現一次兩次,都是正常的,現實生活畢竟有很多不可控的部分,社會功能再好的來訪和諮詢師都會面臨現實選擇,因此,沒必要非得揪著不放,若你咬定某個偶然失誤不放,那一定碰觸到了你的什麼。

但若是頻繁出現,或者遲到、拖延的時間太久,就需要注意了,可能是你們的關係出現了問題,也可能是來訪想掩飾自己真實想法,也可能有別的原因,但無論如何,都需要呈現出來被雙方探討,而非輕易地滑過去。

事實上,諮詢師有效的控制時間的開始和結束本身,就是很吸引來訪的一部分。

特別是對於依賴型人格、邊界不清晰的人都有不一樣的體驗,時間如何遵守和如何限定,體現了諮詢師本人的人格特質,不能小看一個簡單的分離。

還需要注意一點,許多諮詢師不敢看錶,或者偷偷地看錶,有很多擔憂,其實原來我也這樣,我總是不經意的瞄一眼掛在諮詢室的鐘錶,好像被對方發現,以為我的心思沒在他身上,以為我不願意和他談,擔心對方的自尊受損,也擔心自己在來訪心中的形象被破壞。

後來我知道一切的擔心都是自己的原因,現在我會很大方的看錶,在網路諮詢中也會這樣,有時我也會提醒來訪我要這樣做,我會說:「我要看看我們聊了多久了」,如此的行為並沒讓我所擔憂的出現,相反,坦誠的態度會讓我們靠的更近。

關於心理諮詢時間的思考我就能想到這麼多,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觀點,讓我們在時間這個節點相互碰撞。

冰千里:私人執業心理諮詢師,自由撰稿人、一個除名字外,都很溫暖的老男人,研究兒童遊戲心理治療、成人親密關係,接受視頻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冰的心靈寫作 的精彩文章:

TAG:王冰的心靈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