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主食類」謠言背後的真相,你能答對幾個?

關於「主食類」謠言背後的真相,你能答對幾個?

年關臨近

就忍不住老想到吃飯的事兒

各種飯局開始約起來

但是,近年來

與食品安全相關的謠言

成為了網路謠言「重災區」

其中「主食類」謠言更不在少數

「塑料大米」「麵粉增筋劑」

「霸屏」朋友圈

為了讓大家吃得放心

小輿特將「主食類」謠言

進行梳理和闢謠

還主食一個「清白」

今天,我們為你準備了5道考題

內容涵蓋了近幾年比較「火」的

「主食類」食品謠言

關於謠言背後的真相

你能答對幾個?

GIF

01

一段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塑料袋放入一台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並稱這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實際上,網傳視頻是塑料行業中最基本的塑料造粒過程,所謂「塑料大米」,是用塑料造粒機生產出來的塑料顆粒,只是外觀看起來像大米,並不是什麼假大米。況且,塑料其實比米貴很多,完全沒必要冒著犯法的風險偽造「塑料大米」。

02

BBC電視節目中分享了如何烹飪才能最大限度減少大米中砷含量的方法,謠言將「砷含量」與「砒霜」掛鉤,簡單粗暴地得出結論。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根據我國《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國標(GB 2762—2012)規定,每千克大米中無機砷含量不超過200微克。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1.2斤大米才可能產生健康風險,前提還是大米中的無機砷含量超標。

03

2014 年 2 月,某品牌麵包製品被曝含偶氮甲醯胺的增筋劑(也被用於生產鞋底等),媒體稱「麵包中有鞋底成分」。近來,關於「麵粉增筋劑」又被提起,媒體稱多款麵粉添加偶氮甲醯胺,其分解物毒性超標 90 倍。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闢謠稱,從全世界對偶氮甲醯胺的安全評估來看,用於麵粉中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其產生的降解物也沒有人類致癌性。類比獸葯稱「偶氮甲醯胺分解物毒性超標90倍」,存在嚴重誤導。

04

一段視頻中,拍攝者把生麵條放到水中反覆清洗,最後留下一團膠狀物,便妄稱這是塑化劑。另外一段視頻中,四川嬢嬢拿著一團麵筋說她用麵粉洗出了「膠」,告誡大家不要再去買麵粉吃。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表示,將麵條放在水裡反覆搓洗,剩下來黏黏的東西是麵筋。同理,麵粉洗出的「膠」也是麵筋,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麵粉中不會加塑化劑,可能加增稠劑,比如黃原膠,屬於可溶性膳食纖維,安全可靠。

05

微博上一則「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饅頭店用大量衛生紙生產饅頭,嚼起來越嚼越硬」的視頻被網友大量轉發。視頻中,一女子拿著饅頭碎末放到水裡又拿起,饅頭不但沒有融進水裡,而且形狀未發生改變。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烏拉特前旗公安局對相關視頻來源和真實性進行了調查核實。經查,微博視頻與事實不符。當事人在沒有對視頻真偽進行核實的情況下,增加了文字描述。造謠者因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烏拉特前旗公安局網路安全保衛大隊處以行政拘留7日的處罰。

考後小結

伴隨著數字化傳播形態的創新擴散,網路謠言的自媒體特徵也不斷增強。過去,謠言傳播追求的是「有圖有真相」,現在視頻成為謠言傳播的常用載體,而且多為一些「無主視頻」(視頻中看不出具體的時間、地點,來源不明)。看似具體直觀的音像,傳遞的卻是真假難辨的模糊說法。

以上五個「主食類」謠言的傳播正是使用了「無主視頻」,造謠者選擇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作為謠言的主體內容,使用一些看似專業卻相對模糊的說辭,搭乘互聯網的快車,將謠言在網路空間廣泛傳播。

來源/食葯輿情原創

圖/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葯輿情 的精彩文章:

我國又有兩種疫苗進入聯合國機構採購清單

TAG:食葯輿情 |